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到老才算明白,兄弟姐妹不是前世仇人,今生却总有人能把日子过成冤家路窄。
年轻时喝血酒的交情,到头来成了养老钱扯不清的账。
父母的破瓦房拆不散的情分,硬是拆出了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
等尝够人情凉薄才悟透,哪有什么天降孽缘,桩桩件件都是自己当初埋下的种。

三国时期曹操偏疼曹植的文采,惹得曹丕憋了半辈子怨气。
父亲一走,曹丕拿刀架在弟弟脖子上逼七步成诗。
千年前的故事到今儿还在寻常百姓家演。
街巷茶馆常听人讲,谁家老二结婚爹妈掏首付,老大买房只给个零头;
逢年过节桌边总给小儿媳多夹肉,大女儿忙得腰酸背痛还要被数落菜咸了。

老家三叔前年过世留套房,临了说好平分给两儿一女。
二儿子硬说自己伺候过瘫床的老爹三年,房产证得归他。
等老太太跟着小女儿过冬摔瘫了,大女儿打电话喊他出护工费,二儿子直接翻旧账:
“当初分家时给我那三十斤面粉少五两,这钱抵了。”
老人偏心像种豆子:你往地里多撒两把肥,收成时就得看这块苗抢不抢别家的阳光。
等到瘫床上不能动时你就会发现,当年偏疼的那个嫌你病床有味,被冷落的那个早躲去外地安了家。

《朱子家训》教人要“孝当竭力”,可现下这世道,孝字头上一把刀。
小区物业陈师傅最清楚,但凡楼里老人去世头七刚过,门口蹲着吵架要账的准是亲兄妹。
张家三兄妹上个月还为三万块丧葬费闹到居委会,大儿子掏钱买的墓地说老二偷拿了回扣,三妹给老太太办的墓地托管服务说大儿子吃差价。
最惨的是二舅家的表姐,辞职回村伺候中风的爹妈整七年。
去年老爷子过世留份遗嘱,八十平老宅归她。
五个兄弟姐妹马上跳出来要分钱,三舅撂狠话说“老太太偏瘫那会儿她偷偷拿过三万块存折”。
最后老宅拍卖平分,表姐落了个里外不是人。

尽孝道的人最像活菩萨:不沾油荤伺候到老的是你,端屎端尿长褥疮的是你,到头来分钱少你一分的也是你。
旁人总说老天爷开眼,实际这世道专坑老实人。

老话讲“救急不救穷”是好意,可救出去的银子就似泼进沙地的水。
前巷王伯零八年借给大妹六万买房,说是外甥女要上重点中学占学区。
如今外甥女都成家了,大妹见面还装糊涂:“现在年轻人谁还讲借啊还啊的,大哥当长辈的别计较。”
钱借给外人是欠条,借给手足是买断费。

五金店老李去年儿子结婚急用钱,上门跟三个姐姐讨当年父母治癌时他多垫的五万块。
大姐说要给外孙攒留学费,二姐说老房子整修欠着账,三姐直接摆脸子:“现在兄弟情分就剩五万块?”
最要命数合伙做生意。堂兄老刘和亲弟合开养殖场,年终算账弟媳硬说二十只鸡苗没上账要扣四千块。
老刘红着眼在祖宗牌位前摔了算盘:“爹您在天有灵看看,兄弟情不如养鸡场的老母鸡值钱!”

《醒世恒言》早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如今更现实。
同学老马在深圳开了三家火锅店,老家亲戚三天两头来借钱:
外甥女去英国留学的担保金、小姨子二胎的月子中心费、连八竿子打不着的堂叔都来支取两万块修祠堂。
去年大堂哥肺癌要换肾,家族群点名要老马出三十万。
老马咬牙寄了十万被骂黑心,二堂姐阴阳怪气说:“开大奔住别墅的人,这点钱当打发要饭的?”
等他过年开车回村,连亲叔都拦着不让进祠堂。

你混得差人家看笑话,混得好全族当提款机。
最可气那些远房表亲,平时名字都记不全,借钱时倒能把你家狗叫啥名说得一字不差。
断亲仇不如早防患看清这四层因果,就得学聪明:
1.父母养老钱趁早摊明账,兄妹按月轮值别充冤大头
2.救急借款必须立字据,亲兄弟借钱收个保底利息
3.混出点名堂就装穷,回乡别开好车别戴金链
4.父母偏心别较劲,每月赡养费转账留凭证

老祖宗早说过“清官难断家务事”,兄弟姐妹的仇不是天降灾,都是平日里一勺油一碗米攒出的火星子。
到这把年纪该看开:争不来的骨气别硬争,捂不热的人心趁早扔。
老宅拆不了就隔堵墙,养老钱算不清就掏法条,亲兄妹处不来就当远房亲戚处。
活明白了才懂,哪有什么深仇大恨,无非是早年拎不清自找的劳什子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