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几千年的中国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从未中断且延续至今的文明,正是这古老而富有强大生命力的文明孕育了不朽的中国建筑。中国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鲜明的独特艺术体系之一,是人类文明共同的宝贵财富。
在15世纪,西方建筑界流行着一个有趣的说法,“天使守卫着伊甸园的大门,亚当和夏娃无限留恋地回望着曾经的伊甸园,在瑟瑟凛风中相依,两个支撑的身体与脚踩的地面共同构成了人类第一个建筑”。西方人用浪漫的情怀演绎着最初的人类建筑。
中国古代文献《易·系辞》中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礼记》中所谓“冬居营窟,夏居僧巢”都表明在原始社会时,巢居形式已存在。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留下了人类最早的建筑雏形。当时人类已聚居,聚居地有居住区、墓葬区、制陶区等。而且那时的人们已使用榫铆构筑木架房屋。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夏商周各朝都以夯土技术营建了许多都邑,那时木结构已成为建筑主要的结构方式,房屋屋顶已用陶瓦,在木构架上都有彩绘。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统一,国力富强,中国出现了第一次建筑史上的高潮。
隋唐时期是建筑的成熟阶段,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形成了独立而完整的体系,并影响着朝鲜、日本。隋唐时期的建筑特点鲜明,气势恢弘,而宋代建筑却是精细纤巧。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朝廷颁布了中国古代建筑宝典——《营造法式》,它是中国最完整的一部建筑技术专著,对古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明清三朝统治中国达600多年,基本保持了统一局面,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发展高潮。这阶段,建筑种类丰富(尤其是园林),并有大量经典建筑保留至今,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灿烂篇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
古 城
中国城市建筑历史悠久,它是城市环境和城市整体构图,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考证,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图就是西周洛邑(今洛阳市)王城示意图。《周礼·考工记·匠人》记叙的就是洛阳周王城的规划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中国古代的传统城市从王城到州、府、县城等,都遵守着礼制而规划、建筑和管理。城市在选址、规划、交通及防火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卓然成就,其中王城发展最为显著。
宫殿
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最高级与最隆重的建筑类型。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中央集权制得到充分发展,宫殿是封建思想最集中与最充分的体现。宫殿建筑强调逻辑及秩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格局,如“三朝三门”、“前朝后寝”等。它一般包括宫前区、内朝区和寝宫区等,而核心建筑为皇帝朝政所在的建筑,它居于建筑群的最高处,并在中轴线上。宫殿建筑群强调中轴线和对称的布局,采用黄色、赤色等最高等级的色彩及富丽的装饰,体现出宫殿建筑的独一无二和唯我独尊。
坛庙
远古时期,由于人类对自然灾害无法抵御,于是产生了对天地的恐惧和崇敬。中国进入农业社会后,更加依赖天地。人们认为自然界的瞬息变化,直接影响了人间的祸福,于是对天地的崇拜进一步强化,从而产生了对天地日月的祭祀。
除了自然界,礼制与血缘也一直维系着古老中国的发展,因此,专门祭祀孔子的太庙和祭祀祖宗的祖庙、家祠都得到相当发展。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被奉为传统思想。
各地都有祭祀孔子的孔庙,它们都有着共同的形制:庙的正门是棂星门,它与门前的照壁及它们之间的东、西两旁设的牌坊而形成庙前广场;棂星门内设一半圆形水池,称为“泮池”,它是儒学建筑的主要特征;在泮池后是孔庙大成门,门内为孔庙主体建筑大成殿。
殿内供奉着孔子的坐像;大成门与大成殿之间的东西两侧都建有长长的厢房,称为东庑、西庑(简称两庑),庑中供奉着历代先贤、先儒的图像等。大成殿后建有崇圣祠,用于祭祀孔子的父亲及孔氏五世先祖。孔庙中还有明伦堂、尊经阁等从属性建筑。另外,各地依环境不同,孔庙也有所不同。
陵墓
古埃及法老建造了被誉为人类奇迹的陵墓——金字塔;印度君主穷尽财富为其爱妻修建了令人惊叹的全白大理石陵墓——泰姬陵中国古代始皇帝秦始皇修筑了地下最浩大的陵墓——秦始皇陵。
中国古代陵墓与宫殿、庙坛一样,都属于礼仪性纪念性建筑,体现了帝王神灵的永存与不朽。陵墓一般包括地下和地上两部分,且一般都利用自然地形,靠山建墓。
地下墓室安放着棺柩,到明清时期,发展为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墓室;陵墓的地上部分由入口、神道、祭祀殿宇及陵体组成,创造出肃穆、庄严的气氛。
宗教建筑
在中国古代,虽然皇权一直占统治地位,但宗教却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伴随宗教产生,发展的宗教建筑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宗教是佛教、道教及伊斯兰教。佛教诞生于古印度,于汉朝时传入中国,很快就受到百姓的信奉和统治者的扶持;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约形成于汉。
道教建筑最初受坛庙制度影响很大,后受佛教的影响,设立了祠观,但建筑规格及完整性在佛教建筑之后;伊斯兰教建筑是在唐代时经西亚传入中国,而汉族地区的清真寺基本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但以阿拉伯风格装饰,如植物、几何图案和阿拉伯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