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无小事,如果小事不处理好,就会出大乱子。如果法律不严明,执法不严,不管有多大的地盘,迟早也会失去。如果法律严明、违法必究,就算有不管有多小的地盘,也会强大起来。
夫治无小而乱无大。法不立而诛不必,虽有十左氏无益也;法立而诛必,虽失十左氏无害也。这是《资治通鉴·周纪》中的一段话。
这是法家的观点,《韩非子》一书中有很多类似的表述。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把《韩非子》这段话摘了过来,这话后面还有一段故事。
这个故事是关于卫国卫嗣君的,卫国有一个犯人逃到了旁边的魏国。而这个人,略通医术,治好了魏王后一种罕见的疾病,魏王把他尊为座上宾。
但是,很快这个消息,让卫国的卫嗣君知道了,卫嗣君就向魏王请求,引渡这个犯人,回到他们卫国,接受处罚。
但是,魏王直接挥挥手,让这个卫嗣君一边凉快着去,为什么呢?毕竟他治好了魏王后的病,而且他跟魏王关系还不错,所以,魏王根本不会把他交出去。
但是,卫嗣君不死心,三番五次跟魏国提出交涉,不断加大筹码,要用重金把犯人换回来。
但是,魏王始终没有同意,毕竟魏国这么大,也不差那点钱,为了这么点小钱,背上一个恶劣的名声,背上自己忘恩负义的名声,这是非常不划算的。所以,魏王这么做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而卫嗣君呢,依然不死心,这时候出了一个奇招,而这一招可以说流传千古。他打算用一座左氏城来交换这个犯人。要知道,卫国本身就是一个不大的诸侯,非常小。
卫国的大臣们一个一个不干了,不同意卫嗣君的这个想法,这不是败家行为吗?
而卫嗣君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咱们前面说到的这句话:
夫治无小而乱无大。法不立而诛不必,虽有十左氏无益也;法立而诛必,虽失十左氏无害也。
把败家子行为,说得这么冠冕堂皇,这也是没谁了!
关键是这个犯人,并没有做出什么伤天害理必须得抓回来的地步,或许只是得罪了卫嗣君。而魏王呢,听说了之后,没有卫国的这个城池,而是把这个犯人送了回去。
这个故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早的引渡故事。
而卫嗣君愿意用一座城池来换一个犯人,他的目的说起来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只有这样,才会震慑国内那些想为非作歹的人。告诉这些国内这些人,只要你们违反了法律,不管你逃到哪里,不管付出什么代价,我都要把你弄回来,让你接受处罚。
这样治理国家,确实可以整顿社会风气。对我们治理团队,治理企业,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有个知名的企业家说过一段话,只要你贪污腐败,损公肥私,我不管花多少钱,也要把你送到监狱里去。
这样的狠话,自然也会整顿团队风气。
而《资治通鉴》中,卫嗣君这段话,咱们不管他是不是作秀,不可否认,他说的这段话,确实是非常有道理的。
如果我们不从小的地方树立法的威严,不从小的地方执法必严,那么,法就会遭到破坏,这会带来极大的问题,甚至会到难以收拾的地步。
所以说,治理无小事,只有把小事处理好了,才不会出现大的动乱,大的乱子。
但是,抓好小事要有侧重,不能乱抓。
比如说,员工上班时间看手机,看个新闻,接个私人电话,这种小事,你完全没有必要深究。但是,如果员工损己利人,损公肥私,贪污公司财务,这就需要严抓严打了。不然都话,大家有样学样,迟早会出大问题。
但是,我们很多企业的问题就在于,对于员工上班接打私人电话,上班时间休息几分钟,反而小题大做,上班迟到几分钟就要罚款,管理基层,那才一个叫执法必严!
对于中层、高层的管理者,贪污腐败却无动于衷,甚至到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地步,甚至会有些老板还会纵容一些骨干有这样的贪污腐败行为,为了留住一些骨干,默许他们有一些贪腐行为。这是非常可怕的!
很多企业的最终倒塌,不是某个普通员工迟到了几分钟,不是某个普通员工打了几分钟私人电话,带来了蝴蝶效应,让企业倒闭了。
恰恰是企业的那些中层、高层的管理者,这些支撑企业房顶的柱子腐化了,里面的蛀虫太多了,甚至到了被挖空的地步,已经无力再支撑整个大厦了,所以企业倒闭了,这才是值得我们提起警惕的。
所以说,治理没小事,但是,要抓有意义的小事,这才是维护法的尊严,如果抓没意义的小事,而忽略了真正有意义的小事,这才是最糟糕的情况。
(想出书,来找我↑↑↑)
就像卫嗣君,为了一个犯人愿意拿城池来换,不如把这份心力用在治理内部尸位素餐的官员上,不如把这个精力用在挖掘人才上,要知道卫国走出的人才,那真是都是大才,李悝、苟变、商鞅、吴起、吕不韦、荆轲都是卫国人,人才流失,这么严重的问题,却没有解决。
卫嗣君的说法是没错的,有法要依,执法要严,但是,针对的对象却错了,方向错了,终归还是要玩完!有法要依,执法要严,这没错,但是,如果被执法的对象错了,执法越严,问题可能越大,领导不懂管理,乱抓乱管,结果更可怕。你觉得是这样吗?
观看更多内容,欢迎订阅我的专栏,为你解读《资治通鉴》中的领导智慧和成事之道。
(专栏主页可见,找不到的话可私信我)
煮酒论英雄,读史通谋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