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军纪律涣散,不得人心,郭松龄倒戈反奉为什么还会失败

歌歌谈文化 2023-02-22 16:50:05

郭松龄,字茂宸,生于1883年沈阳东郊渔樵寨村一个穷苦农民家庭。早年间,郭松龄曾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在护法运动失败后,郭松龄无法留在广州,只好回到奉天。

在奉天,郭松龄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一个战术教官,因为结识了张学良,而在奉军中一路升迁。

按照有关资料说,当时的张作霖并不看好郭松龄,一直对郭松龄持有看法,一直提防。但张学良对郭松龄亦师亦友,十分看重。

郭松龄最后成为第三方面军团副军团长。张学良是正军团长。因为张学良对郭松龄十分看重和依仗,军团内所有事务都交给郭松龄,张学良只算挂个衔而已。这样,使郭松龄在军团内的地位非常高。

第二次直奉大战后,张作霖派刚刚从日本观操回来的郭松龄去天津整肃军队,进攻国民军。郭松龄在天津,代表张学良组建第三方面军司令部,他借助这个机会,大量安插亲信,与国民军司令冯玉祥频繁联系,召开会议,做好了倒戈反奉的准备工作。

之后,郭松龄率军一路攻下山海关,在山海关郭松龄将部队更名为“东北国民军”,此时郭松龄也不再借用张学良的名义,而是自封东北国民军总司令,而后一路夺下锦州,直逼奉天。

按照当时的局势,郭松龄大有攻下奉天,进而占有整个东北的势头。逼的当时张作霖都做好了下野逃跑的准备。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势头良好的形势下,只是短短几天,郭松龄的部队在攻打沈阳的时候就全线溃败,一发不可收拾,最后郭松龄夫妇也落了一个被张作霖抓获,暴尸三日的下场。

郭松龄所率领的部队是奉军的精锐,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日本人的干预。

在郭松龄倒戈反奉一开始的时候,日本表面上持有中立态度,互不干涉。然而等到郭军攻下锦州后,日本人就出面了。他们曾两次和郭松龄交涉,要求合作。然而郭松龄却严词拒绝。

郭松龄的这一行为显示出了一定的民族气节。但显然是并不明智的。当时的日本方面实际上是在张作霖和郭松龄之间做出选择。郭松龄拒绝日本后,让日本方面彻底放弃了郭松龄,而是选择了与张作霖合作。

日本方面给张作霖的部队提供了大量新式武器,重炮和弹药等等,郭军无法抵抗。

第二:盟友不可靠。

郭松龄在着手准备反奉的时候,和冯玉祥达成了协议。另外还有直隶督办李景林。可等到战争开始后,先是冯玉祥按兵不动,等到郭松龄攻打沈阳,战争处于白热化,急需支援的时候,冯玉祥却突然攻打李景林的部队,夺取直隶省,而后又占领热河。

李景林在被冯玉祥攻打后,十分愤慨,调转枪口开始攻击郭松龄的部队,郭松龄可谓腹背受敌。

第三:杀害姜登选。

姜登选是奉军中著名将领,可因为不与郭松龄合作,被郭松龄杀害。姜登选在奉军中的地位很高,郭松龄这一举动失去不少民心。

军心本就不稳,而且大部分都是东北人,东北人攻打东北人,很多人无法接受,军心逐渐涣散。

第四:天气恶劣。

在郭军的进攻中,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风雪。郭军后来补给不足,食物匮乏,寒冷交迫,弹药也不充足,后方无援,必然就会失败。

结语:郭松龄倒戈反奉,军心不稳,后方无援,盟友不力,加上郭松龄本身的性格缺陷,势必会造成失败的结局。(END)

2 阅读:237
评论列表
  • 2023-03-13 19:25

    那说明有人说假话

歌歌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