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秋,正当清军主力集中在长三角一带围剿幼天王及太平军据点之际,远在江西“就粮”的侍王李世贤在北上迎取幼天王无望的情况下,采取避实就虚的策略指挥部队开赴福建,拉开了自天京失守后,太平天国在江南地区规模最大、最重要也是最后一次的入闽行动。
开辟闽西南当年10月,李世贤的先头部队天将丁太阳、林正阳就在武平县下壩地区围歼了清朝福建按察使张运兰所部,不但击毙了总兵贺国桢、王明高、副将雷照雄及知县沈玉田等人,张运兰本人还被活捉,一时间周围地区的清军闻风丧胆,太平军不费吹灰之力连下龙岩、南靖等地。
10月14日清晨,数百名乔装打扮的太平军战士从漳州西门而入,继而与守城清军发生激战,侍王李世贤指挥部队奋力攻打,是役“官军士庶殉难者十余万”,太平军阵斩漳州镇总兵禄魁、汀漳龙道徐晓峰、漳州知府扎克丹布、龙溪知县钱世叙等。
巩固建设拿下漳州后,李世贤将总部放在了这里,并从商业、军事、外交等三个方面谋划复兴大业。、
在商业方面: 李世贤于1864年11月11日在漳州发布公告,要求百姓各安所业,恢复生产。
“照得农业乃人民之主要职业,为民生所必需,兹本藩统兵莅此,一再谕尔人民,各安生业如常,纯良百姓,应知去伪投诚。现已严饬士兵不许扰害百姓,谅尔等早已知悉...尔等逃民,均可速即归梓,砍甘蔗,收五谷,而欠税之民,尤须本输诚之至意,进贡纳款...本藩护民如子,视民如伤,故克取此地一月以来,决不容许一官一兵下乡骚扰。”
在军事方面:随着太平军的到来,福建地区的会党也群起响应,纷纷加入到太平军的队伍中来,不仅如此,甚至还有欧美洋人也参加了太平军,他们中的一些人曾经在“常胜军”服役过。闽西南作为长江以南地区最大的抗清阵营,此时正源源不断地吸纳着各方力量,当时李世贤手中的部队已发展到五万多人,他准备将部队发展到八万人,之后北上攻打福州。
在外交方面: 由于漳州临近已开放为商埠的厦门,于是李世贤在 1864年11月13日致书英、法、美三国钦差全权大臣及其人民,除了重申太平天国创建义旗、扫除胡虏、廓清中夏、恭行天罚的主张外,还特别着重地申明了他在漳州的对外政策,即提出了同外国合作以及漳州通商的建议。
“本藩近已攻取漳州,驻军该城。欣闻与汝邻近,久欲一通问讯,种种困难,迟滞至今。现本藩修书并嘱...人寄阅,务望汝阅后熟思唇亡齿寒之义,体察以大事小之利。汝将以共同合作,助我义举,殄彼清朝,以便人民安居乐业,而汝等各国亦可共享和平。”
这边李世贤搞的风生水起,那边清政府如坐针毡,尤其是对李世贤积极的外交行动深感不安,为此,清政府于1865年1月18日特意照会了各国驻华公使,要求他们转告驻闽领事,管好本国商民,不要勾结漳州的长毛逆匪。但英国驻厦门领事根本不吃清政府这一套,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在利益面前大英帝国也可以考虑与太平天国合作,于是英国驻厦门领事在2月14日亲自到漳州与李世贤会晤,探讨双方合作的可能性。
武装保卫就在李世贤发榜安民的前一天,即11月10日,太平军在漳州城郊刚刚击溃了由惠寿率领的福建陆路提督林文察派出的先头部队。当月月底,林文察亲率主力一万一千余人由同安进抵漳州的万松关一带布防,水师总兵曾玉明亦率水师进入九龙江北溪下游,与林文察协同作战,力图阻止太平军东进,并伺机进袭漳州。
清军的布防有一个漏洞,这个漏洞就出现在万松关边上的小山上,这里只驻有清军的少量部队,而大部队都在万松关下(即九龙江北溪右岸)。李世贤看准时机于12月1日白天亲自带队攻下了这个山头,并于当夜下山偷营,清军顿时人马大乱,主帅林文察被当场击毙,所部全部被歼,停泊在江面上的清军水师,也因遭到小山上太平军的炮击而被迫撤退。
之后的12月17日,汪海洋又与谭体元携手在南阳、新泉等地大败清军帮办军务刘典部,阵斩清军副将卢华胜、参将刘敬廷等,太平军乘胜进占杨家坊。一时间,闽西南大部分地区为太平军所控制,太平军声威大振!漳州更是一时成为中外瞩目的中心。
李世贤是当时太平天国硕果仅存的五军主将,他的存在以及军事上的节节胜利,显然使他成为风云人物,英国人维里塔斯甚至专门到漳州对李世贤进行了拜访,在他的《漳州访问记》中,对李世贤有过一段生动的描写:
“侍王似乎是一位有巨大才干的人。就一个中国人来说,他似乎很精通外国政治...他现年三十一岁,短小,强壮而身材相称,他的脸面被晒得很黑...由他攻取漳州城的手段来看,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战略家,并具有显著的军事才能。”
漳州沦陷太平军在漳州的胜利震动了清政府,为此清廷严令闽浙总督左宗棠全力进剿,在肃清了浙江境内的太平军之后,左宗棠兵分三路入闽,他本人也于12月14日抵达福建浦城督师,西路军刘典溃败后,左宗棠急令在粤的福建水师提督吴全美、在鄂的汀州镇总兵沈俊德、漳州镇总兵李成谋、在皖的建宁镇总兵张得胜火速回省合力进剿,至此清军在闽西南的实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1865年2月19日,清军康国器部攻占了龙岩县城,切断了李世贤与汪海洋之间的联系,25日,李世贤在同清军的激战中先胜后败,清军乘胜进抵漳州城下。此时的列强再次摘下虚伪的面具,不但将清军源源不断的用轮船送到福建前线,甚至还提供大批军火武装他们。
本就缺枪少弹、装备较差的太平军,没能扛住清军的猛攻,在强大的火力攻势下,太平军伤亡惨重,全线崩溃,李世贤力战不敌,不得已于1865年5月15日下令撤退。漳州,这个自天京失守后太平天国在长江以南地区建立的最强大的根据地,在坚持了七个月之后,最终被清军攻陷了。
李世贤之死在退往平和的路上,李世贤不断遭到清军炮火的打击,部队损失很大,他本人也身受重伤,5月25日,败退到永定的他又遭到清军刘典、康国器、杨鼎勋部的袭击,天将潘起亮、曾洋贵、陆连福,朝将刘贵福、邓云贵等战死,李世贤仅以身免,之后他夜半凫水而渡,割发密藏山中,在获悉康王汪海洋驻军广东镇平后,他昼伏夜出,于8月19日来到了汪的军中。虽然同是太平军,但汪海洋对于李世贤的到来并不欢迎,由于害怕李世贤治自己的罪,汪海洋在四天后将其刺死。
李世贤是当时长江以南地区太平军最高的军事长官,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他死后,南方太平军人心涣散离心离德,最终在清军的猛烈打击下全军覆没。
参考书目: 《太平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