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4月7日,清晨,天尚未亮。
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施光前领着三名政府人员,悄悄来到了姚桥镇漕红村内(现镇江新区姚桥镇漕红村)的堡垒户——王雪梅的家中隐藏,当时一众人等都觉得,大家进村时非常小心、没人发现,应该不会被附近的敌人觉察到。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村东面每天起早拾粪的老李头,正巧看见了众人进村,更糟糕的是对方还是个大嘴巴,当天上午无意中跟村人闲聊之时,顺嘴提及了此事。
村内的汉奸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当即便一溜烟地跑到了镇上的据点处,向据点内的伪军汇报了有抗日分子进村的消息......
得到消息之后,据点内的伪军便拉上了,熟悉当地情况的姚桥镇伪镇长——姚玉庭,让对方带着众人一起直奔漕红村去抓人。
走在半路上,姚玉庭的心里便不禁泛起了嘀咕,一会儿进村之后,这帮人挨家挨户搜人的时候,自己该怎么办才好呢?
当然,他可不准备帮这伙儿伪军们抓人。
在姚桥镇上,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姚玉庭这个镇长,是靠着县里面的汉奸亲戚关系,才坐上了这个职务的。然而,很少人有知道,这位整天对着日伪军毕恭毕敬的伪镇长,其实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白皮红心”。
这位暗地里可是一直在帮新四军、地方抗日政府传递消息、筹集军粮、药品,干得都是被敌人抓住就要杀头的事儿。
漕红村,姚玉庭是再熟悉不过了。村子之内,哪户人家最有可能掩护、隐藏抗日分子,姚玉庭心里很清楚。
还没等走到村口,他的眼睛就不由地向着村内几户堡垒户屋子的方向看去,心里不住地念叨着,一会儿可别出事儿了。
下午两点左右,一众日伪军赶到了漕红村,随后众人开始挨家挨户地搜查起来。
他们这一折腾,惹得整个村子顿时鸡飞狗跳起来,一时间,怒喝、哭闹、叫骂声乱成了一片,搅乱了整个村子的同时,也让住在王雪梅家中的施光前等人,立马警惕了起来。
“这会儿敌人正往这边赶来,现在跑估计是跑不出去了,你们跟我来。”王雪梅依着门看到敌人正在村内展开搜捕,几名伪军正跟着一个头戴小帽的人,向着自己个方向赶来。
王雪梅心下发急,随后赶紧跑进屋内,自家屋内狭小,没有任何可以藏人的地方。王雪梅一面对施光前等人说着,一面赶忙领着众人出了屋子。
院内虽然没有地道等可以藏身的密处,但此时也顾不上太多了,王雪梅随即将众人领到了北院子墙根猪圈处。
猪圈外面有个大草堆,倒是可以藏人。王雪梅赶忙用草杈子将草堆扒开了个豁口,众人一起忙活,将草堆迅速掏空之后,便闪身躲了进去。
随后,王雪梅将大家藏身处的草堆口,用干草匆匆遮盖好后,便赶忙折身返回了院门口处。
此时的她心里还是有些紧张,敌人来得太突然,众人根本没有任何准备。
此时,院内大家藏身的地方,其实并不安全。
毕竟猪圈附近的草堆里藏了四个人,人数这么多,刚才藏人的时候,地上的干草又因为时间仓促,也没有收拾得齐整自然。待会儿如果对方强行进院搜查的话,倘若有人仔细观察,发现纰漏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即便对方没有发现异样,按照通常的做法,伪军士兵拿着刺刀扎草堆的话,里面的人也难免会被敌方发现。
王雪梅正兀自担心、胡思乱想着,瞥眼就看见不远处,伪镇长姚玉庭正领着几名伪军,匆匆地走了过来。
一看到姚玉庭,王雪梅原本慌乱的心,不由渐渐地平息了下来。因为,姚玉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作为堡垒户的王雪梅也是心里有数的。
这位可是自己人。
“有吗?”姚玉庭站在王雪梅邻居家门口,看到王雪梅正倚门而立,随后看了看周边的伪军正忙着进院搜查、抢东西,无人顾看自己,便悄悄踅步来到了王雪梅的跟前,轻声问道。
王雪梅双眼紧盯着姚玉庭,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随后低声回答道:
“有。”
众人原来藏在她家,姚玉庭一听,顿时心里有谱了。
此时,一旁搜查的日伪军士兵们,正从王雪梅隔壁走出,众人正准备闯入王雪梅家搜查之时,姚玉庭伸出了手,主动迎向了众人。
姚玉庭笑着跟一众伪军介绍道:
“这是我表妹家,刚从上海回来的,弟兄们既然来到这儿了,那就等于是到咱自己家里了。雪梅,还不快进屋里拿茶水出来,让兄弟们喝口水、解解渴。”
王雪梅听罢,赶紧应了声,随后便转身准备进屋倒茶去。
一旁的伪军头目见状,赶紧拦住了王雪梅,摆了摆手道:
“不喝茶了,抓人的事儿,耽误不得,咱们还是赶快去别的地方搜查吧。”
众人一看这是姚镇长的亲戚家,第一反应就是应该不会藏有抗日分子,别人家里面可以翻箱倒柜,顺些东西,这家找的话,费力也不讨好。
随后,一众日伪军便直接绕过王雪梅的家,向着下一户人家走去。
姚玉庭经过王雪梅跟前时,故意当着众人的面,对王雪梅说道:
“妹呀,我们这次来找新四军,找不到就反复找,不信挖地三尺,找不到他们来。”
姚玉庭说罢深深地看了王雪梅一眼,点了点头,随后便带着一众伪军士兵们,继续向着下一户人家走去。
姚玉庭觉得王雪梅应该能够抓住自己想要告诉她的话,而事实上,王雪梅也确实悟到了。
王雪梅身子靠着门,眼看着对方渐渐走远后,赶紧来到了院内的猪圈附近。
“施县长,你们得赶紧转移,这里太不安全了。”
王雪梅迅速扒开了草堆,向施光前等人建议道,刚才姚玉庭临走时的那句“反复找”,王雪梅听出来了这个话音。
当天,趁着伪军们在村西头搜查之时,王雪梅将施光前等人悄悄带到了村外江边的芦柴滩内躲避了起来。
施光前
就在王雪梅回到家中不久,院门随即被敲响,与先前姚玉庭所说的丝毫不差,对方很快便来了一次反复找。
这帮日伪军因为找不到任何抗日分子,心情非常低落,随即也不管是不是伪镇长的亲戚家,登时一股脑地冲进院内搜查了起来。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敌人最终还是搜了个寂寞,随后铩羽而归。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230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下面合集内的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镇江文史资料》,王雪梅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