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翻船事件致6人死亡:农村安全漏洞下的血色警示

京都闻道阁 2025-04-23 10:22:38

文丨崔桂忠

“生命如风中残烛,一遇意外便瞬间熄灭。”4月21日17时30分,湖南平江昌江河都塘村水域,一艘塑料小船轰然翻覆。短短几分钟,6条鲜活生命沉入河底,只留下岸边撕心裂肺的哭喊,将农村安全的隐痛彻底撕开。

这绝非偶然的厄运。出事的6位村民满心期待着去对岸挖笋,却不知他们乘坐的塑料船,在湍急的河水中不过是层薄壳。当船身被暗流卷动,船上竟无一人穿戴救生衣——这些被侥幸心理麻痹的“日常”,终将他们推向了死亡深渊。家庭的顶梁柱轰然倒塌,破碎的不仅是亲人的世界,更是农村安全长期被漠视的残酷现实。

如果说侥幸心理是自掘坟墓的铲子,那么基础设施的缺失,则是将村民推向深渊的推手。在平江县,河流如锁链般分割着村庄。村民们要么绕行十几里崎岖山路,要么冒险渡河。一座造价不及城市立交桥一个桥墩的便民桥,却因资金短缺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正如一位村干部痛心疾首:“明知塑料船是‘死亡陷阱’,难道要让六七十岁的老人每天拖着佝偻的身躯,在山路上蹒跚两小时?资源分配的天平,早已倾斜到令人心惊的地步。

监管的缺位更让危险肆意疯长。城市里,共享单车能精确追踪每辆车的轨迹,扫码、定位、违规提醒一应俱全;而农村承载着人命的船只,却连最基本的登记备案都成了天方夜谭。浙江一位老渔民的自制渔船,二十余年从未接受过任何检查,直到摆渡时轰然解体,才惊起一片涟漪。“不出事不管”的懒政思维,本质上就是给死神递上了镰刀。

安全意识的“荒漠化”同样触目惊心。在云南某少数民族村落,即便政府免费发放救生衣,村民们仍固执地认为“穿救生衣是对水神的亵渎”。“爷爷就这么划船”“祖祖辈辈都没事”,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借口,实则是将生命置于儿戏。这种深植文化肌理的认知偏差,比河底的暗流更难察觉,更难改变。

悲剧的教训已足够沉重。四川推行“一村一桥”计划,水域事故下降60%;贵州实施“船主责任制”,将自用船纳入网格化管理——这些低成本却高效的方案,早已证明农村安全绝非无解之题。别再让“下次注意”成为空头承诺,别再让“等资金到位”成为拖延借口。当务之急,是用实际行动为农村安全织就防护网,让每一个生命都不必用死亡换取关注。

平江的6条生命,本不该消逝于这场本可避免的悲剧。在这个连共享单车都能实时监控的时代,农村安全不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唯有以铁腕补齐安全短板,以真心筑牢生命防线,才能让农村的每一条河流,不再流淌血泪;让每一个家庭,不再承受失去的剧痛。

☆作者简介:崔桂忠,曾任某部队政治委员,海军上校军衔。现任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