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评冯玉祥:心狠手辣,杀人如麻,我这人做不出他做的事

启娱说 2025-04-14 10:41:16

1990年,已过九旬的张学良接受记者采访时,罕见地用这样尖锐的词语评价冯玉祥。

两种风格的碰撞

1936年12月,他与杨虎城扣押了当时的国民政府领袖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事变过程中,杨虎城主张除掉蒋介石,而张学良却坚决反对。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居然亲自护送蒋介石飞回南京。

周恩来得知此事后,曾赶往机场劝阻,但为时已晚。结果可想而知,张学良一到南京就被蒋介石软禁了起来,在此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他都失去了自由。

但就是这样一个自称信仰基督的将军,却有着让人不寒而栗的一面。

冯玉祥手下有个师长叫马廷勷,因为投靠了张作霖和蒋介石,结果被冯玉祥逮住后,直接活埋了!这种残忍的处决方式,即使在那个人命如草芥的年代,也显得格外骇人听闻。

想象一下,那些身经百战的将领们被迫像犯错的学生一样跪在地上,这种羞辱谁能受得了?

冯玉祥对部下的严苛和残忍,使得他的许多旧部都对他恨之入骨。

据史料记载,当蒋介石想让冯玉祥回北方指挥自己的旧部开辟第六战区时,韩复榘、宋哲元、石友三等人纷纷表示反对,宁愿归李宗仁指挥也不要继续待在冯玉祥手下。

其中韩复榘曾挨过冯玉祥的军棍,而宋哲元更惨,居然被冯玉祥用鞋底打过屁股。这种侮辱对一个堂堂军人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这话听着刺耳,但仔细梳理一下冯玉祥的生平,却不得不承认其中确有几分道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24年的北京政变。

当时冯玉祥和吴佩孚联手,与张作霖大军在山海关一带激战数日,一时间难分胜负。然而,关键时刻,冯玉祥却在北京发动政变,直接切断了吴佩孚的后路。

吴佩孚万万没想到自己会被盟友背叛,最终在前有张作霖、后有冯玉祥的夹击下,吴佩孚大败而逃,从此,他的军事声望一落千丈,再也无力与其他军阀争雄。

当吴佩孚问及水的来源时,没想到,冯玉祥竟然大大方方地承认这只是从营地里舀来的普通水。这种恶作剧式的欺骗,不仅显示了他的轻浮性格,更反映出他对别人的不尊重。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冯玉祥还曾被人指控从紫禁城拿走了不少宝贝。

据李宗仁在回忆录中透露,冯玉祥把溥仪从皇位上赶下来后,偷拿了宫中不少宝物。

郭松龄事件的始末

除了冯玉祥本人的品性外,张学良对冯玉祥的深恶痛绝,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郭松龄事件。

郭松龄是谁?

他是东北讲武堂的老师,是张学良的授业恩师,也是张作霖的心腹爱将。

张作霖极其信任他,甚至把自己亲自培养的精锐部队交到他手中指挥。

说起张学良和郭松龄的关系,那就更非同一般了。

当时战况紧急,张作霖便指派郭松龄前去支援姜登选、韩麟春负责的战区,因为那里迟迟没有突破。

这番话深深刺痛了自尊心极强的郭松龄。

他当即发怒,表示不会去支援,而是要亲自率军从正面战场攻过去!说完就带着部队出发了。

姜、韩二人赶紧跑去向张学良告状,张学良得知情况后,立刻骑马追赶,最终在九门口才追上郭松龄。

张学良问他为何抗命,郭松龄愤怒地表示要挣个脸面,不能让人小看。

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两人竟然都流下了眼泪。最终,张学良成功说服郭松龄回营,而郭松龄后来的战绩也确实优异,一路带兵打到了秦皇岛,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这只是张学良与郭松龄之间深厚情谊的一个小片段。郭松龄和张学良的关系,究竟好到什么程度呢?

然而,就是这样一对亦师亦友的关系,却因为冯玉祥的介入而彻底破裂了。

他发现郭松龄对张作霖的亲日政策十分不满,便瞄准了这个突破口。

当时,奉系内部其实已经分化为新旧两派。杨宇霆和郭松龄作为两派领袖,斗争已经相当激烈了。

就在郭松龄心怀不满之际,冯玉祥登场了。

两人因共同反对张作霖亲日,很快达成联盟,签订了密约。

然而,当郭松龄率军与张作霖交战,眼看胜利在望之际,冯玉祥却突然变卦了。

他担心郭松龄成功后会独霸东北,不再需要自己,便暗中联系苏联,请求借调骑兵团,准备与郭松龄分一杯羹。

这一阴谋被张作霖得知后,他迅速调整战略,与儿子张学良一起发动全面反击。

郭松龄腹背受敌,战况急转直下。最终,他在辽宁战败被俘,惨遭处决。据史料记载,张作霖还命人将郭松龄的尸体在市中心曝晒了整整三天,才允许下葬,以示惩戒。

当张学良发现郭松龄的叛乱竟是冯玉祥从中挑拨,而且还在背后还勾结苏联,欲图谋不轨,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让张学良对他更加恨之入骨。

冯玉祥的另一面

尽管张学良对冯玉祥的评价很低,但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冯玉祥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

他还建议蒋介石成立智囊团和专家研究团,认为罗斯福和斯大林之所以能取得伟大成就,就是因为有许多人才在身边出谋划策。

这种直言不讳的劝谏,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确实难能可贵。

冯玉祥对待士兵也有亲民的一面。据说他会亲自给士兵们剪脚指甲,这在当时的军阀中是极为少见的。

曾有一个因喝酒被他处罚的士兵,为了报复,竟然三个月不洗脚,希望在冯玉祥为他剪脚指甲时,用臭脚丫子把他熏晕。

至于冯玉祥的军事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

他从一个普通士兵一步步成长为手握重兵的军阀,并在多次军阀混战中取得胜利,确实具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才能。

冯玉祥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历史人物。

结语

张学良对冯玉祥的严厉评价,不仅让我们得以窥见民国军阀时期的人物恩怨,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人物。

张学良的话无疑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毕竟冯玉祥在郭松龄事件中的表现确实令人失望。

但我们也要承认,在那个军阀混战、弱肉强食的年代,冯玉祥的行为虽然残忍,却不算特别罕见。许多军阀为了生存和发展,都曾采取过类似的手段。

同时,冯玉祥在抗日、民主等问题上的积极表现,也不应被忽视。

正如许多历史人物一样,他身上既有落后的一面,也有进步的一面,这种矛盾性正是真实历史人物的特点。

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当放下简单的好坏二分法,尽量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理解人物行为背后的复杂动机。

0 阅读:24

启娱说

简介:方柳依说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