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呢?还是各守本分的好。

宝宝聊过去 2025-04-16 05:40:32

【左图】1951年,毛泽东与李讷、李敏在北京香山。

【右图】1952年8月9日。炎炎夏日中,工作了许久的毛泽东终于休息了。他躺在躺椅上,靠着椅背,手里拿着把扇子,肥肥的裤腿撸得高高的,一派惬意自得。孩子们围了上来,李讷还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把大伙都给逗乐了。摄影师侯波敏锐地抓拍了这张照片。从左至右为毛泽东、毛远新、李敏、李讷。

无论有多么爱自己的幼女,但随着女儿的长大,在对李讷的要求上,毛泽东却开始一天天显得“不近人情”。在这一点上,毛泽东倒有几分与他自己的父亲毛顺生相似。

因为受到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延安常常吃不上米和面。很长一段时间,在干部与战土就餐的大灶食堂里,主食只有黑豆。而毛泽东却专门吩咐韩桂薯,让她带着李讷去大灶食堂吃饭。韩桂馨想,大人吃了黑豆还常常闹肚子,何况才7岁的小孩子?她就找到毛泽东,请求让李讷和他一起吃饭,这样,小孩子好歹能吃上几口细粮,毛泽东却做了一个不容争辩的手势:“吃大食堂很好嘛!这已经比岸英、岸青他们小时候强多了。”

毛泽东喜欢游泳,尤其爱到大江大河里去游泳。在李讷还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带着她一起游。时间最长的一次,竟然从早晨5点开始,一直游到中午11点,整整6个小时。

在游泳的时候,毛泽东对女儿有一个特别的规定:不准用救生圈,风浪再大也不准用。他的理由是:要从游泳中学会游泳,喝两口水怕什么?怕这个,怕那个,什么都学不会。

关于游泳,李讷自己回忆说:“比如说来了台风,白浪滔天,父亲让我们跳下去,他自己肯定会第一个跳下去。他不让用救生圈,也是有道理的。他不是蛮干,而是对我们的水性有了解,对水情也有了解。那个浪看上去很厉害,但是你不下去,你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它是有规律的,你摸到规律了,你就能对付它。他要我们学会的,是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李讷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毛泽东虽然月薪有404元,但给李讷的生活费每月却只有26元。这26元中,含每月要交给学校的饭费15元,剩下的,就是车钱、书本钱和零花钱。“当时,好多同学都以为我是“大款”,有些同学没钱了,就向我借钱,借上10元我还能勉勉强强地过,再借第二次,我就连饭费都交不上了,还不能告诉人家,告诉了人家也不信,主席的女儿嘛,还能没钱?他们不知道爸爸对我有规定不许多要1分钱。”李讷回忆说,“最近,有一个当年同学看到回忆录,对我说:真想不到,那时我跟你借钱,还以为你多有钱,原来你也是很困难的。”

毛泽东还要求女儿与其他学生一样,吃住在学校,只有周未才准回家。李讷在路上要花一个小时,冬天,常常天黑还到不了家,毛泽东却从不准工作人员派车去接送。公家配发给他的轿车,他规定只有一种情况下女儿可以使用;生病去医院时。而附加条件是他自己支付汽油费。

1959年到1962年,共和国迎来了最艰苦的“三年困难”时期。正在北大读书的李讷,和学校里所有的学生一样,只能依靠每月27斤定量粮食生活。有一次,有位卫士到北大看李讷,李讷诉苦说,在学校里吃不饱,又没有油水,老觉得饿得慌。卫士回到中南海,把情况反映给卫士长李银桥,李银桥自作主张,让卫士悄悄给李讷送去了一包饼干。没想到几天后,这件事被毛泽东知道了,就问李银桥:“三令五申不要搞特殊化,为什么还要搞特殊化?”李银桥不以为然地解释说:“别人的家长也有给孩子送东西的。”他不解释还好,解释倒把毛泽东惹火了,拍了桌子:“别人我不管,我的孩子一块饼干也不许送!”

一块饼干的特殊也不行,这就是毛泽东对自己所钟爱的女儿的要求。

“饼干事件”不久后的一个星期六,再也享受不到任何特珠待遇的李讷从学校回了家。这天,她和父母一道吃了晚饭。她已经两三个星期没有见到父亲了。厨师程汝明见李讷回来了,特意煮了比平时多一倍的饭,还弄了四菜一汤。全家人在饭桌上刚坐定,李讷不顾饭烫,端起碗几乎嚼都不嚼就往嘴里扒,眼泪都烫了出来。她在朝嘴里拨饭时,偶尔掀一下眼皮,目光沿着上眼皮匆匆扫过桌面——她在看饭菜还剩多少。毛泽东和江青都愣住了,放下筷子看着她。

当时那个场景,李银桥记得非常清楚:“主席想调节一下气氛,就讲:“我年轻的时候在湖南农村搞社会调查,有次饿了一天,讨到碗剩米饭……”但李讷的心思却全在吃上,没等主席说完,就打断说你们不吃我就全打扫了啊。”主席把话咽了回去,又愣了下,才回答说:“打扫光。三光政策,不要浪费。”李讷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连一片葱花也不放过,仔细夹起来往嘴里送。看到李讷没有吃饱,炊事员又从厨房里找来两个冷馒头,李讷就着涮盘子的热水,把两个馒头吞了下去。主席喉咙里咕噜响两声,站起身来,什么也没说便走开了。”

看到孩子饿成这样,在场的工作人员都心疼得湿了眼眶。而身为父亲的毛泽东,心中的滋味就可想而知了。但当工作人员因此再次请求毛泽东,给李讷多一点照顾时,他仍然拒绝了:“不可以,同全国人民比起来,她还算好些。”他叹了口气:“我是国家干部,国家按规定给我一定待遇。她是学生,按规定不该享受就不能享受。还是那句话,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呢?还是各守本分的好。”

此后,毛泽东继续以“守本分”的标准来要求李讷。1970年,李讷到江西农村插队时,身体不好,经常发烧不退。毛泽东专门委托机要员谢静宜顺路到江西看望她。但当谢静宜提出让李讷回京治病时,毛泽东又拒绝了:“不,不让她回来。难道江西人民有了病,都要来北京治疗吗?她在乡下,就在乡下治,乡下治不好,到县里治,县里治不好,到省里治,不要回北京。”

毛泽东曾经还专门叮嘱李讷:“要靠自己的能力学习知识,为国家做工作,自己养活自己,做一个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

正如毛泽东所期望的那样,在他离去后,李讷成了一个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最困难的那些年月,她独自带着幼小的儿子,每天只买很少的肉,家中仅有的两条被子一半铺床一半盖,甚至将自已心爱的书卖给旧书店来维持生计。她的父亲尽管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长达27年之久,但是最终没有给儿女们留下一分钱遗产。

经历了人生沧桑之后的李讷,回忆起当年父亲种种的不近人情,心底里,有感慨,更有感激:“当年他那样严格要求我,完全是为我好。假如不是那样严格,后来我在生活里遭遇低谷的时候,恐怕很难过得来。我想他是早就预见到了。他那样要求,完全不是过分的,而是很实事求是的。他那是真正的父爱。他爱我,真的。”

毛泽东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爱着儿女们。如今,父亲离开儿 们已有30多年了,然而,就像那张寿桃图书签上的贺信写的那样,30多年里,他的儿女们仍然感觉到,父亲依然和他们在一起。

1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