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没有真迹传世。现在看到的墨迹本,都是摹本。
摹本还好些,能够大致还原真迹的本来面目。
但是碑刻本,容易把很多细节给丢掉。这等于失真了。
很多同学说,神韵好难临出来。你如果选这些丢掉细节的碑帖,就别指望能临出神韵来。
本来就失真了,没有神韵。你怎么可能临出神韵来?
如上图王羲之的《圣教序》原碑,中的“月”字右上角转折处。王羲之用的是绞转笔法,转出的效果是“折钗股”的效果。
而碑帖的转角,用的是提按转折笔法,写出的欧楷效果,这明显是失真了。
王羲之的真迹虽然没有传世,但是《圣教序》原碑堪比真迹,细节很丰富。
上图就是《圣教序》原石和碑帖的对比。
是不是在细节上有很大的差异。刀锋就是笔锋,通过刀锋看笔锋,你才能领略王羲之的笔法。
而在《圣教序》的碑帖上,你只能靠猜刀锋在哪,看不见刀锋,你怎么能知道笔锋在哪?
所以临《圣教序》碑帖容易被误导。不单单是细节上的丢失,笔法都不一定临准确。
就像我一开头举的那个例子。王羲之写的“月”,原石的右上拐角用的是绞转笔法,而碑帖上是提按笔法,这就差大了。
结束语:
很多同学临帖,没有对照的习惯。
认定一本字帖,就死磕到底,也不管临的对不对。反正像就行了。
这种临帖方法是不对的。
应该是,有原石的,一定要对比原石。看碑帖与原石的差别在哪?当然还要注意一种情况,有的原石是翻刻碑帖,这就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了。
没有原石的,要对比时间更早的版本,看看差异在哪?
如同传话一样,越靠前的,失真越小。
学书法,你得学到本真的东西才能有进步。一直学一些假冒的,你是入不了门的。
本文原创来自作者的公众号:毛笔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