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7日,凌晨四时许,成湾村(现淮安市溪河镇内)村口。
站在村东土岗上放哨的联防队哨兵,突然看到夜色之中,不远处的土路之上,人头攒动,随即警惕地举枪喝道:
“口令?!”
回答他的,却是一梭子杂乱的枪声。
敌人来了。
当晚,国民党四十八师陶富钱团部借着夜色的遮掩,连夜疾行,赶在夜宿成湾村内的石塘区队、联防队反应过来之前,迅速包围了整个村子。
战斗随即打响,敌人在村口架起了两挺机枪,喷吐的火舌织出了一道道密集的封锁线,敌人狂妄地叫嚣着,试图将村内的联防队员、石塘大队一网打尽。
而困在村内的战士们则用步枪、手榴弹,顽强抵御着敌人的步步收缩围剿,使得敌人每进一步,都要付出相当沉重的代价。
战斗激烈异常,双方鏖战至上午七时,村内战士们的弹药渐渐告罄,眼看着再也拦不住敌人凌厉的攻势,区长彭寿如随即下令——保存实力,分头突围。
当时的情况,危急异常,想要掩护队员们突围,就必须有一部分同志选择自我牺牲,以自己的生命,为其他同志换取突围的一线生机。
接下来的战斗,相当残酷,在缺少弹药的情况之下,我方战斗人员与敌搏斗的过程,十分悲壮。
区联防副队长徐步楼率领十余名队员,依托村内的房舍,阻击进村的敌人,随后众人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区长彭寿如、副区长王发茂在突围过程中,与敌搏斗,不幸先后牺牲。
战斗虽在继续,但村内的枪声,已经渐渐希微……
半个多小时之后,整个村内一片死寂,黑压压的敌人,从各个屋内,驱赶出躲避的村民,人们在惊恐之中被驱赶至村内的打谷场上。
此时,打谷场上,弥漫着浓浓的血腥。
当着众人的面,敌人用刺刀杀害了区委书记王力先,为首的头目走到了众人的面前,让人将村内的丁壮悉数拉出,随后用手指着剩下的老幼妇孺们,假意和气地劝抚道:
“老乡们,不要怕。我们不杀无辜的人,我们知道,有游击队藏在了你们当中,现在你们只需要把你们的家人带回去,我们绝不为难。”说罢,对方脸色一变,厉声吼道:
“不过,谁要敢乱领人,那可是要杀头的!”
这是一场残酷的生死抉择,冒认混在人群中的战士,倘若一旦暴露的话,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必然难保。
“去认呐!可千万认好了,别认错了!”为首的军官,随后阴阳怪气地催促着众人。
随后,一个个老人、妇女从敌人的刺刀丛中,扒拉过了自己的亲人,人群在不断缩小,敌人的目光也愈发阴冷起来。
成刘氏伸着脖颈,在人群之中努力地搜着自己的儿子,然而,下一刻,她的目光便不由定住了。
人群东边站着的那两个人,她认识。
一个是区队长孙殿正、另一个是中队长韩如海,两人刚才为了掩护众人突围,最终没能冲出敌人的包围圈,子弹打光之后,眼瞅着敌人涌入村内。
万般无奈之下,他们也只好扔掉手枪,混入人群之中躲藏,但是他们是万万没有想到,敌人竟然玩起了认亲的把戏,眼瞅着村民们不停地将家人带走,两人的心中渐渐升起一股无力的绝望感。
正在这时,孙殿正突然感到有人扯了扯他的衣服,随后便听对方轻声说道:
“儿啊,走吧。”
孙殿正一看,正是村民成刘氏,成家拥护革命,平日里联防队、区队经常夜宿他们家中,因此她跟大家都很熟。
成刘氏拉过孙、韩两人,随后准备找出自己的儿子之后,回到村民当中。
然而,她这一拉就是两个人,引起了敌人的注意,旁边的士兵忍不住问道:
“他们都是你家人?”
“都是我儿子,我有三个儿子。”成刘氏一面回答着,一面迅速地寻找着自己的儿子。
然而,还没等找到儿子,她的目光再次停住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从人群中钻了出来,什么也没说,就是眼巴巴地望着成刘氏。
这个人,成刘氏也认识,是联防队的队员戴洪元,人挺不错,也很年轻,此时的戴洪元抿着嘴,怔怔地看着成刘氏几人,想张口却最终忍住了。
“唉,”成刘氏叹了口气,既然看到了,哪能眼睁睁看对方被敌人杀了呢?成刘氏随后又将戴洪元拉了出来。
但拉出了戴洪元,先前留给自己儿子的那个名额,可就用完了。成刘氏正兀自踌躇之时,突然有人分开了人群,高声喊道:
“妈妈,是我,我才是您的儿子。”
他这一喊,让旁边的两名士兵顿时不淡定了,对方端着枪,指着成刘氏的儿子成乃富问成刘氏:
“他是谁?”
眼看着儿子就在面前,成刘氏哪能无动于衷,她呆呆地愣了下,随后本能地说道:
“他也是我儿子。”
一旁的士兵一听,顿时跳起了脚,“你怎么这么多儿子,不对,你刚才说你只有三个儿子,现在多出来的这个,肯定是共产党!”
看着成刘氏先前犹豫的样子,一旁敌人顿时认为,成乃富肯定是藏在人群中的联防队员,成刘氏刚才之所以迟疑,就是在考虑要不要救对方。随后对方也不待成刘氏解释,拿起刺刀,猛地一把捅在了成乃富的胸口。
血登时喷涌出来,成乃富啊呀一声,便歪倒在地,倒在了血泊当中。
看着儿子惨死在自己的面前,成刘氏的眼皮子忍不住跳了跳,掐紧了手心,一股钻心彻骨的痛让她差点儿晕了过去,但成刘氏咬了咬牙,没不敢有丝毫的表现。因为她知道,一旦自己控制不住痛哭起来,那么敌人肯定会怀疑,她身旁的这三个人,到底是不是成刘氏真正的孩子。
成刘氏瞥了眼地上的孩子,忍着心内的剧痛,随后强作镇定地拉着三个“儿子”回到了村民当中。
当天,敌人撤退之后,成刘氏跑到儿子尸身的旁边,抚尸痛哭不已,一旁得救的三名战士见状,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几人流着泪,拉着成刘氏的手,哭喊着:
“妈妈,您别难受,从今往后,我们就都是您的亲儿子。”
成刘氏看着三个年轻人,不由泪如雨下,她抚摸着众人的头,呢喃着:
“孩子们呀,你们都是我的儿子,我的好儿子呀......”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224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下面合集内的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淮安文史资料》,韩如海、刘鹤如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