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硝烟散尽,百废待兴。在南京这座古都的街头,一位身材魁梧的将军正在晨练散步。他就是许世友,这位从少林寺习武、历经革命战火洗礼的开国将军。谁能想到,就在这个平静的清晨,几名歹徒竟对这位看似普通的老者图谋不轨。当歹徒亮出凶器时,许世友却露出了一丝罕见的微笑,淡定地说道:"把东西放下。"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故事?这位将军又是如何化解这次危机的?

在湖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八岁的许世友被父母送进了少林寺。那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却为这个贫苦农家的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不凡人生的大门。
在少林寺的岁月里,年幼的许世友过着严苦的生活。天不亮就要起床习武,寒来暑往,风雨无阻,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八年寺院生活,许世友将少林十八般武艺学了个遍。飞檐走壁、铁砂掌、金钟罩,样样精通。
一场意外让许世友不得不离开少林寺,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命运的转折点在1927年,他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从此踏上了革命征程。
在红军队伍中,许世友凭借着过人的勇气和精湛的武艺屡立战功。在长征途中,他多次带领部队突破敌人封锁。

面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许世友始终保持着坚定的革命立场。他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拒绝了张国焘的拉拢。
在延安时期,许世友与毛主席之间发生过一段著名的插曲。因为一时冲动,他竟对毛主席动了手,但毛主席不计前嫌,以宽广的胸襟化解了这段矛盾。
抗日战争爆发后,许世友率部在华北战场奋勇杀敌。他指挥部队多次重创日军,成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战将。
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在烟台、威海一带开展军事行动。他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成功驱逐了美军势力。

这些战斗经历,让许世友从一个少林武僧,蜕变成为一名叱咤风云的革命将领。他的传奇故事,已然成为中国革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南京街头显身手除暴安民
建国伊始,百业待兴,许世友被任命为南京军区司令员。这位走南闯北的将军,终于在这座古都安定下来。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清晨,许世友像往常一样在街头散步锻炼。街道上行人寥寥,四周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晨雾。
就在他经过一条僻静的小巷时,三个形迹可疑的男子突然从暗处窜出。这些歹徒手持凶器,企图对这位看似普通的老者实施抢劫。
许世友站在原地,目光如炬地打量着这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那些歹徒挥舞着手中的武器,叫嚣着让他交出身上的财物。

身经百战的将军并未表现出丝毫慌乱,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令人生畏的威严。多年的军旅生涯和少林功夫的修炼,让他在面对危险时始终保持着冷静。
歹徒们见这位老者不为所动,开始变得躁动不安。其中一个歹徒挥刀向前,试图威胁许世友。
许世友微微一笑,缓缓吐出四个字:"把东西放下。"这简单的四个字中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歹徒们显然没有意识到眼前这位老者的真实身份,仍在叫嚣着威胁。许世友依然站在原地,纹丝不动。

此时路过的行人认出了许世友将军,有人想要上前帮忙。许世友却抬手示意群众不要靠近,他要亲自处理这些宵小之徒。
这些年来,许世友虽然身居高位,但从未放松对武艺的锻炼。即便年过半百,他的身手依然矫健。
南京的晨光中,一场意想不到的较量即将展开。这些不知好歹的歹徒,马上就要领教到这位将军的真正实力。
三个歹徒见威胁无效,开始向许世友逼近。他们完全不知道,自己正在面对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一位曾在少林寺苦练八年的武林高手。

许世友依然保持着镇定自若的姿态,目光如电般扫视着眼前的歹徒。这些年轻气盛的宵小,即将见识到什么叫真正的功夫。
街道上的晨雾渐渐散去,阳光照射在许世友挺拔的身影上。这位将军虽已年过半百,但浑身上下依然透露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当三名歹徒向许世友发起进攻时,这位将军依然保持着沉稳的姿态。他的目光始终锁定着歹徒的每一个动作,仿佛回到了当年在少林寺习武的时光。
最先动手的是持刀歹徒,他挥舞着锋利的尖刀直取许世友面门。许世友轻松侧身避过,右手已经扣住了对方的手腕。
这一切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歹徒还没反应过来,手中的尖刀就已落地。许世友的动作干净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
另外两名歹徒见同伙吃亏,一左一右同时向许世友扑来。许世友嘴角微扬,身形微微下沉,摆出了少林长拳的起手式。
一招"金刚伏虎",许世友左手划圆成弧,右手直击而出。两名歹徒的进攻瞬间被化解,一个踉跄向后退去。
这时第一个被制服的歹徒试图从地上捡起尖刀。许世友一个箭步上前,一记"白鹤亮翅",将其手臂牢牢锁住。
围观的群众看得目瞪口呆,这哪是什么普通老者,分明是位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许世友的每一个动作都干脆利落,展现出多年习武的深厚功底。
第三名歹徒见势不妙,转身就要逃跑。许世友纵身一跃,一招"猛虎下山",将逃跑的歹徒扑倒在地。
在场的群众爆发出一阵惊叹,许世友的身手远超他们的想象。三个歹徒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被制服,这位将军展现出的功夫令人叹为观止。
许世友将三名歹徒制服后,立即让人报警处理。他的动作干净利落,没有伤及歹徒性命,展现出了一位将军的胸襟和武者的修养。
路过的群众认出许世友后,纷纷向这位将军投去敬佩的目光。许世友却表现得十分低调,仿佛刚才发生的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警察很快赶到现场,将三名歹徒押送上警车。许世友简单说明了情况,就继续他的晨练去了。
这场街头较量,展现了许世友深厚的武功底子。从少林寺习得的功夫,在这个和平年代派上了意想不到的用场。
这件事很快在南京传开,人们都在谈论这位身手不凡的将军。许世友却始终保持着一贯的低调作风,继续为部队建设贡献力量。
这次除暴安民的行动,不仅展示了许世友的武功修为,更体现了一位开国将军的责任担当。在和平年代,他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人民的安宁。
英雄事迹广流传军魂永驻这起街头制服歹徒的事件在南京城内迅速传开,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报社记者慕名而来,希望能采访这位身手不凡的将军。
许世友对于这些采访邀请都婉言谢绝了。在他看来,为民除害是军人的本分,不需要大张旗鼓。
南京军区的官兵们听说这件事后,对司令员更加敬佩。许世友则借此机会加强了部队的军事训练,特别是近身格斗技能的培训。
在随后的部队训练中,许世友亲自示范了少林武术中的精华招式。他希望将这些实用的格斗技巧传授给更多官兵。
许世友在训练场上展示的不仅是武术招式,更是一种军人的精神。他告诉官兵们,习武不是为了争强斗狠,而是为了保家卫国。
这些年来,许世友始终保持着习武的传统。每天清晨,他都会在街头晨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军人的作风。
在部队的一次武术表演中,许世友即兴展示了当日制服歹徒时使用的招式。台下的官兵们看得如痴如醉,掌声经久不息。
许世友的事迹被编入了部队的教材,成为军人风采的典型案例。这个普通的清晨发生的故事,成为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故事在军营中不断流传。许多年轻军官都以许世友为榜样,学习他的军人品格和过人本领。
在许世友的影响下,南京军区掀起了一股学习武术的热潮。许多官兵利用业余时间苦练武艺,提升自身素质。
这件事的影响远不止于军营内部,也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反响。许多武术爱好者纷纷加入到习武强身的队伍中来。
后来有人问许世友,面对持刀歹徒为何如此镇定。许世友说,一个军人随时都要准备着为人民服务。
“把东西放下”是4个字,你TM的数学是自学的吧
少林真有金钟罩这种功夫?😃
两句话的事
19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