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里长了息肉,上厕所或出现4个症状,若你也有,建议肠镜检查

瑞旭来看养护 2024-12-15 03:14:09

35岁的小王是一名上班族,平时工作忙碌,饮食不规律,且长期缺乏运动。最近,他发现自己经常便秘,还伴有偶尔的便血和腹痛,以为只是痔疮发作,没有太在意。然而,这种情况持续了一个月,他的妻子强烈建议他去医院检查。经过肠镜检查,医生发现他的肠道内长了一颗息肉,并告诉他如果继续忽视,有可能发展成肠癌。这让小王后悔不已。

小王的故事并非个例。据统计,我国成年人中肠息肉的发生率约为30%-50%,而部分息肉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演变成肠癌。因此,了解肠息肉及其症状,及时进行检查,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是指肠道黏膜表面任何向肠腔突起的隆起性病变,通俗地说就是肠壁上长出的“肉疙瘩”。它可以发生在结肠的任何部位,包括结肠、直肠等。根据病理性质,肠息肉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

腺瘤性息肉: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也是癌变风险最高的一种,被认为是癌前病变。根据组织学特征,又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增生性息肉: 这种息肉通常较小,一般不会癌变,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炎症性息肉: 是由于肠道炎症性疾病引起的黏膜增生,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幼年性息肉: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通常为良性,但也有少数病例会发生癌变。肠癌和肠息肉什么关系?

肠癌,又称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大量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超过95%)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这个过程通常需要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被称为“腺瘤-癌”序列。也就是说,腺瘤性息肉是肠癌的癌前病变,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就有可能发展成肠癌。

哪些肠息肉可能会癌变?

并非所有的肠息肉都会癌变,癌变风险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息肉的大小: 息肉越大,癌变风险越高。直径超过2cm的腺瘤性息肉,癌变风险显著增加。息肉的类型: 腺瘤性息肉的癌变风险高于其他类型,其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风险最高。息肉的数量: 息肉数量越多,癌变风险越高。细胞的异型程度: 息肉细胞的异型程度越高,癌变风险越高。上厕所有哪些异常或与肠息肉有关?

大多数肠息肉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这也是导致很多人忽视它的重要原因。当息肉长大或发生癌变时,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①便血: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信号,尤其是无痛性便血更要警惕。

②大便次数或性状改变: 原本规律的排便习惯突然发生改变,如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或者大便变细、变扁等。

③里急后重: 指排便后仍有便意,但又排不出来,常伴有肛门坠胀感。

④黏液便: 大便中混合有黏液,可能是息肉刺激肠道黏膜分泌过多黏液所致。

如何诊断肠息肉?

肠镜检查是诊断肠息肉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情况,发现息肉并进行活组织检查,明确息肉的性质。

目前,肠息肉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肠镜下息肉切除术。通过肠镜将息肉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息肉的性质。对于较大的息肉或怀疑恶变的息肉,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切除。

如何预防肠息肉?

1、健康饮食: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促进肠道蠕动;

减少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特别是红肉和加工肉类;

避免过量饮酒和高糖饮食。

2、适当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

3、定期检查:

40岁以上人群或有肠癌家族史者,应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若发现高风险息肉,应遵医嘱缩短复查间隔。

4、控制体重:

肥胖是肠息肉和肠癌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保持健康体重能显著降低患病风险。

5、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会增加肠道癌变的可能,尽量避免。

结语:肠息肉虽小,但危害不容忽视。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可以有效预防癌变的发生。正如小王的经历所示,身体的每个异常信号都值得被认真对待。如果你在上厕所时出现便血、大便形状变细或其他异常症状,务必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检查。

23 阅读: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