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查出窦性心律不齐,是心脏出问题了吗?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在心电图检查中极为常见的表现。简单来说,就是在心率处于正常范围的情况下,心脏的跳动节奏却并不整齐。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是由窦房结发出激动信号来控制的,而窦性心律不齐时,窦房结发出激动反应后,其心率出现了不齐的搏动,导致心率出现异常增快或者减慢的现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ea82f5d694ee3fcf331358cea8b7d4e.png)
在体检过程中,窦性心律不齐的出现频率相当高,很多人一看到这个结果,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是一种疾病,觉得自己的心脏肯定出了问题。但实际上,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窦性心律不齐一概而论地归结为疾病。造成窦性心律不齐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总体上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个大的方面,而生理性因素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生理性窦性心律不齐:最为常见的窦性心律不齐大多属于生理性的。这种生理性的窦性心律不齐,往往是由过度紧张、运动过度以及其他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所诱发的。其中一种是非呼吸性的窦性心律不齐,在临床上,这种类型的窦性心律不齐并没有明确的病因,但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它大多数与我们的情绪波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e81bf88903987f4486d37c323d4251f.png)
比如,当一个人精神压力过大时,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或者突然因为某件事情生气,都有可能导致窦性心律不齐现象的发生。此外,这种情况也有可能与一些药物有关,像洋地黄、吗啡等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会引发非呼吸性的窦性心律不齐。不过,对于这种由非呼吸性因素导致的生理性窦性心律不齐,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我们只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学会缓解压力,保持情绪的稳定,这种心律不齐的现象往往就能得到有效的缓解。
另一种生理性的窦性心律不齐是呼吸性的。它的发生机制是,我们的机体在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之间发生了张力变化,从而导致窦房结的自律性出现周期性或规律性的改变。具体来说,当我们吸气的时候,交感神经的张力会有所升高,此时我们的心跳节律也会跟着加快;而当我们呼气时,迷走神经的张力会增高,这时我们的心率就会随之变慢,这就是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种情况在儿童和年轻人当中是非常常见的,它并不是一种疾病,而且一般不会长期持续存在。通常情况下,通过适当的修整和调节呼吸频率,比如进行一些深呼吸练习,就能有效地缓解这种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症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8bb939fef436205681fa0f1a43ab661.png)
病理性窦性心律不齐:除了生理性的原因,还有一部分窦性心律不齐是由病理性因素导致的。当我们出现电解质紊乱时,就有可能引发这种现象。电解质在我们的身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不平衡会严重影响心脏正常的电活动规律。当心脏的电活动出现紊乱时,就会引发心脏节律的紊乱,进而导致窦性心律不齐的发生。
急性冠状动脉缺血也是引发窦性心律不齐的一个重要原因。心脏的正常运转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当出现急性冠状动脉缺血时,血液供应不足会直接影响心脏的供血功能。心脏的起搏点 —— 窦房结,会因为血液供应不足而出现缺血现象,一旦起搏点缺血,就会引发其节律波动不稳定,最终导致机体出现心律不齐的情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58924e69efa8378ba112ec9da8f4360.png)
与窦房结疾病相关的因素同样会对窦性心律不齐的发生产生影响。窦房结作为心脏的起搏点,如果出现了病理现象,就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的运转和功能,导致窦房结跳动不稳定,从而诱发窦性心律不齐。常见的病态窦房结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炎或心肌疾病等,这些疾病都有可能影响窦房结周围的组织,使其出现病态现象,进而引发窦性心律不齐。
此外,呼吸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心律不齐的发生。例如,当我们机体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会导致机体供氧不足。心脏的起搏点需要充足的氧气来维持正常功能,如果起搏点出现了缺血缺氧现象,就会影响其正常的工作,同样会诱发窦性心律不齐。
一般来说,由病理性因素导致的窦性心律不齐,大多没有显著的症状,可能只是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才会发现心跳波动出现异常。但也有小部分人会出现诸如胸闷、头晕、乏力或者心悸等较为明显的不适症状。由生理性因素导致的窦性心律不齐,大多数情况下可自行缓解;而由病理性因素导致的,可能持续时间会比较长,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症状还有可能会进一步加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244b07dd84bd06d14459c531eff419c.png)
在诊断窦性心律不齐时,主要是通过心电图进行。心电图能够非常清晰地显示出心脏的波形、节律以及心跳传导路径等信息,从而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窦性心律不齐以及其具体的类型。当然,也可以通过听诊来判断心跳节律的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窦性心律不齐与一些心脏搏动异常疾病在听诊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仅仅通过听诊,可能无法明确地进行判断。
对于大多数人的窦性心律不齐来说,如果是生理性因素导致的,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只需要进行观察随访,或者调整一下饮食和生活习惯即可。但如果是由病理性因素导致的,就可能需要及时治疗原发性疾病。所以,当我们在体检中查出窦性心律不齐这一现象时,不要过于着急,首先要排除是否是病理性因素导致的,排除后要及时查明诱因。如果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要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同时在生活中要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情绪过度波动。
二、出现这几种心律不齐,及时去医院检查
早搏诱发的心律不齐:这种类型的心律不齐可分为房性早搏与室性早搏。早搏的成因是比较复杂的,大体上可以分为生理和病理两类。其中,生理因素引起的早搏,大多是由情绪激动、紧张焦虑、疲劳过度或者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所导致的。比如,在工作中遇到巨大的压力,连续加班导致身体疲劳,或者在生活中因为某些事情而情绪激动,都有可能引发早搏。不过,由这些生理因素引起的早搏,一般不会持续太久,我们无需过于担心。但如果是由病理性因素导致的早搏现象,就需要我们高度注意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cfce681a27226711e966e198764d321.png)
心肌炎、心肌缺血等心血管疾病,都有可能导致早搏的发生。此外,急性心肌梗死也会诱发早期的病理性早搏。当出现早搏诱发的心律不齐时,大多数人会有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的时候,可能会诱发晕厥或心绞痛,同时还会伴随心跳异常,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心跳过快或过慢。如果不及时加以干预,便有可能诱发急性心血管症状的发生,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要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还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动态心电图监测主要针对那些间接发作的患者,它能够有效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如果是偶然出现的早搏现象,不一定需要药物干预;但如果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及时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严重的话可能还需要进行射频消融手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e621eb92bc240b863b5f73a12797795.png)
心室收缩排泄有关的心律不齐:这种心律不齐是由于心室收缩时窦房结血液供应不均所引起的。当心室收缩排泄出现异常时,会致使窦房结的自律性发生改变,进而诱发心律不齐。心室收缩排泄异常,可能是由于心肌组织过于肥厚所致。此外,心包炎、冠心病等其他心血管疾病,同样会诱发心室收缩排血异常现象,而这种现象又会进一步影响我们的心律。
心脏瓣膜疾病也可能导致心室收缩排血异常。我们可以把心脏瓣膜看作是心脏部位血运的 “大门”,如果这个 “大门” 打开得不及时,就会导致血液运送异常,进而导致心室收缩排血异常,而心室收缩排血异常又会引发心律不齐。当出现这种心律不齐时,我们会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如果长时间不进行干预,心脏部位可能会出现缺血现象,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休克,直接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健康。所以,对于此种心律不齐的状况,我们必须及时予以检查与干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a97cd186ecbfa5d16e982b9e0a5ce54.png)
异位性诱发的心律不齐:这种类型的心律不齐是由心脏窦房结异位激动导致的。当心脏窦房结出现异位激动时,就会抑制其正常的电活动,而异常的电活动就会导致心律不齐现象的发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简单来说,就是心脏室性这一组织出现了异常,导致窦房结异位激动,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这种异位性诱发的心律不齐,会让我们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心房失去正常节律,或者是无效心房收缩等情况。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我们正常的心脏功能。如果通过药物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的人群,可能需要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或者心脏移植手术。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小瞧这种心律不齐,一旦发生,要及时进行干预。对于出现的心律不齐现象,我们也不用过于焦虑,及时去医院排查是非常重要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0638a5c2c8f5064df5d7b1d81ebd268.png)
三、发现自己心律不齐应该怎么做?
成年人的正常心率一般在 60 - 100 次 / 分钟之间,即使是在静息状态下,心率最低也不宜低于 50 次 / 分钟。多项研究都表明,心跳次数与长寿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温琪邦教授曾经调查了 2000 万份体检资料,通过大规模的数据分析,发现了心跳次数与寿命之间的关联。该研究在排除了吸烟、喝酒以及一些原发性疾病因素后,将健康人群平躺 5 分钟时的心跳次数作为关键评估指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fb84d9131c3abab44f06cb0d099f423.png)
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人约 60 次 / 分钟的心率与最长寿的状态密切相关。并且还进一步发现,若心跳每分钟超过 74 次,即意味着心跳略快,而且心跳每多一次,平均寿命可能就会缩减四个月。国外的研究团队也对这项研究进行了验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934a65ddce54b39dfbf4390a28e3443.png)
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科学家分别对不同人群队列进行了数据分析。法国科学家针对 8000 名 42 - 53 岁的健康男性展开了调查,结果发现,在 5 年内,静息心率每增加 10 次 / 分钟,死亡风险便会升高 20%。英国科学家对 1200 余名 45 - 57 岁的健康男性进行分析后发现,相较于正常范围,较低的心率与长寿紧密相关。美国科学家对四千多名成年人的数据予以分析,并进行了长达八年的跟踪调查,发现静息心率每增加 10 次 / 分钟,女性的死亡风险会增加 9%,男性则会增加 13%。这些研究都充分说明了心率与我们的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控制心率处于正常范围是非常有必要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7f66e8c6752dd159d062b2a31ccc7b9.png)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出现了心律不齐,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筛查,弄清楚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心律不齐的发生。到达医院后,要详细地向医生说明自己所出现的症状。如果是由原发性疾病所致,要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该疾病。如果是由不良习惯导致的,我们应该积极摒除这些习惯。尤其是吸烟与喝酒这两种习惯,务必要坚决戒除。因为吸烟和喝酒都会对心脏造成不良影响,增加心脏的负担,进而可能引发心律不齐等心脏问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98a04c88dbe64231063f803fcf826d0.png)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和控制体重非常重要,肥胖会让我们的心脏负荷增加,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运作,长期下来可能会出现心血管疾病。适量运动同样至关重要,运动的时候,心跳会加速,这能够有效帮助我们锻炼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功能,提升心脏的耐受能力。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坚持一定的运动次数和时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49d0d50019ed7fdcafb4b2b0172ff1a.png)
当我们在体检报告中发现窦性心律不齐时,不要太过紧张,要及时去筛查是病理因素还是生理因素导致的。如果是生理性因素所致,不用太过担心,这种情况通常会逐渐缓解。若为病理性因素,则需及时对原发疾病予以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出现心律不齐现象,要及时去医院筛查。对于心脏方面的疾病,我们一定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我们的心脏健康,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