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第二人王柏龄:地位曾在何应钦之上,但因打仗太菜被老蒋弃用

妙之评过去 2024-08-19 18:02:31

在国军黄埔嫡系的架构层中,就一直流传着蒋爹何妈的说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何应钦都是以国军黄埔系第二人的身份出场,权利和声望也仅次于老蒋。很多黄埔师生也都在何应钦这棵大树下抱团取暖,典型的就有刘峙系、顾祝同等大派系,小的派系也有杜聿明第五军系、和关麟征系等。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北伐之前,黄埔第二人的身份并非何应钦,而是他在日本陆士时期的同窗,同样作为黄埔军校高层出身的——王柏龄。

有意思的是这位老哥不仅是老蒋的结拜兄弟,还是何应钦的引路人,而之所以在黄埔第二人的争夺中败下阵来,完全是他咎由自取,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电视剧《建军大业》里面的王柏龄(剧照)

黄埔第二人,王柏龄

说到王柏龄,就不得不说到他的结义兄弟老蒋。

1907年,20岁的老蒋考入了保定军官学校的前身,保定速成学堂一期,同时考取的还有小他两岁,来自江苏扬州当地望族子弟——王柏龄。

1909年,两人一起东渡日本进入振武学校学习,并在日本期间,还一起认识了一帮以张群等人为首的一帮留学生,并一起结义为兄弟,这帮公子哥在日本确实过的很潇洒。

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他们这些前朝留学生也纷纷被遣返回国。回到国内之后,老蒋和王柏龄前往上海军阀陈其美麾下效率,因为海归的身份两人还挺受重用,并参加了收复沪宁的作战,算是早年老蒋最信任的结拜兄弟之一。

1913年,王柏龄前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在日军高田野战炮兵联队当实习军官,而据说因为受不了高田寒冷的气候, 他在三年之后选择了回国。

在日本期间的老蒋

而作为老蒋的结义弟弟,他在回国之后也选择跟随老蒋,从此也开始了老蒋小跟班之路。

1916年,奉孙先生所托,在陈其美遇刺之后无处可去的老蒋到了山东,担任居正的讨袁军东北军参谋长,而王柏龄则是老蒋身边的参谋,并在老蒋南下大元帅府之后代替其担任参谋长和旅长等职务。奈何居正这人心气是有,能力不太行,在山东被北洋军阀失败,只能南下,而王柏龄也被迫跟随其去广州。

在广州期间,王柏龄再次找到老蒋,也谋得参谋一职,不过在广州的日子却过得很拮据,不得已他又再次找到老蒋,最后在老蒋的推荐下,去到了滇军唐继尧云南讲武堂担任炮兵科科长,以及讲武堂教育长。

年轻时期的王柏龄

在军校期间,王柏龄也遇到了自己的学弟,同样在贵州军阀手下落魄出逃的何应钦。

当时何应钦则是云南讲武堂的教务长,在职务上要低于王柏龄,因为两人都是陆士学校毕业的,在学校期间也很相熟,所以到了云南讲武堂,两人相处的确实很愉快。何应钦在云南待了没多久就被仇人刘显世指派枪手给击伤(中了两枪),不得已只能辞掉职务,前往上海疗伤。

1924年1月,在广州的一次革命军会议上,孙先生有感于大革命靠陈炯明这类的军阀是靠不住的,国民军需要有自己的军队,为此他决定成立属于一个革命党人的“陆军军官学校”,专门培养有信仰的青年革命军官。

1月24日,在孙先生的授意之下,他身边的参谋长老蒋组建了学校筹备委员会,4月21日,兼任黄埔军校的校长。

王柏龄则被老蒋任命为教育长,在王柏龄的举荐下何应钦成为了黄埔军校总教官。

就这样,老蒋、王柏龄与何应钦,三个人就聚集在了一起。

黄埔三巨头和孙先生的合影

有一说一,作为教育长的王柏龄是要比当时的总教官何应钦在职务以及关系上要强上很多的,通俗讲就是王是学校的教务主任,而何应钦则是教学组长,而且何应钦在当年和老蒋还不算过命交情,所以老蒋也一直想让让王柏龄当这个第二话事人。

当然,何应钦在当时也不敢和王柏龄争这个老蒋集团第二话事人的位置。

一来,毕竟虽然都是陆士毕业,可新来乍到他和老蒋也不熟,自己还是人家王柏龄介绍过来的,突然背刺于情于理也说不过去,二来当时老蒋最高才是黄埔校长,勉强才算军长级以上(他兼任第一军军长),那个时候事业才刚起步,何应钦也不着急站队。

可何应钦却没想到,在黄埔期间他不却被泼天富贵会浇到头上。

何应钦能成为黄埔嫡系第二话事人,完全还是王柏龄自己给“作”出来的……

年轻的何应钦

能力和品行不足,王柏龄被弃用

有一句话,可以形容王柏龄为何会被老蒋启用,那就是——“菜是原罪”。

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和教官,王柏龄的军事能力,完全可以用负数来形容。

这里可以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就是,第一次东征战役。

1924年11月,陈炯明在粤东公然和广州革命政府对立,为了对付这些叛军,刚毕业的黄埔学生军第一、二期学员们也都开始编入对军队中加入对陈炯明的讨伐。 到了1924年10月东征前夕,黄埔学生军已经成立了2个团,1团团长是何应钦,2团团长王柏龄。

在东征的过程中,王柏龄的表现堪称灾难级。

学生军东征(剧照)

在第一次东征战役期间,和当过军队统帅的何应钦相比,王柏龄就像是一个刚进入军队的愣头青,在指挥作战中漏洞百出,特别是淡水之战。

王柏龄在攻城期间,照搬军事学校的攻坚方式,导致学生军第一次进攻损失惨重。

在1925年2月15日拂晓,本来王柏龄的教导2团已经攻入淡水城,但他以为城池既破,万事大吉,而疏于防守,没想到陈炯明派他直系大将洪兆麟反扑淡水城,而进入城内的何应钦团尚能组织起抵抗,确保阵地不失,可王柏龄却被敌人的反扑打蒙了,指挥直接出现混乱,在东一个,西一个寻找溃兵,好不容易聚集了一个连,却连阵地都守不住。为此老蒋丝毫不顾两人的私交,当着众人的面,骂其潦草塞责,并斥责道

“我是叫你当团长,不是叫你当连长,你怎么带一个连的人来见我,你的水平还不如一个连长……”

最终,战场拙劣表现的王柏龄还是被老蒋撤职,老蒋心腹大将钱大钧接任教导2团团长。

接任王柏龄的教导二团团长钱大钧(剧照)

而此消彼长,第一次东征则成了老蒋与何应钦两人的主战场,特别是棉湖之战,何应钦以一个教导团挡住了粤军大将林虎数万人的进攻,直接打出了黄埔学生军强军的风采,此战过后何应钦也得以升任老蒋最直接的嫡系。

第一次东征之后,老蒋是彻底看出王柏龄真不是打仗的料,但作为绝对心腹还是要帮扶一下的,还是晋升他为第1军的副军长,同时担任第1师师长,而军长则是何应钦。

从这个时候开始,何应钦也后来居上在老蒋心中的比重在逐步上升。

东征期间的何应钦(剧照)

第二次,则是北伐的南昌战役

当然,哪怕是在北伐的时候,老蒋还是选择再相信王柏龄一次。

1926年10月,老蒋将他的第1师从何应钦的第1军调出来,作为中路军南昌方向的主攻,跟随程潜的第六军一起进攻南昌。在一开始王柏龄和程潜打的还不错,攻克了南昌。

进入南昌之后,王柏龄看到这个省会城市,心思开始活络起来了,丝毫不顾当时孙传芳仍然控制城外,一头扎进了烟花之地,流连忘返,一连三四天都不回司令部,真是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魏了……”。

刚攻克南昌的王柏龄(剧照)

不出意外,当孙传芳的第四师开始反攻的时候,王柏龄还在醉生梦死,最后第1师因为群龙无首,呈溃败之势,王柏龄只能在第2团团长胡宗南的带领下突围而走,但大部分第1师的官兵几乎全军覆没,部队撤到高安一带休整,又被孙传芳主力追上损失惨重,气的老蒋大骂

茂如(王柏龄)、达夫(王俊)非带兵人才……

而王柏龄也自知战败主要责任在他,便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跑路,等到北伐军攻克南京后方在上海抛头露面。

但此时,他已经在北伐军内部的笑柄。

在第一次北伐结束之后,何应钦升任第一路军总司令,而且通过此次北伐何应钦也确立了在黄埔学生中“何妈”的形象, 至此战五渣的王柏龄已经被何甩开一个身位。

五省联军的反攻(剧照)

最后,需要补充的一点就是,除了军事能力不行之外,在品性方面他也是如此。

正如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提到的一样

“王氏(王柏龄)性好渔色,占领南昌之后,得意忘形,以为天下事大定矣,潜人妓寮寻欢。孰知敌军骤至,该师因军中无主,于牛行车站被敌人冲得七零八落,仓皇乱窜”。

王柏龄作为望族出身,少不得沾染一些恶习,所谓酒色财气,四大皆全。

在黄埔军校期间,就被眼里揉不得沙子的邓演达多次跟学校控诉他在军校内部的贪墨以及利用职务流连烟花之地。

而说到烟花之地,在驻屯广州期间,王柏龄还和另一个政学系的人物吴铁城发生过口角和矛盾,而起因就更加奇葩,原来是两派人在划分烟花之地的势力范围,这荒唐的举动,直接给黄埔军校蒙羞……

在北伐胜利之后,王柏龄则担任起江阴防备司令部司令,在这个肥差上他多次和上海的四大家族勾结,偷运军火等勾当。

王柏龄

后人曾说,“黄埔师生荒唐事一石,而王柏龄独占五斗”,并非空穴来风。

总而言之,天胡开局,曾作为黄埔军校第二任的王柏龄,却将自己一手好牌打烂,短板的军事能力,再加上让人诟病的人品,让其最终被何应钦超越,最后泯然众人……

0 阅读: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