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让人挺有感触的。
发帖的朋友说,刚上班那会儿,虽然挣得不多,但每天过得还算轻松。工作是不少,可也没觉得有多累,更没觉得上班是件痛苦的事。但现在呢,上班累得要命,连想梦想的力气都没有了,真的挺痛苦的。累得连和朋友聊聊天都成了奢望。现在,很多人好像在工作中煎熬,手机成了释放痛苦的端口,咖啡成了提神神器,烟也成了离不开的伴儿。“累”,这个词好像已经成了我们这代人的标签了。生活过得乱糟糟的,好像已经不记得什么是轻松自在的滋味了。上班也不再是以前那种单纯的干活儿了,它变成了一场和时间赛跑、和压力斗争,还得不断寻找自我价值的“大战”。以前,大家都想着要在城市里站稳脚跟,因为觉得那里是实现梦想的好地方,是成功人士的摇篮。哪怕每天吸着汽车尾气,吃着便宜快餐,也要拼了命地在这座没什么人情味的城市里扎根。但现在,大家开始琢磨着老家的地还能不能种,想着是不是能回老家种地养鸡算了。城市生活让人太累了,回老家反而成了逃离城市这个“牢笼”的唯一希望。你说,好不好笑?说起来,我觉得有两个关键原因。
第一个就是选择太少了。有网友就说过,以前没手机、没微信的时候,工作是怎么干的呀?现在,离了微信,工作就没法干了,感觉离了它就寸步难行。以前公司业务红火,年底奖金、年会礼品、节日福利啥都有,考核就是看业绩,别的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现在,大环境不好,各行各业都不景气。各种奇怪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多得要命,可结果呢,啥用也没有。钱没挣到多少,事儿却越来越多,还得兼顾一堆杂七杂八的业务。一个人得当三个人用,既要追求效益,又得死抠成本。会议一个接一个,加班加到吐,事儿永远做不完。就算你把事儿都做完了,业绩还是稳如老狗,一动不动。每天还得写各种报告,月报、周报、日报,还得做PPT,都是千篇一律的东西,到点儿就得发。打一份工,微信里得加好几十个群,群里比朋友圈还热闹,消息响个不停,跟进了传销组织似的。关键是,就这种工作,还有一大堆人抢着要。为啥会这样?因为没得选!没工作就没收入,没收入就得喝西北风。现在大家都在卷,可卷的路上全是坑。就像有个作家说的:“生活中80%的痛苦都来源于上班,但如果不上班,就会有100%的痛苦来源于没钱。”所以,网上吐槽的人一堆,可现实里还是得乖乖地低头干活。第二个就是光鲜背后的空虚。很多人上班之所以觉得痛苦,是因为他们干的工作和自己的价值观根本不匹配。很多人都是被迫干着自己不喜欢、没激情,甚至和道德观都相违背的工作。这就好比让一个素食主义者去屠宰场上班,那每一天都是身心的煎熬。这种内心的冲突和不协调,让上班变成了精神上的折磨,而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有研究表明,个人和公司的价值观匹配程度对工作表现影响很大。如果你的价值观和工作环境合不来,那你可能就会在职场上迷失方向,感到不满。如果你在工作中不能做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情,那这份工作再光鲜亮丽,对你来说也没意义。说实话,人生本来就没什么绝对的意义。工作变成了现代版的“炼狱”,明明受尽了折磨,却还得假装自己很享受。就像油门踩到底了,刹车却失灵了,只能一路狂奔,直到把自己累垮。却忘了停下来问问自己,这条路到底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走的。别害怕你的生活会结束,应该害怕的是你的生活从来都没真正开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