成都,何以“第四城”?

浩宇说趣事 2025-03-19 06:24:37

谁是中国第四城?

论经济总量,曾经是深圳,北上广深;后来是广州,北上深广;现在是重庆,根据2024年GDP数据,重庆以32193.15亿元的GDP总量超越广州(31032.50亿元),成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城市。

但论综合实力,普遍认为还是按北上广深的排序最有说服力,中国第四城是深圳。

北上广深之后呢?

杭州异军突起,从民营企业家汇聚地,到阿里巴巴诞生,再到“杭州六小龙”火得一发不可收拾。

杭州从民营企业家之都到互联网电商之都再到世界机器人之都、人工智能之都,杭州的发展后劲不可限量,北上广深杭的提法不胫而走。

还有西安,背靠众多高校,除了传统优势产业外,涌现了一大批如西部超导、铂力特、西部材料、华秦科技等高科技企业,问鼎“西部创新之都”。

还有合肥、南京,在半导体领域颇有斩获;尽管如此,江苏还在追问南京为什么发展不出“六小龙”?

但是,你上百度一搜索,中国第四城会赫然跳出成都。

成都,整体发展质量不及北上广深+苏杭,何以“中国第四城”?

“第四城”这一概念是2000年,由新周刊与华西都市报、新浪网联手主办的“再说第四城”论坛上成都光荣摘取的。

与会代表包括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香港等本地30多位专家学者和文化名流,充分表明了此次会议的严肃性和科学可行性。

经过长达数小时的激烈辩论,“第四城”称号光荣的被千年古都成都夺得,成为北京、上海、广州后的第四城,深圳与”第四城“失之交臂。从此正式成为准官方为成都颁发的荣誉称号,正式名列“成都十大名片”。

注意关键词:这只是一个概念,是《新周刊》为成都度身定制并炒热的一个概念,这并不意味着成都在综合实力上对深圳等一揽子城市实现了真正的超越。

同时,这个概念也不是新周刊等几家媒体首创,而是源于1941年,朱自清在一篇文章里说:“据说成都是中国第四大城。城太大了,要指出它的特色倒不易。”

当时,社会各界对成都“第四城”褒贬不一。

成都本地人当然乐于获得这个称号。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说,成都是俗有余雅不足。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说,成都是一座拼凑得不完整的城市。

管它是不是第四城,先把坑坑占到再说。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的产,成都发挥到了极致。

有争议才有关注。权威不权威并不重要,市场影响力大于一切。

成都就凭着这个争议,在国内获得了空前的反响,知名度越发提高,不再是个地处西部而少有人知的全国特大城市城市。

事实上也是如此。自2000年以后,成都在强省会战略的推动下,像开了挂似的一路快跑,在许多人眼里,成都真的就成了西部的中心,风头甚至盖过了重庆、武汉和西安三家大佬,成为中西部第一城,真的就有了“中国第四城”的即视感。

嘿嘿,祖国的东南西北各有选一城作代表,成都真的就是“第四城”。

有时候,吹牛、造概念真的很重要。概念造好了之后,成都就按照画好的大饼去努力,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到目前为止,成都的GDP仍排在苏州之后的第7位,在高科技产业方面毫无建树,但城市规模扩大了呀!总占地1433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2100万,排在重庆、上海、北京之后真正的“第四城”。

成都比自己更富裕的头部城市还更有凝聚力和留得住人。有人就有一切,成都是看懂了的,拼不了高科技我就先拼人口和规模效应。

成都,不怕你说三道四,只要你能让成都引起全国注意就OK。于是有了张艺谋的“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赵雷的《成都》又唱响全国。

你说成都在到处抢人抢资源吧,它只需动动嘴皮子讲讲故事就成了。论城市包装,成都说第二,就没得哪个敢说第一!

比如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陕西有、甘肃也有,在四川,真正的大熊猫第一市是绵阳,但大家都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时,成都已经把大熊猫这个IP演绎到了极致,仿佛全球大熊猫的故乡、大熊猫的中心就是成都!

还有去九寨沟最近最便捷的路线是借道绵阳,绵阳机场才是离九寨沟最近最便捷的百万级机场,为什么给外省人的错觉始终是成都?

还有火锅的名片为什么不在重庆而在成都?蜀汉只是偏安一隅,三国文化的中心为什么不是洛阳、南京、湖北而在成都?诸葛亮明明是山东人,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却偏偏要到成都去瞻仰他?杜甫草堂有多处,为什么大家只记得成都?

这就是宣传的魅力呀!这就是包装的力量呀!

你考虑的是怎样安全、不出事、不要被议论、不要发生舆情、自己早九晚五按步就班乐得清闲,成都考虑的是怎样开拓,怎样用尽自己的力还要借力打力!怎样在别人的争论中赚得盆满钵满!

舆论的高地,你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了。成都还以博大的包容之力让别人去帮它占领!

全国头部自媒体有的移居到成都去发展,四川各市州的头部自媒体也经常遇到读者发问:你为啥子不去成都呢?

稍稍出了个现象级网红、现象级文化lP,本来是绵阳的内江的泸州的,成都就第一时间捷足先登,哎哎,那是我们成都的!

当资本有了成都“不缺人、不缺钱、不缺资源”的感觉时,成都的招商引资是不是就如同探囊取物了?高科技是不是就慢慢发展起来了?

这是一套组合拳,成都玩得登峰造极!

而有的地方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把希望寄托于招才引智,没有产业支撑引来也留不住啊!有了人才又不珍惜,城外的引进来城内又跑了!有的地方辛辛苦苦招引来的企业,结果因为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人家又搬到成都去了!

没有系统思维、全局思维是干不成事的!

当你这也怕那也怕,这也不敢说那也不敢提,这也敏感那也不适,当你还在饭圈文化中排挤这排挤那的时候,成都已经把你想都不敢想的概念和名头玩实玩火了,已经在开始源源不断地变现了。

成都,当被虹吸的地方都在恨成都的时候,成都值得大家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

大家不妨多问一下:为什么是成都?

0 阅读:5

浩宇说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