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日本人不仅活不起,也死不起,想要死得体面,还得依靠中国人。
近日,一篇关于“日本东京70%的殡葬业都在上海企业家罗怡文手中”的报道,成舆论热点。
据传,东京共有9家火葬场,其中6家都隶属于“东京博善株式会社”,包揽东京市民70%火葬服务。
而这家公司,早已被中国企业注资收购。
也就是说,日本人的身后事,70%由中国人经手。就连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遇刺身亡后,也选择这家中国人开的火葬场进行服务。
也由此,拉开了日本“丧葬经济”帷幕下的真实世界。
随着日本社会老龄化的加剧,死亡人数逐年攀升,丧葬经济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数据显示,日本年死亡人数持续增长,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166万的高峰。这一趋势不仅推动了丧葬服务行业的发展,也为相关产业带来巨大商机。
据日本消费者协会调查显示,日本的丧葬费平均费用为23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3万元),是美国的5倍。
其中要向丧葬公司支付约142万日元(约人民币8.1万元),各种饮食费用接待费用40万日元,向寺庙支付的布施和赏钱约55万日元。
另外,如果想在佛教葬礼上,获得高僧授予的“法号”,还需要再付费购买“法号”。通常一个名字要价六位数,级别越高,费用越高,据说有的“法号”费,足够买一辆进口小汽车。
除此之外,丧葬相关的物品,往往进货成本很低,但是出售的价格却非常高。
进价5000日元的棺木,可以卖到10万日元;300万日元,便可购入的祭坛,在多次使用的前提下,每次租金就要100万日元。
装饰祭坛用的鲜花也是同样暴利,即便被购买,仍旧在下一场葬礼继续使用。
鉴于日本土地资源稀缺,火葬成为了民众普遍采纳的方式。火葬场及其配套设施的升级以及火葬服务的供给,成了丧葬经济中不可替代的一环。
据新闻报道,伴随日本老龄化的加剧,日本每年死亡人数至少130万。几大主要城市的火葬炉运作率在90%以上,火葬设备几乎全速运转,但依然满足不了需求,有些遗体的火化甚至要排队等待好几天。
除火葬服务外,墓地和骨灰盒等丧葬用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一些高端墓地和定制化的骨灰盒产品应运而生,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不仅推动了丧葬用品市场的繁荣,也为相关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利润。
火爆的丧葬经济背后,除了老龄化社会的助推,还藏有日本文化中独特的生死观。
有这样一种说法:世界上1/5的大地震几乎都发生在日本,所以在日本人的眼里,死亡已经变成一件“家常便饭”的事。
如2018年6月,日本大阪发生近百年来最强的地震,导致了交通大面积瘫痪,17万户居民停电,多处火灾。
但被困的快速电车上和车站内,以本地通勤为主的乘客,却对突然的停车和长时间滞留几乎没有反应。依然看手机、读书,各行其是。
被困的7个多小时,看不见任何乘客的慌张表情。
因为见惯生死,所以对于死亡,他们似乎以一种极为平和的心态来对待。
受佛教观念的影响,在他们看来,死亡是自然循环的一部分,人死后灵魂会得到净化并转生,习惯把死亡叫作往生。
这种对死亡的态度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他们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和内心的满足。
甚至出现了“终活”这一概念,代表人们在健康时就开始准备迎接死亡,而这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生活方式。
喜剧演员伊藤麻子在53岁时宣布,她已经拍摄了一张自己非常满意的遗像,并计划在她的葬礼上播放尾崎纪世彦的歌曲《直到再会之日》。
同时,前职业棒球选手长岛一茂也分享了他的习惯,即从40多岁开始就定期整理自己的财产和家中物品,并从他的双胞胎女儿10岁开始,就逐步将“遗产”转移给她们,以此来合法避税。
而对于死亡后的仪式,他们更是格外重视。会特意进行一系列烦琐的仪式和祭祀,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这也间接促进了日本丧葬经济的发展。
同时,伴随死亡话题的流行,也催生了一些新的消费趋势。比如提供遗像妆容体验的照相馆,以及提供各种时尚寿衣的寿衣店。
此外,日本还举办了各种与死亡相关的活动,如“死亡市集”和“入棺工作坊”。在这些活动中,参与者有机会填写问卷,撰写自己的悼词。
并通过这些自省的过程来思考他们希望如何被记住,以及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如何结束。
有意思的是,在日本,随着丧葬行业需求的进一步增长,也为中国企业进军日本市场提供了机会。
就比如曹县这个曾经的中国贫困县,如今已成日本棺木市场的首要供应商。
曹县盛产桐木,这种木材轻薄、易燃,正好符合日本丧葬习俗中遗体和棺材一起火化的需求。
因此,曹县制作的桐木棺材在日本市场上大受欢迎,占据了日本90%的棺材市场份额。
此外,曹县的棺木企业还会根据日本客户的喜好,推出樱花棺、镀金棺、粉红棺等个性化产品,进一步满足了日本市场的需求。
除了棺木市场,中国的墓碑企业也在日本市场上大放异彩。
福建惠安县,作为中国石雕工艺的主要生产基地,其墓碑以其出色的工艺和低廉的价格,赢得了日本客户的喜爱和好评。
据统计,日本每年进口的墓碑中,有80%都来自惠安县。
在中国,丧葬行业同样展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老龄化问题以及消费者观念的变迁,推动了殡葬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
有数据显示,中国的殡葬行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695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102亿元,并且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这一增长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墓地与殡仪服务领域,还拓展到了新兴的丧葬用品零售、线上悼念服务平台以及虚拟墓地等多元化服务模式之中。
此外中国的殡葬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发掘国际化发展道路。
以东京博善株式会社为例,这家原本由日本人控制的公司,在2019年被中国资本收购后,迅速成为了日本东京火葬场市场的主导力量。
现如今,日本殡葬业的生意大多都被中资控制。无论什么角度而言,都想由衷的祝福一下:生意越来越兴旺发达。
参考文献:
1、赵坚:《如何理解日本人的死亡文化?》
2、海外文刊:《日本的丧葬难,死也死不起》
3、10点人物志:《老龄化最严重的日本,年轻人排队躺棺材》
编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