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安委通讯群组泄密事件持续升级,国家安全顾问沃尔茨陷入舆论漩涡。
这起由《大西洋月刊》总编辑戈德堡曝光的"胡塞战略群聊"事件,正演变为两党政治角力的新战场。

沃尔茨身陷舆论漩涡
3月25日,沃尔茨在福克斯电视台专访中透露,他已求助于马斯克来查出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作为美国联邦政府仅次于总统的二号实权人物,国安顾问沃尔茨求助于马斯克“解围”,再次彰显了马斯克在特朗普面前的话语权以及马斯克对美国安全机关的超常规影响力。
核心冲突点:
- 戈德堡通过Signal群组获取了副总统万斯、防长赫格塞斯等高层参与的军事战略讨论记录,他们在群里讨论了空袭也门的具体作战计划。
- 沃尔茨承认这个工作群是他建的,但无法解释媒体人入群原因,暗示国安团队通讯录或存漏洞
特朗普连续三日采取"三连击"危机公关:
1. 定性事件为"技术故障"(3月24日)
2. 嘲讽涉事媒体公信力(同日记者会)
3. 公开力挺涉事官员(3月25日声明)
关键人物动态:

1. 沃尔茨的"矛盾应对术":
- 在福克斯专访中上演"责任全担-细节回避"双面戏码
- 引入马斯克调查团队,被解读为构建技术背书
- 暗示国安系统存在"联系人自动导入"隐患

特朗普再次展现高超的危机处理艺术
特朗普的危机处理艺术:
- 将安全漏洞降维定义为"无实质影响的操作失误"
- 通过攻击《大西洋月刊》转移公众焦点
- 以"不换将"决策展现战略定力
技术迷局与政治博弈:
- 泄密渠道的特殊性:加密通讯软件Signal加密通讯系统遭突破
- 联系人匹配机制的漏洞成争议焦点
- 民主党借机质疑国安系统数字安全管理能力
- 共和党反击指称政治猎巫,强调没有涉密信息外流
事件潜在影响:
- 国家安全通讯规程面临修订压力
- 政府官员私人通讯设备使用规范受审视
- 马斯克介入调查或引发科技公司参与国安事务争议
- 为中期选举网络安全议题提供新弹药
这场被称为"数字水门事件"的风波,暴露出数字化办公时代国家安全与信息公开间的深层矛盾。随着马斯克技术团队的介入,事件正从政治丑闻转向技术溯源战,其结果或将重塑美国政府高层通讯安全标准。

五角大楼也卷入舆论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