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经过楼下“松枝记”滋蛋仔店的时候,看到门上贴着“转让”的字样,不禁纳闷,印象中这家刚开不久的,更何况近两个月这条街好多商家入驻,这老板就这么要撤啦?就好奇跟老板攀谈起来。
我所在的这条街,乐安中路,差不多三百米长,左右两边几乎都是餐饮店铺,因为人流量比较蛮大的,旁边有个一个中学,一个大学,年轻人上班族居多。近两个月不断有商家入驻,像X造杯,快乐番薯等。
要转让的这家店,处在整条街的中间地方,地理位置算是中等。以下是与老板的交流:
“老板,你这店铺要转让啊?!”
“是。”老板停下手头的活,估计是看到了一个接盘的。
“你这有多少平了?”
“满打满算差不多18平。”
“空转多少?全盘多少了?”
“我这不空转,全转下来,包括技术等96000。”
“店租要多少这里?”
“5700每月,还有四个月的时间,一开始是预付五个月的,刚弄一个月来着。对这块有了解过吗?”
“集美石鼓路那,上上月开了好几家这样的店,不过现在倒的只剩下几家了。”
“怎么可能,怎么会倒了,石鼓路那,我姐就在那开了,生意很好的,怎么会倒了,日流水有上千了,怎么会倒了!”老板应该是急了。
“你这咋不开了?”
“我们内部有点问题,这生意很好的,怎么会倒了。”
“日流水有多少了老板,你这店。”最后这个问题,有点多此一举,因为不可能有实话。
“每天几百块的,也上千的。”
隔壁不远处也有家在转让,做餐饮的,开业第一天我还去吃过,不过饭居然是冷的。那时就在想:这店能撑多久?
果然一个月不到,老板挂出了转让的牌子,现在已经连店都不开了,也许老板目的是为了夏季来临来转让也说不定。
对于滋蛋仔老板说的“内部”问题,说实话,可信度很低。盘算了下,月租5700,加上水电,材料费,一个月保守成本9000。每份售价12元,按平时路过所见,客流并不大,保守估50人,日销售600,一个月就18000,目前看到是两人合伙,每人分4500左右。这样的金额,外面工作应该不会难找到,还无太大风险,还有保险和假日。如果真能日均上千,每人分得的至少上万。
我想这应该才是老板真正转让的原因吧,因为利润并不像在合作这个项目前别人说的那么大的一个市场空间。这东西我吃过两回,说实话,并不觉得有多好吃。第一回是女生节的时候在增厝安吃过一次,是一个老外在卖,可能酱比较特殊的吧,一份三十左右,结果没吃完。第二回也是今年三月,在集美的石鼓路。现在的石鼓路的确只剩下三四家,但三月中旬的时候,至少有六七家,那时特地数过,因为觉得蛮好奇怎么这么火(不过现在已经少一半了),和朋友一人一份,也是吃撑了。
滋蛋仔还是偏热量高的,虽然有些商家加了点创意,比如加冰淇凌加奶油啥的,但主食部分还是偏向于比较干的,热量高的东西,在快进入这个夏季,本身就比较热,吃这个东西,更多是偏向于好奇,图个新鲜,二次转化的概率相对比较低。这里纯属个人想法。
就像石鼓路那,两个月时间,少了一半,我想很大的可能因素在于加盟这个产品前,高估了市场,收益却远远达不到预期。更重要有个因素,夏季要来了。
我想起2013年三月底,自己做的一个项目。奶茶爆米花,这是一个组合,那时感觉特别有创意,两者结合在一起,又能吃又能喝的。后面就买了三合一爆米花材料,爆米花机,还有奶茶的相关设备就这样准备到四月下旬就搞起来了。结果市场反响并不大,在那个接近夏初的季节,爆米花像是鸡肋,不适合这个季节,那时想换着别的产品,比如生鲜,后面还是不了了之了。
那次的创业失利,主要因素还是在于自身的问题,也交了一笔成长的学费。
创业是件奇妙的事情,没开始之前,不管是商家的忽悠也好,夸夸其谈也好,还是自身的缺乏市场判断,憧憬的太美好,让整个过程多了很多不确定因素。也许,这就是创业的奇妙之处吧。
现如今网络这么发达,如何发展客户,跟留存,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终究下来,首先你的产品,质量要“过硬”,有自己的特色,卖点。在竞争这么激烈的餐饮,定位好自己的品类,定位好群体,及时的收集用户反馈,推新置陈,应时应节,让“交互”流动起来,而不是自己在那自以为。
多谢分享,正准备搞松枝记,觉得划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