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获全球动画电影榜首,这票房的背后藏着一个“不”字

摄影界有友 2025-02-20 11:17:45

2025.02.18《哪吒之魔童闹海》

累计票房(含预售)

超过《头脑特工队2》票房成绩

荣登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

进入全球票房榜前8!

截止2025.02.18晚《哪吒2》的票房突破了123.5亿攀上了世界动画影片王者之座。

随着香港、澳门等地区的院线上线哪吒2,相信票房数字还会进一步飙升,最终只是世界前五还是世界前三的区别。

这疯狂的票房数字背后,是市场对于努力做电影的老实人的褒奖,是中国动画电影崛起的惊艳一跃,更是文化话语权的一次“暴力突围”。当“魔童”撕开好莱坞垄断的票房铁幕时,亚洲电影结交于首次在全球化叙事中树立了东方文化主体性之碑。

这标志着,曾经的亚文化终于有能力向曾经的主流文化说不。

一直以来“国漫”是亚文化的代名词,困囿于二次元圈层的自娱自乐,被贴上“幼稚”“低龄化”的标签。但《哪吒2》以三星堆青铜面具重构结界兽,用川剧鼓点编织打斗韵律,将商代龙纹扁足鼎炼化为天元鼎,这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式展览,而是用当代视听语法对文化基因进行解码与展示。

当哪吒高呼“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乾坤”,既是角色反抗天命的精神宣言,更是中国电影工业对好莱坞叙事法则的正面宣战。

亚文化的锋利刀刃终于切开了全球市场的蛋糕,让“中国风”不再是西方凝视下的奇观符号,而成为普世价值的叙事载体。

更值得玩味的是观众心态的集体转向。十年前,一部3D《阿凡达》能让中国影院彻夜排队,彼时的IMAX银幕如同文化朝圣的祭坛。

而今,《哪吒2》在北美排片不足的情况下,仍能以华人观众为基点撬动跨文化涟漪,甚至让好莱坞制片人承认“中国不再需要好莱坞”。

这不是简单的民族情绪宣泄,而是文化消费主权意识的觉醒——当观众用电影票为《哪吒2》投票时,本质上是在重构“何为好电影”的评价体系。减肥片以及四合院跑步的片子,从此不太可能获得大几十亿的票房。曾经被奉为圭臬的好莱坞特效美学,也在《哪吒2》的混天绫与风火轮面前,暴露出其精神内核的空洞化。一如《三体》的科幻架构对于众多好莱坞科幻片的降维打击。

但这种文化突围仍带着血痕。北美市场对《哪吒2》的冷淡,暴露出“情感共通性”策略的局限性:母亲牺牲的亲情叙事固然能击穿文化壁垒,但哪吒对抗天庭的权力结构隐喻,在个人主义至上的西方语境中仍显隔阂。

这恰是文化输出的深层困境——我们既渴望被世界理解,又恐惧在理解中被误读。

当《哪吒2》的海外票房与国内百亿形成刺眼对比时,提醒我们文化突围不是单次冲刺,而是需要持续输出的话语体系建构。

或许真正的历史意义在于,《哪吒2》撕开的这道裂缝,让后来者看到可能性。

正如电影中陈塘关百姓从畏惧魔童到集体下跪的转变,中国观众正在用票房重构全球文化权力版图。

这不是终结,而是新博弈的开始——当饺子导演的手绘海报被网友调侃“画不完”时,某种更具生命力的文化生产机制已在狂欢中悄然成型。

未来的战场不在票房数字的缠斗,而在谁能将文化突围转化为可持续的话语生产。

毕竟,杀死巨人的从来不是另一个巨人,而是巨人倒下后照进裂缝的那道光!

0 阅读:0

摄影界有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