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我求你,别再给基层“减负”“赋能”了

荀攸广 2024-11-28 17:58:58

承认吧,这些年减负的风吹得挺大。啥开会少了,汇报精简了,甚至“PPT锦标赛”也偃旗息鼓——听着确实让人松了口气。可问题是,形式主义一旦上了头,真能说减就减?

会议少了,但数据多了。以前开个会能说清的事,现在变成一堆表格填来填去,什么日报、周报、月报,花样繁多。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取消了“工作群”,改成微信私聊。表面上看,效率没降,负担没增,实际上,一句事得解释十遍!多一条微信沟通,少一分时间工作。这真叫“减负”吗?

还有那些“突击检查”,明明取消了例行考核,偏偏临时“抽查”,一通突袭式的紧张筹备搞得大家神经兮兮。为了不掉链子,人人都在搞“未雨绸缪式备料”,结果呢?档案柜比过去还满。说好的“有异常再上报”,谁敢真等出问题再补救?

“赋能”到底赋了谁的能?

说到“赋能”,听上去多美好:上级撑腰,帮忙解难,想想就觉得基层能喘口气了。可真到执行——不说别的,谁敢说自己没经历过“形式主义赋能”?

上级调研成了秀场,文件倒背如流还怕不够“上档次”。调研之前一阵“头脑风暴”,生怕问个啥答不上来。形式主义满天飞的赋能活动,只能让原本就不宽裕的时间更紧巴巴。

更尴尬的是,当基层真的提需求,比如人手不够、设备老旧、资金短缺时,回答永远是“我们研究一下”。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为啥?因为真正的问题没法靠一两句“鼓励支持”解决,背后是一堆硬伤:预算紧张、资源分配不均、考核压力层层加码……

好意“跑偏”,基层只能苦笑

减负的本意再好,赋能的出发点再对,一旦到了基层,怎么就变了味?说白了,就是“上热下冷”,上级想得一片美好,基层做得一身疲惫。

为了证明“减负有成效”,基层得写一堆总结,拍一堆照片,甚至搞“案例复盘”,减负反倒成了负担。至于“赋能”,别提多魔幻:本来是解难题的,结果变成做样子的。有些地方的“创新赋能”,不仅没缓解基层痛点,反而增加了形式主义的折腾。

基层的“真实诉求”是什么?

基层不想要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新动作”,也不需要天天喊的“创新口号”。他们想要的,说到底就是一句话:少点折腾,多点实用。

开会少了,汇报能不能也减负?取消群聊,能不能提高私下沟通的效率?调研别只看材料行不行?多听听基层的心里话。赋能更别再停留在表面,真能解决点实际问题,比什么都强!

求求了,别再让“好经”被念歪。基层工作人员需要的是轻装上阵,不是被形式主义牵着鼻子走。他们要的是效率,不是折腾。他们要的是真材实料的帮扶,不是虚头巴脑的鼓励。如果做不到,那就别给他们“添堵式创新”。

最后一句话送给上级:减负、赋能,都得真刀真枪来,别让基层再“苦中作乐”了!

0 阅读:4

荀攸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