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预警:两项关键检查不可少,早发现早治疗,康复事半功倍

光康玩转养护 2025-04-27 03:19:33

声明: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卒中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王先生今年58岁,一直自认为身体健康,却在一次单位体检中被告知颈动脉有斑块。他不以为然,认为"没症状就是没问题"。三个月后,王先生突然出现右侧肢体麻木、言语不清,被紧急送医,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所幸抢救及时,但仍留下了一定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医生告诉他,如果当初重视体检结果,及早干预治疗,可能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严重后果。

脑梗塞,医学上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在我国,脑卒中已成为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其中脑梗塞约占70%-80%。更令人担忧的是,脑梗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40-50岁的中青年已成为高发人群。

脑梗塞最可怕的特点是突发性和高致残率。许多患者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病,从发病到形成永久性脑组织损伤往往只有几小时时间窗,被医学界称为"时间就是大脑"。据统计,约70%的脑梗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在临床上,我经常遇到患者在发病后懊悔不已:"早知道会这样,之前就应该好好检查一下。"实际上,脑梗塞并非无迹可寻,通过适当的检查,完全可以发现脑梗的高危因素和早期征兆。

那么,对于脑梗预防,到底哪些检查最为关键呢?

首先是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是供应大脑的主要血管,其病变与脑梗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可以直观显示血管内膜厚度、斑块形成、狭窄程度等情况,被称为"脑卒中的窗口"。我曾接诊过一位65岁的退休教师,他的颈动脉超声显示右侧颈内动脉狭窄达70%,属于高度狭窄。在积极干预治疗后,他避免了脑梗的发生。

研究显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每增加0.1mm,脑卒中风险增加18%。值得注意的是,颈动脉斑块性质也很重要,不稳定斑块(如软斑块、混合斑块)更易脱落形成栓子,导致脑梗。因此,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特别是对于40岁以上人群,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个重要检查是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颈动脉超声不同,TCD主要检查颅内血管情况。TCD能评估脑血流速度、血管痉挛、狭窄等情况,还能检测微栓子信号,是评估脑卒中风险的重要手段。

在我的临床实践中,曾有一位年轻患者TCD检查发现Willis环(脑底动脉环)发育不全,这是导致脑梗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在了解这一情况后,我们指导他积极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等,至今未发生脑血管事件。

除了这两项基础检查外,针对不同人群,还有一些重要的辅助检查也不容忽视。

对于有心脏病史或怀疑心源性脑栓塞的患者,心脏超声检查至关重要。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变、心内血栓等都可能导致心源性脑栓塞,而这类脑梗往往范围大、预后差。我曾诊治一位反复发生小面积脑梗的患者,常规检查未找到明确原因,后来通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发现心房内有小血栓,予以抗凝治疗后未再复发。

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患者,血液生化指标监测也很重要。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异常都会增加脑梗风险。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6倍;血同型半胱氨酸每升高5μmol/L,脑卒中风险增加59%。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早期发现无症状性脑梗(即影像上可见但临床无症状的小梗死灶)有独特价值。DWI序列能在症状出现前6小时内发现脑梗灶,而FLAIR序列则可发现陈旧性梗死。无症状性脑梗虽无明显临床表现,但提示血管已有病变,是未来发生临床脑梗的重要预警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检查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年轻患者的隐源性脑梗、颅内大血管狭窄等,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如脑血管造影、凝血功能检查等,但这应在专科医生评估下进行,避免盲目检查。

防范脑梗,除了适当检查外,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更为重要。首先是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房颤动等。我国研究表明,有效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降低80%以上的脑卒中发生率。

其次是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理想体重,这些看似简单的措施实际上是预防脑梗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约80%的心脑血管疾病可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预防。

对于已经发现颈动脉斑块或颅内动脉狭窄的高危人群,除了改善生活方式外,可能需要药物干预,如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在我的临床经验中,不少患者通过规范用药和生活方式调整,颈动脉斑块稳定甚至缩小,脑梗风险显著降低。

最后要强调的是,脑梗发生后的黄金治疗时间窗非常短。一旦出现突发的单侧肢体无力、口角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争取在发病4.5小时内(部分患者可延长至6-24小时)接受溶栓或血管内治疗,最大限度挽救脑组织。

记得有位患者家属曾对我说:"如果当初我们懂得这些知识,也许就不会让父亲遭受这么大的痛苦。"确实,对于脑梗这样的疾病,预防远胜于治疗,而预防的第一步就是通过适当检查发现风险,未雨绸缪。

脑梗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通过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等关键检查,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有效评估脑梗风险,及早干预。同时,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控制同样不可或缺。希望每位读者都能重视脑血管健康,远离脑梗之忧。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开头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1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