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问毛主席:您有什么特长?伟人回答后,尼克松向他鞠了一躬

梅梅评历史 2024-07-04 21:26:43

1976年2月21日,尼克松受毛主席的邀请,时隔四年后,以个人名义再次来到了中国。

这一次,他没有总统的头衔,没有随行的仪仗,只有一颗渴望对话的心,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和夫人抵达北京后,不仅受到了与四年前访华时同等规格的接待,还再次见到了重病、甚少接见外宾的毛主席。

毛主席拖着病体与他进行了长达1小时40分钟的谈话,在谈话即将结束的时候,尼克松忍不住好奇地问:“主席,您有什么特长呢?”

毛主席面带微笑,用特有的湖南口音回答了五个字,这五个字,如同重锤击鼓,深深震撼了尼克松,他一边握着毛主席的手,一边朝他深深鞠了一躬。

毛主席说了什么话?为什么会带给尼克松这么大的震撼?尼克松的这次私人访华,又为中美关系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一、大球推动小球

1971年4月,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正在日本名古屋参加。

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国际形势实在称不上乐观,昔日的“老大哥”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对中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从1949年开始,中美之间就一直处于敌对状态;

中国与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也尚未建立外交关系。

在这种形势下,有人建议还是不参加世乒赛为好,但周恩来、毛主席顶住了压力,最终拍板决定参加。

在比赛的过程中,中国代表团邀请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哥伦比亚和尼日利亚等五国代表团来华访问,美国代表团见状,也提出了访华的请求。

消息传到北京,周恩来和外交部在慎重考虑后,觉得美国代表团访华的时机还不成熟,就一口回绝了。

周总理在做过批示后,又将文件呈给了毛主席,毛主席也做了同样的批示。

当天夜里,毛主席像往常一样吃了安眠药正准备睡下,忽然,他的脑海里闪过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与美国运动员科恩,一起合影留念的场景,他立马叫来护士长吴旭君,让她转告周总理和外交部:邀请美国代表团访华!

吴旭君犹豫不定,因为毛主席说过,只要他吃过安眠药之后讲的话,都不算数,见吴旭君还愣在当地,毛主席急了:“赶快去办,来不及了!”

当时,距离美国代表团归国只剩一天的时间,就在他们所有人认为访华无望时,突然收到了中方的邀请,美国代表团高兴不已。

这年4月10日——17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受到了中方的热情招待,实现了中美两国自1949年以来的第一次民间交往。

在收到中方释放的“友好”信号后,尼克松也在不久后发表声明,解除了对中国石油、货物运输进出口等各方面的限制政策,成就了“小球转动大球”的一段佳话。

3 个月后,为了给将来访华做准备,尼克松派遣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先秘密访问了中国。

在双方互相了解的过程中,美国政府越发认识到了与中国接触的重要性,10个月后,尼克松正式访华。

二、尼克松第一次访华

1971年2月21日中午 11:30,一架蓝白相间的波音 707 飞机降落在了北京机场。

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夫人快步走下舷梯后,向等候已久的周总理伸出了手,尼克松说:“我是跨越太平洋与中国人民握手”,周总理也微笑着回应: “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

后来,尼克松也在文章中写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抵达北京后不到3个小时,就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对尼克松的这次访问,毛主席非常重视,虽然当时的他已经年届八十岁,而且刚刚劫后余生,在这年1月份的时候,毛主席曾两次休克,在医疗小组的及时抢救下,才将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在尼克松抵达北京的2月21日早上,毛主席已经可以小范围地行走了,但肺炎仍然严重,为了保证毛主席的健康和确保这次会谈能成功进行,周总理指示全体医疗小组处于一级战备状态,医护人员提前备好各种急救设备和药品,就连强心剂都提前吸到了针管里。

当尼克松一行走进中南海放满书的房间里时,毛主席拒绝了工作人员的搀扶,坚持自己站起来迎接尼克松,当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手终于握在一起时,毛主席微笑着说:“总统先生,我们终于见面了。我们的手握在一起,可以改变世界。”

考虑到毛主席的健康问题,原定这场谈话只有15分钟,没想到毛主席和尼克松谈的十分愉快,甚至忘记了时间,在不知不觉期间钟表的时针已经绕过了一圈。

在谈话一开始,毛主席就用幽默的口吻,为此次会谈定下了基调,他对尼克松说:“昨天你在飞机上,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要吹的问题限于哲学方面。”

为什么毛主席会如此说呢?因为在此之前,尼克松曾对记者说:”我希望和毛泽东的谈话,从哲学角度来进行,而不是集中讨论眼前的问题“。

毛主席也正有此意,所以在谈话时,他立足中美两国的长远、当今和以后的国际形势等,对尼克松传达了以下三点意思:

第一、台湾问题,我们中国人会自己解决,用不着你们美国人插手。

当尼克松问“蒋介石把主席叫作共匪,主席把他叫作什么呢?”时,毛主席回答说:“我们和蒋介石集团,彼此叫匪,互相对骂,其实我们跟他做朋友的时间,比你跟他做朋友的时间长得多。”

毛主席用一种很随意的口吻提出台湾问题,并把两岸的关系视作“对骂”,认为它不过是中国内部一项不甚重要的争端,言外之意,中国人总会找到自己的解决办法的,用不着别国插手。

第二、对尼克松改善中美关系的主张,表示认同。

毛主席风趣地对尼克松说:“在你选举时,我是投你一票的。……我喜欢右派。人家说,你是右派,共和党是右倾。”

在当时“苏攻美守”的国际形势下,共和党是强硬的抗苏派,主张改善与华关系,而民主党则是亲苏派,主张继续保持与中国的对抗隔绝状态。

尼克松明白,毛主席是在赏识他的对华政策。

早在尼克松访华之前,毛主席为了改善中美关系,就通过记者斯诺向尼克松传话:

“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的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做旅行者来也行,当做总统来也行,总而言之,都行!双方谈不成也可以,谈的成也可以嘛,何必那么僵着?”

为了中美关系能实现正常化,毛主席可谓是殚精竭虑,但这并不意味着,毛主席对尼克松的所有主张都持赞同态度。

第三、明确表示中国不会侵略任何国家,也不与任何国家结盟。

在尼克松谈到中美两国,谁也不威胁对方时,毛主席说:“我们也不威胁日本和南朝鲜”,周总理又进一步解释说:“任何国家都不威胁”。

尼克松随后说道:“美国和中国都是伟大的国家,它们都不想统治世界……中美两国可以找到共同点来建立一个世界结构……”

听到尼克松的这段自相矛盾的话,毛主席并没有接话,而是转而询问周总理:“你们下午还有事情?现在几点了?”

显而易见,毛主席对尼克松的提议是非常不认可的,这也是与中国反对霸权,反对结盟的立场相违背的,但尼克松不死心,在临走时,他握着毛主席的手说:“我们在一起可以改变世界。”

即便出于外交辞令,毛主席也没有接话,只是说了一句:“我就不送你了”。

经过一番交谈,毛主席已明白,他说的“改变世界”与尼克松所说的“改变世界”压根就不是一个意思,毛主席想让世界各国和平相处,而尼克松则是想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霸权世界。

在这次会谈时,中间还发生了一件插曲,在毛主席谈话的间隙,忽然一阵丝丝拉拉的电流声传出来,大家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美方工作人员很尴尬地从兜里掏出了一台录音机。

对美方这种偷偷摸摸的行为,毛主席内心虽然不高兴但他一点也没表现出来,更没因此影响接下来的谈话。

经过这个“意外”,尽管中美双方仍有分歧,但毛主席的精神状态和睿智、大度还是给尼克松一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尼克松晚年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毛泽东的思维非常敏锐,他的话语充满了幽默和智慧。”

而基辛格也忍不住赞叹道:“我从没有遇见过一个人,像毛泽东这样具有如此高度集中的、不加掩饰的意志力。……他的思绪显然像闪电一样敏捷,他的谈话有好几层意思,只有经过长时间思考后才能从总体把它抓住……”

尼克松第一次访华结束后,中美两国在上海签署了《联合公报》,美国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中美两国的关系开始迈入正常化进程。

三、尼克松第二次访华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尼克松回到美国不久,就遭遇了“水门事件“,面对国会的弹劾,尼克松只能被逼辞职,由副总统福特继任总统。

虽然福特上任后,明确表示将继续尼克松的对华政策,但在具体施行时,却显得更为审慎和保守,比如,他提出希望中国不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这实际上是干涉了中国的内政,是与《中美联合公报》的立场相违背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1976年2月6日,新华社发布了一条公告,正式邀请尼克松在《中美联合公报》发表4周年之际再次访华。

这条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世界瞩目,因为美国现任总统福特刚结束到中国的访问,这才过去仅仅两个月,中国政府为什么还要邀请一位并不光彩的美国前总统访华?

于是,外媒纷纷猜测:“中国显然是想借此举,表明对华盛顿的现行政策感到不悦,如果尼克松继续当政,中美关系本该发展的非常顺利……”。

在外界的质疑声中,1976年2月21日晚上8点,尼克松和夫人乘坐中国派去的专机,再次来到了北京,他虽然已不再是总统,但还是受到了总统规格的待遇。

三日后,已经83岁的毛主席再次会见尼克松,令尼克松感到惊讶的是,这样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竟仍能以坚强的毅力,与他进行了长达100分钟思维清晰而又睿智的谈话。

谈话结束后,毛主席拖着病体,坚持将尼克松送到门口,就在这时,尼克松问出了一个困扰在心头的问题:“主席,您有什么特长呢?”

毛主席用独特的湖南口音,尽量清晰地说:“为人民服务!”

听到这个回答,尼克松立即心悦诚服,恭敬地朝毛主席鞠了一躬。

1976年9月9日,距离尼克松访华仅过去了半年,毛主席就带着遗憾与世长辞了。

他老人家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一直将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作为自己的最后心愿,尼克松在《领导者》一书中这样称赞毛主席:“无论人们对毛有怎样的看法,谁也否认不了他是一位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战士。“

1977年,卡特在大选中击败福特,成为新一任美国总统,他上台了吸取了福特的教训,立即修正了以往的对华政策,经过长达一年的外交谈判,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签订了《中美建交公报》,宣布两国将从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这一公告既为尼克松的两次访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让毛主席的生前愿望终于成为了现实!

参考文献:

1、《尼克松谈毛泽东:一位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战士》,人民网,2013.12.25

2、《共和国领袖首席保健专家》,吴新生,中国文史出版社

3、《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熊向晖,中信出版社

8 阅读:1263
评论列表
  • 2024-07-05 11:44

    为人民服务!身随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