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的下午总是简单而重复,特别是在那个年代。
那天,我正埋头整理文件,突然有人敲门。
抬头一看,是两个穿着护士服的姑娘,说是来借军装道具排练节目。
随着她们递上的介绍信,我第一次看清楚林小芳的样子。
她扎着麻花辫,圆圆的脸上始终挂着笑,眼睛亮得像初夏的星星。
递给我的那一瞬间,她的手有些颤。
我应了一声,叫她们等一等,去仓库挑了几套军装。
整个过程看似平常,但当她笑着接过军装,露出小酒窝的时候,我心里总有点痒痒,说不上来为什么。
后来听战友说,医院里的姑娘都挺热情。
我心里一动,是不是该主动去医院看看?
这并非出于什么“特殊”目的,只是觉得,这样的小姑娘,似乎能聊得来。
几天后,我找了个理由去了医院。
正好是她值夜班,我们聊了起来。
那天我们居然说了一个多小时,没觉得累。
她说家在本地,家里人都是普通工人。
我看着她,不由得想,这姑娘真踏实,像一杯温热的茶,让人感到舒服。
从那之后,我们来往渐渐多了起来。
她来团部时,抬头一看总能找到我;我下了班,有时也会路过医院。
那段日子,像是我们的独家记忆。
家庭与爱情的两难抉择渐渐地,我们彼此变得熟悉。
从她家人的热情招待,到我们一次次不约而同的“偶遇”,这段关系在慢慢升温。
可越是靠近,我心里越是有些发慌。
有一次,我陪她一起去看电影。
片子放到一半,在朦胧的灯光下,我鬼使神差地拉住了她的手。
她愣了一下,微微用力,却没有抽回去。
那一刻,我仿佛觉得,自己真的走进了她的世界。
可我始终没告诉她,我是东北人。
人在部队,早晚是要回老家的。
这种事说早了怕吓到她,说晚了又怕她更难接受。
每次想开口,我总有一种莫名的愧疚感。
看着她开心地和我聊天,我心里觉得既温暖又沉重。
直到一次发高烧,她忙前忙后地照顾我,我忽然有种想法:要是能和她一直在一起,这辈子也值了。
很快就有消息传来,老家的父母身体不太好,需要我回去。
我该怎么办?
是选择爱情,还是顾及亲情?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心里越发慌乱。
领导建议后的转机,改变了我们的一生我的苦恼被张政委看在眼里。
有天,他把我叫到办公室,说了句让我意想不到的话:“你可以试试把父母接过来,咱们部队马上要开始建家属区,这不就两全其美了嘛?
”他说得轻松,可我的心里却一下子豁然开朗。
我赶忙告诉了小芳,她听完后愣了几秒,然后抱着我开始哭。
她说:“只要你愿意留下来,啥都好说。
我陪你一起努力。
”那一夜,我第一次真正地感受到爱情的力量。
可好的主意也不意味着事情能很快成事。
老家的父母一开始并不同意。
他们舍不得改变生活习惯,更不了解小芳。
我们只能一步步努力,写信,解释,用时间和耐心去拉近两代人的距离。
最难得的是,小芳愿意跟我回东北主动见我的父母。
从她小心翼翼帮母亲做饭,到她耐心地听父亲讲老家的一草一木,我看着她用真心赢得了家人的认可。
这一关我们终于迈过去了。
40多年后,我和她常感慨这份缘分当年,她跟随我一起填报结婚的文件,建起军队分配的小家属房。
时光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生活中的琐碎与挑战,却始终没有放开彼此的手。
如今的我们已经是头发花白的一对老人了,两个孩子也各自成家立业。
偶尔想起当年的军装事件,我都忍不住笑着说:“真没想到,那天的军装借用,竟会是一切美好的开始。”
我们总会谈起这样的一个道理:人生很多时候,看似是简单的选择题,其实都需要耐心地在填空题上用心写下答案。
一段感情的成功,不仅仅靠激情与浪漫,而在于每次矛盾和困难中彼此一起努力填补空缺。
我和小芳的故事,是我们心中的完美答案。
希望你们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答案,或许答案的过程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