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消费者报道》送检的13款“0添加酱油”,检测报告出来了,让大家又捏了一把汗!估计很多人开始考虑,还吃不吃酱油了。
这次测评是针对砷、镉含量,按照国标,都是达标的,没有食用风险。

尽管符合国标,但是检出了砷、镉,如果自己家使用的酱油在这种其中,再吃酱油,心里多少会犯嘀咕吧!
酿造酱油的国标GB/T 18186-2000,并没有对砷、镉的限量指标,这方面的技术指标在对食品安全标准的国标GB 276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当中。
这其中对酱油的砷含量有要求不得高于0.5毫克/公斤,对镉的限量没有指标。
不过,我们可以拿大米为例看一看,大米中的镉含量不得高于0.2毫克/公斤。为什么大米的更低呢?因为每天食用大米的量更大。
日本因为污染重,这个标准是0.4毫克/公斤。而美国、印度压根没有制定这个限量标准。

日本万字酱油
为什么都已经零添加了,还会出现镉、砷呢?可以看到,这些酱油里,只有一个品牌没有检测出镉、砷,就是味事达。金龙鱼、万字、加加、八珍和千禾。
这本是广东开平的一家酱油厂,后来跟新加坡福达食品合资,后来福达食品被美国亨氏收购,后来亨氏又并入卡夫食品。
也就是说,名义上,它是一家美资旗下品牌,产品是广东开平味事达调味品有限公司的,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

这13家酱油企业中,有一家比较特殊,就是万字酱油。万字酱油在全球都12个工厂,国内的工厂在江苏昆山。这是一向标榜质量为上的日本酱油。不过我查了一下,它使用的并不是黄豆,而是豆粕。
万字酱油这检测出了镉,含量很低,就在检测值0.005毫克/公斤的线上。

那么,酱油里面,为什么会出现砷和镉呢?
其实这是食品里避免不了的。要想食物里没有砷、镉,要么原料种植环境没有砷、镉,或者含量非常低,要么通过过滤、吸附、离子交换等净化技术处理,把砷、镉含量降低。
但净化很难,一是净化后食物的风味变了,二是不一定能分离。
因此很多食物中,多多少少含有这些污染物,只是在可食用范围内。
酿造酱油,要用到大豆、小麦,可以看看我国的酱油和日本酱油的配料表。

国产酱油配料表

日本酱油配料表
谷物类,比如水稻、小麦,还有豆类,在生长过程就会吸收砷以及镉等重金属,蔬菜比如菠菜、胡萝卜打农药也会含有砷,还有贝类、虾蟹、鱼类也是一样。
养殖的动物,吃了含有砷、镉的饲料,肉类也会含有砷、镉。
因此,含砷、镉,以及铅、汞等几乎不可避免。
镉的生物半衰期是10-30年,也就是说要摄入了要排出是个难题。
日本因为发展工业,曾经出现大范围的由汞引起的水俣病,还有镉超标大米引起的骨痛病,硫化物中毒的喘息病,和活不过39岁的土吕久矿山砷污染事件。

尽管,这13款酱油产品,检测结果都符合国家标准,但是这只是酱油一种产品,我们每天摄入的饮食,远远不止半勺酱油那么一点点。因此,包括砷、镉在内的食品污染物问题,确实值得重视。
我开个公司,做大米除铅鎘汞砷,按现在技术检测不出来,一公斤10万!要不要?
理性对待,不然对美国控股的公司有利。防止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