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手下,萧何才算是老谋深算的人

歌歌谈文化 2023-02-22 16:50:05

刘邦开始的时候只是个小混混,最后能打败霸王项羽,坐上大汉皇帝的宝座,开创大汉的基业。其实他手下的很多人都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诸如:韩信、张良、灌英、周勃、萧何等人。其中最为出名的是:韩信、张良和萧何,他们三人并称“汉初三杰”。三人在建立大汉过程中立下了盖世功勋,可以说是丰功伟绩。但令人感慨的是,三人的结局却大不相同。

韩信被吕雉等人用计杀死,张良被逼无奈,只有退隐。可谓“飞鸟尽,良弓藏。”这样看来,韩信和张良都不是最为厉害的人,最为厉害的人应该是立下大功后,享受荣华富贵,而后寿终正寝。

只有萧何,跟在刘邦身边,始终不倒,官至丞相。纵观萧何一生,可谓绝顶聪明,堪称后世为臣子的表率。

在刘邦还是平民,乡野无赖的时候,萧何已经在沛县当了小吏。萧何为人谦和,没有一点儿官架子。虽是县里的小官,每次考核都是第一名,但萧何却很看得起刘邦,和刘邦结交。

当时的刘邦还要常常巴结讨好萧何。萧何正是因为为人忠厚,等刘邦起兵造反后,刘邦就想到了萧何,让萧何当县丞,这也就是萧何追随刘邦的开始。

萧何作为一个文官,负责财务、税收、安抚百姓,颁布政令,为军队供应粮草等方面很有才能,做的非常到位。在刘邦的很多次战役中,刘邦身处险境,多亏了萧何前来帮忙,才让刘邦脱困,化险为夷。

在攻取咸阳后,刘邦手下的人都在争抢金银财宝,只有萧何去保护秦朝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律令图书等。正是基于此,刘邦才能对全国的军事要塞、人口状况、地形地貌、经济现状了如指掌。

打下江山后,论功行赏,萧何排名第一。刘邦便赏赐他可以穿鞋带剑,不必遵循朝礼。可萧何却分寸细节把握的极为到位,没有为自己惹是生非。萧何非常清楚,自己的一切都来源于君王,君王叫你放肆,你却不能放肆,你真的放肆了,那是对君王的大不敬,早晚是要倒霉的。这正是萧何的明智之处。

萧何还有一个特点是性格温顺,凡事都要请示刘邦,听命于刘邦,能够委曲求全,这才让刘邦更信任萧何,也更喜欢萧何。所以萧何能在刘邦拾掇功臣的时候,能安然无恙。

这种上看去没有主见,一切按指示办事,其实是最大的主见,也是最为高明的主见。

刘邦只是个流氓之类的人,没有读过书,对治国之道一窍不通,萧何请示他的时候,他一般都会同意。这样效率虽然慢了些,但萧何不会出错误。在刘邦看来,萧何既能干,又没有野心,不会危及他的地位。

萧何算是老谋深算,和吕雉一起合谋,杀害了韩信,又得到了封赏。刘邦给了他五百名侍卫,萧何知道,表面上这是刘邦对自己赏赐,但实际上刘邦对自己已经产生了怀疑,自己得到的好处太多了,刘邦必然不会舒服。

萧何想到这里,索性就把自己的全部家产都捐了出去,这样一来,刘邦自然十分高兴,没有任何推让就全部收下了。

萧何深知月满则亏的道理,其实刘邦早就惦记上了萧何的家产,萧何不这样做,说不定哪一天刘邦就会找个借口,抄了萧何的家。

萧何忠于刘邦,可谓鞠躬尽瘁,巧妙算计,但终究还是有没算计到的地方。萧何安抚百姓,关心百姓,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很高。

此时还是萧何的一个门客提醒了他。说,“你离灭族不远了额,你这样热心,兢兢业业的做事,百姓就会越来越爱戴你。皇帝多次派人询问你在干什么,他是担心你会占有了整个关中。你为什么不多买一些田地,用低价租借出去,这样来败坏自己的名声呢?”

萧何马上听取了门客的建议。

想一想,当时如果萧何不听取门客的建议,依刘邦多疑的性格,他能放过萧何吗?

结语:伴君如伴虎,萧何深谙这里面的道理,做事从来都是认认真真,鞠躬尽瘁,还要不时小心巧妙的琢磨刘邦的心思。在历史上,既为百姓们做了事,又被刘邦所喜欢,可以说他是用尽一生的心思,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才成为最后的赢家。(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请删除)(END)

0 阅读:50
评论列表
  • 2023-02-24 18:42

    跟谋算无关,是实才。

歌歌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