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的后半生:42岁失业,57岁坐牢,61岁死在从军的路上

底层史观啊 2025-02-12 14:36:5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文|雨别

编辑|雨别

《——【·前言·】——》

李白被誉为“诗仙”,从青年才俊到权臣不容的落寞再到晚年被囚、病死在旅途中,李白的后半生充满了冲突与坎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居然有过那么多的痛苦经历。

42岁失业

李白曾受到了唐玄宗的宠爱,翰林院的高官职位让他成为朝堂之上一个不小的存在,那时的李白年少得意名声显赫,这种短暂的荣光并非真正的自由。

李白个性刚烈不愿屈从于权贵,写诗是灵魂的呼喊,仕途不过是他暂时的借口。

当李白已经到了42岁这个人生的关键节点,他却不再受欢迎了,他和那些权贵、官员的冲突早已酝酿。

他喜欢以直言直语的方式与朝廷打交道,这让他与当时的权臣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他直言批评了唐玄宗宠幸的权臣,几乎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

李白本以为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华在朝廷中稳步上升,没想到这次“得罪”导致了彻底的失宠,被排挤出宫廷,他失去了所有官职。

对于一个曾经有过那么高光时刻的人,他没有灰心丧气,失去仕途的李白开始了他漫长的游历生涯。

离开朝廷后李白开始游走各地,继续写诗继续做梦,他并不甘心沉寂,他的诗歌在这个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游历中的李白一边欣赏自然风光,一边探索着自己内心的痛苦与坚持,他的诗篇中有对自由的渴望,也有对命运的叹息。

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李白永远无法回到那个曾经给过他荣誉的宫廷,42岁李白再也没有得到朝廷的青睐,失业成了他后半生的起点。

57岁被捕入狱

57岁时李白的人生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李白的朋友,永王李璘因谋反被朝廷镇压,李白与永王有过交情,他曾多次参与李璘的聚会,因此被怀疑和叛乱有关系。

这个误会的代价很大,李白被关押入狱,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那时的他已经年过五十,曾经骄傲的诗仙,如今成了犯人的身份。

对比他年轻时的风华,这一切仿佛不真实,李白那时不仅饱受身体上的折磨,心灵的创伤更让他无法忍受。

当时的唐朝处于政治斗争的激烈时期,李白的名气和地位使得朝廷无法忽视他的存在,李璘谋反的消息传来后,李白迅速成为了朝廷怀疑的对象。

尽管他自己并未参与任何叛乱活动,他与李璘的私人交情足以让他成为疑犯,在那个时期,任何与权力发生关联的人都会遭遇不可预测的危险,李白的身份成了他无法逃避的诅咒。

李白并未在第一时间察觉到自己将要面临的巨大危险,他一度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影响力和声誉,能够避免被牵连,当朝廷的密探将他与李璘的关系揭露出来时。

李白进入监狱之后,心中的愤懑与无奈比任何言辞都更加沉重,自己并非犯了什么重罪,因为过于接近了权力的边缘,才会被卷入这场政治风波。

他并未参与任何实际的叛乱,在无意中与李璘的亲密关系成了朝廷怀疑的根源,那时的李白,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随心所欲、纵横四海的英雄。

命运再次给了他一线生机,经过多方营救,李白最终得以被释放,已经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即使得到了自由,他再也无法回到从前的那个诗人身份。

晚年的流亡生涯

李白的晚年注定是充满孤独与失落的被释放后的他曾一度尝试重新振作,命运对他似乎并不仁慈,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诗人,也没有找到回归安宁的地方。

失去仕途和权力后,李白变得更加无法适应这个世界,他的诗篇开始流露出更多的孤独与哀伤,仿佛他早已意识到,自己再也无法回到过去那个青春年华的时代。

随着朝廷权力的更替,李白已不再是那个风头最劲的名士,他开始四处漂泊游历各地,接触过不同的人,那个曾经朝堂之上的李白,似乎都在时光中变得模糊不清。

年纪越来越大,身体开始不如从前,他没再像年轻时那样能以诗抒怀,开始在枯燥的旅途中,默默地消化着内心的痛苦。

他面对的是荒凉的江湖、寂寞的山水,有时连一位可以交心的朋友也难以找到。

李白的流亡生活充满了变数,他有时会因为身体的原因,停留在某个地方,等待病情的恢复,有时又因为外界的局势变化,他不得不匆匆离开继续流浪。

他没有定居的地方,所有的城市与乡村,对他来说不过是暂时的停留,虽然他试图在一些地方建立起自己的生活,他总会意识到这一切都不过是镜花水月,无法长久。

他曾经得到过的帮助、曾经的朋友如今早已各奔东西,有人远离了他有人不再理会他,曾经愿意为他提供庇护的那些权贵也早已不再关注他。

李白从一个炙手可热的名士沦为被遗弃的孤客,在他行走的每一座城市,他似乎都看到了人们忙碌的身影,依然没有人愿意停下来陪他度过这漫长的日子。

他曾经的豪情和热血似乎已经随风而去,面对老去的身体,李白心中的失落愈发加重,年老体弱的他再也没有力气继续向远方跋涉,李白的孤独成了他后半生最真实的写照。

流亡生活几乎让他完全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曾经的豪杰、才子,如今成为了一个备受摧残的老人,他再也不想加入那些朝堂之争也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奈与遗憾。

病死途中

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身体渐渐虚弱,不再能像以前那样写诗和游历,他一度回到了长安,再也无法找到曾经的荣光与昔日的朋友,李白早已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他曾经的辉煌仿佛都变得遥不可及,李白意识到自己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他这一生的悲剧,他在长安的最后岁月,度过了不再灿烂的时光,身边的孤独和病痛成了他最后的伴侣。

许多人都已将他视作“过气”的文人,曾经的辉煌和荣耀似乎早已成了过去,他开始渐渐接受生命的终结,也渐渐放下了对生死的恐惧。

尽管他曾身居高位名声赫赫,当他真正走到生命的尽头时,他所依赖的不再是他曾经享有的荣誉与地位,孤独的存在。

他的那些诗作,已经没有机会再被朝廷的高官所欣赏,没有人能在他最后的时光里为他铺路,只有病痛、孤独与遗憾伴随着他。

李白死于一次病重的旅途,那时他正在从一处流亡的地方返回长安,长安,这个曾经梦想过归属的地方,最终成了他生命的终点。

自己永远也无法回到曾经的风光时刻,连与亲朋的最后一面都未曾见到,那时的他身心疲惫,已经没有力量再去与世界争辩什么,只剩下沉默和无言的告别。

他并没有死于谋杀或意外,死于病重的旅途中,那时的李白几乎没人知道他曾是诗仙,被誉为盛唐的文人典范。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