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期货开仓动作怎么做?

独狼加洛 2024-04-28 07:13:27

一、进场标准

以顺势、共振、风险控制为核心,在参考过滤信号、精减机会的情况下,以K线形态突破、量价关系、趋势线的突破、MA60、MA20的倾斜度、MACD指标配合为进场点,在万事俱备时进场,力求精准出击,提高胜率,具体进场形态(只做这四种形态)如下:

A、平台突破或突破后的回调(平台越长、区间越窄越好、小阴小阳、成交量萎缩后的突破);

B、W底(上升趋势、第二个底高于第一个底);

C、M顶(下降趋势、第二个顶低于第一个顶);

D、收敛形态(收敛的越窄越好)。

找符合以上4种日线形态的品种(靠近MA20最好,远离均线的话,说明行情已经走一段了,假突破多),都没有标准形态的话,就做日线趋势最明显的那个(趋势明显的只做单向单子,日线没明显趋势的话,日内可以多空都做)。日内主做5分钟K线的周期,找以上4种形态,并且要靠近MA20进场(过滤假突破)。

以上四种形态,根据盘口解读技术,在盘面表现上有:跳跃-盘底-爆发架构、下跌-盘整-暴挫架构、高开/低开-突破架构、杯子和柄架构、绝望与陶醉架构、突破信号逆向架构、区间压力做空架构等。

二、进场时机和方式

最好的交易时机就是多周期、多指标共振的机会。遵循K线形态、量价配合、均线、MACD上下一致(K线形态与MACD共振)与左右一致(至少三图一致才可以进场,多周期共振)的原则进出场。日内交易的重点就是耐心等待时机、进场卡死止损,绝不要出现单笔大亏,机会很多,不要纠缠一个机会不放。利弗莫尔说,交易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准选择合适的时机来开始行动。

进场前最需要的是耐心,耐心等待进场条件具备以后再行动,耐心等待支撑压力明显出现以后再行动,耐心等待趋势明朗以后再行动,绝不急于进场,宁可错过,绝不做错!永远不要有主观的、没有信号的抄顶摸底的想法和做法!

环境不明不做;行情不懂不做;时机不到不做。永远只做最简单、最容易搞清楚的那一段行情的交易。在心理上预测行情就行了,但一定不要轻举妄动,要等待,直到你从市场上得到证实你的判断是正确的信号,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你才能用你的钱去进行交易。优秀的投机家们总是在等待,总是有耐心,等待着市场证实他们的判断。要记住,在市场本身的表现证实你的看法之前,不要完全相信你的判断。

三、开仓仓位标准

开仓仓位由止损位置、资金管理原则(单笔亏损不超过2%)、盈亏比和各级别共振决定。在开仓之前先找好止损点,在容易设止损的位置才进场交易,止损点大,就要缩小仓位,止损点小,可以适当放大仓位。开仓前必须做到的就是交易逻辑明确、止损点明确、止盈位置根据盘面信号可随时调整,遵循盈亏比至少2:1的原则及跟踪止盈原则。

四、逆向交易

识别失败的突破,即在压力或支撑位突破失败后,经盘面确认的假突破,利用它做逆向交易,。普通交易者大都对突破到新高或新低特别敏感,并且会跟随突破走势;对图表中的支撑位或压力位特别敏感,当触及这两个位置时,就会有所行动。在这两种位置一旦突破失败,就是反向开仓交易的关键点。逆日线、小时线趋势的日内突破,只可以轻仓、超短参与,在反向破K线或平台就要出来。

根据大多数人通常是错误的理论,当大部分人都采取相同行为的时候,就是逆向操作的最佳时机。表现在盘面上的就是伴随着突兀成交量的加速上涨(疯狂抢购、陶醉阶段)或加速下跌(疯狂抛售、绝望阶段)。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可以逆向操作:就是疯狂抢购、陶醉阶段,买盘力竭,未能突破压力,出现双重顶排列;疯狂抛售、绝望阶段,卖盘力竭,并守住下档支撑,出现双重底排列。

对于日内交易来讲,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处理单子的能力非常的强。一般在突破之后,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或者量能跟不上,我们就需要尽快把这个单子处理掉,以防止迅速下杀造成伤害,所以说如果你发现突破已经能有极大的概率不成立的时候,就要及早处理单子。若是非要等到确认假突破的时候再去处理,你的亏损已经非常大了。

交易的过程,就是关于找突破、支撑与阻力,并以此不断画线的过程。参照物的位置出现的次数越多越可靠。

五、试仓与初步建仓

试仓交易为左侧交易。试仓的逻辑是基于对支撑与压力、量价关系的分析,但还未出现突破或标准形态,而提前进场。可采取10%以下的资金小仓位试仓,出现赢利时再找关键点位加仓。初步建仓的时候,除非日内超短线,一定不要先建重仓,因为这个仓位还没有得到证实。只要一开始的仓位足够小,如果错了,也不会在资金和情绪上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如果对的,出现了赢利,就可以在正确的方向上加仓,从而确保了在不亏的情况下博取收益。这永远是风险最小,收益可能最大的交易模式。

六、交易特殊时段

早盘前15分钟和尾盘的后15分钟一般不做,快速与极端行情时尽量不做,趁势行情(单边)中只做一个方向,区间震荡行情(慢盘)可来回做。

0 阅读:343

独狼加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