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恩师写信求职,毛主席回复不需来京,几个月后恩师却独身赴京

底层史观啊 2025-04-10 15:24:47

1950年的时候,在咱们北京的中南海丰泽园里,毛主席收到了一封老家湖南寄过来的信,这信是他的恩师刘策成先生写的。

刘策成在信里写说,他想找个文史方面的工作干干,结果毛主席很快就给他回了信。

策成大哥:请您听听这个新说法。

信已收到,都看明白了。家里的土地财产,全都交给农会处理吧。你想找工作的话,不用来北京找我,我已经跟湖南的同志说过了,你直接去长沙找省长程潜就行。”

毛主席认真地帮刘策成规划好了工作,还特别告诉他不用来北京。但第二年年初,刘策成还是打包好东西,一个人来到了北京......

刘策成到底是个啥样的人?从“不用来北京”变成“一个人上北京”,这中间到底经历了啥?

【恩师刘策成】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咱们国家正经历着动荡不安、变幻莫测的岁月,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许多有识之士都在拼尽全力,想找出一条能让国家和人民摆脱困境的路。

毛主席积极投身革命,没多久就让当时管理湖南的赵恒惕心里不痛快了。到了1922年9月,赵恒惕当上了湖南省省长。

同年12月,毛主席带领的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的一帮人去找了赵恒惕,他们当面跟赵恒惕讲道理,努力争取,最后让工人们得到了可以集会、组社团、罢工等权利。

赵恒惕表面上假装敷衍,暗地里却下了命令,叫军警去打压正在火起来的湖南农民运动,还拆散了农民协会。他心里偷偷打着算盘,把领导农民运动的毛主席当成了眼中钉。

第二年,年轻的毛主席文思泉涌,写下了《省宪下的湖南》和《省宪经及赵恒惕》两篇文章,用词尖锐,这让赵恒惕怒火中烧。

谭延闿的军队离开湖南后,赵恒惕马上命令,要压制农民运动,还要捉拿毛主席。这下子,毛主席可遇到了大麻烦。

多亏了湘潭、韶山的党组织和老百姓的大力支持,毛主席才得以安全脱身。在这个过程中,湖南省警察厅厅长刘武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及时给毛主席送了信。

刘武,大家叫他刘策成,1883年在湖南新邵县(以前叫宝庆)的花桥乡田心村出生。刘策成小时候,特别喜欢研究《庄子》,里面那些忠心耿耿、痛恨邪恶的思想对他影响特别大。

刘策成去日本留学那会儿,加入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一心扑在革命上。他和孙中山、黄兴关系很好,跟蔡锷更是老乡加好朋友。

刘策成从国外回来后,在邵阳驻省中学当校长那会儿,他还是不停地宣扬革命,跟袁世凯唱反调。结果因为这,他被抓进监狱了。还好后来蔡锷出面保他,他才没被严刑拷打。

刘策成出狱后,刚好去了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历史。那时候,年轻的毛主席也正好在那里读书学习。毛主席特别爱看书,对历史上那些有功绩的人研究得很深。因为兴趣相投,刘策成和毛主席这对师生经常坐在一起,聊起历史来没完没了。

刘策成尽管比毛主席年长十岁,但两人聊起天来特别合得来。刘策成心里那颗革命的火苗一直没灭,他特别欣赏这个年轻人,觉得他有远大的志向,思想也与众不同,真是个奇才!他说:“这小伙子志气旺盛,思维超群,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才!”

过了几十年,事实证明刘策成当时看人真准,他说的话一点不假!

1918年,快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的毛主席,和好朋友萧子升、蔡和森等人一起成立了革命组织新民学会。那年,他毕业后,为了新民学会成员去法国半工半读的事儿,头一回离开湖南去了北京,并且在北大图书馆当上了帮手。

在北大那段时间,毛主席碰到了像陈独秀、李大钊这样的革命领路人,读了不少书籍,慢慢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回到湖南后,1920年毛主席在那里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他还和一群同学一起开了家文化书店,让易礼容来当经理,目的就是要把新思想传播给全省的年轻人。

要搞起文化书社,得有点儿钱。湘雅医科专门学校的赵运文同学呢,就帮忙凑了20块钱,这20块钱就成了文化书社开头的本钱。

毛主席和新民学会的会员们,还有长沙教育界的朋友们一起商量,决定凑钱办事。方维夏、朱剑凡、王季范等二十多个人都拿出一些钱来,最后大家一共凑齐了519块钱。

杨开慧也加入了文化书社的忙碌中,在父亲杨昌济离世不久后,为了助力毛主席,她拿出了父亲去世时亲友送的慰问金里的一部分,来支持书社的日常运营。

文化书社最离不开的就是书,只有有了书,新思想才能更好地传播。因为资金紧张,刚开始的时候,书社里只有差不多200本书、40多种杂志和几种报纸。

为了让书社有更多好书,毛主席继续忙着想办法筹钱,这时他想到了自己的老师刘策成。

他拿起笔来给刘策成写信,说了说自己现在碰到的难题。刘策成自己也是个读书人,他觉得,开个文化书社对社会和年轻人都有好处,所以特别赞成毛主席他们这些年轻人的做法。

刘策成赶紧掏出300块银元,帮文化书社渡过了资金难关。之后,文化书社的会员越来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到了1921年,文化书社跟省内外的书报交易已经达到了六七十个点。

一个面积不大但书香满满的小书店,给那时的年轻人带来了新颖的进步思想,这对革命事业可真是帮助不小啊。

毛主席在文化书社忙碌的那一年,刘策成也离开了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不当老师改去从政了。他先后做了浏阳和衡山的县长,在那时候社会很乱,但他当官很清廉,做事实实在在,老百姓都很喜欢他。

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刘策成特地写了篇名为《怎样做个好县长》的文章,里面说到得“改掉官场上的坏习惯,树起新风气,严禁贪污,谁要是贪污了,就一定得狠狠惩罚”。

刘策成在老百姓心里评价可高了,他离开衡山那会儿,大伙儿特地编了首歌谣传唱:“登上祝融峰顶望,山清水秀好风光,来了位清官真好样,他就是刘策成郎。”大家依依不舍地为他送行,刘策成的好名声由此可见一斑。

1923年的时候,刘策成当上了湖南省警察厅的厅长。那时候,赵恒惕已经是湖南省的省长了,他为了稳住自己的位置,就挑了自己信得过的人来帮忙,其中就包括任命刘策成为警察厅厅长。

因为赵恒惕有个侄女嫁给了刘策成的儿子,所以刘策成和赵恒惕算是亲戚关系。刘策成在老百姓中间口碑不错,因此赵恒惕就让刘策成担任了这个职位。

和赵恒惕的霸道统治不一样,刘策成当上领导后,还是坚持给老百姓办好事。战乱时期,他全心全力投入到保护、修复湖南的名胜古迹上,正因为他的努力,湖南的天心阁才能完好无损地留到今天。

刘策成有时候会去参加赵恒惕召集的高层聚会,从中能听到一些秘密消息。毛主席在湖南搞革命那会儿,赵恒惕很快就盯上了他,打算抓他。于是,赵恒惕就让长沙城东区的警察头头王建屏去办这件事。

而且,赵恒惕还特别开了个警察工作会议,让刘策成帮忙抓人。刘策成一听到这事儿,心里就暗暗打定主意:不管怎样,都得想办法保住毛主席的安全。

毛主席深得民心,大家都支持他,王建屏心里很明白,这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儿,挺有难度的。当听到好友刘策成这么说时,王建屏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他叫手下万震侯和周维武赶紧去毛主席住的地方送信。到了那儿发现毛主席不在家,他俩就又跑到湖南省工团联合会的地址,亲眼见到毛主席告知了消息,这才离去。

刘策成知道消息已经顺利送出去后,心里踏实了不少,他暗暗祈求,希望毛主席能躲过这次追捕,安然无恙。

多亏了刘策成的协助,毛主席赶紧动身,在广大群众的支援下离开了长沙,摆脱了赵恒惕的追捕。

王建屏带着长沙城东区的警察,在城里到处搜查,结果连毛主席的一根毛都没找到,赵恒惕的盘算也就落空了。

过了好多年,有记者又去问已经上了年纪的赵恒惕:“那时候的打算为啥没成功呢?”

很明显,毛主席心里一直记挂着他的恩师刘策成。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毛主席四处征战,而刘策成也凭自己的力量教书育人,追寻着爱国的理想,两人几乎没机会碰面。直到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宣布新中国诞生,湖南的老百姓们高兴得不得了。

【毛主席三度回信】

随着年岁的增长,刘策成虽然知识渊博,但心里还是想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念及与毛主席那份深厚的师生情,他便拿起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得到一个做文史方面工作的机会。

信件很快就飞到了中南海丰泽园,摆在了毛主席的办公桌上。其实啊,自打建国以后,毛主席就经常收到亲朋好友寄来的信,他们都想让毛主席给找个工作。但毛主席向来公正无私,只看能力,从不无缘无故地给人安排职位。

毛主席心里明白刘策成的能力,所以在1950年8月16日,他亲自给刘策成写了封信。

策成大哥:

信已收到,都看明白了。家里的田地和财产,全都交给农会去管吧。你说想找份工作,不用特意来北京找我,我已经跟湖南那边的朋友打过招呼了,你直接去长沙找省长程潜就行。

信里说得简单明了,毛主席告诉刘策成,不用来北京找他,因为程潜在湖南掌权,刘策成可以直接去找程潜。至于能不能得到工作,那就得凭自己的本事了。

那时候,刘策成正一门心思地教书和研究庄子,同时还忙着写《庄子集解内篇补正》这本书。他心里特别想去省文史研究馆上班,于是,他又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还附上了庄子的样书。

毛主席没过多久又回了封信。

策成大哥:

收到您的来信,心里真暖和,非常感谢。听说您想为人民做点贡献,我打心底里佩服。我觉得长沙这个地方挺合适,因为那儿认识您的人多,商量起事儿来也方便,还请您好好考虑一下。

刘策成心里一喜,赶紧给湖南长沙的有关单位打了电话。要知道,刚建国那会儿,啥事儿都多,每件事办起来都挺棘手。刘策成的工作事情也得经过好长时间的审查和等待呢。

刘策成已经上了年纪,他很想赶紧开始工作,怕再耽误下去,身体会吃不消。在等了差不多半年之后,刘策成实在等不下去了,便拿了些钱,一个人直接去了北京。

1951年,刘策成到了北京,在一个会馆安顿好后,就给毛主席写了封信,告诉毛主席他已经到了。他知道毛主席每天都很忙,为了人民的事情操碎了心,可能没时间马上给他回信。

策成兄:

已经收到您的大作《齐物论集解补正》,非常感谢。关于工作的事情,我已经写信告诉了统一战线部的李维汉部长,麻烦您跟那边联系一下,谢谢。

毛主席心里挂着刘策成老人的生活,特地让工作人员给他找了个好地方住下,还亲自掏腰包给他钱用,确保他这段时间能过得好。虽然毛主席忙得没法亲自去看望,但他对老师的关照可以说是一点一滴都想到了,这让刘策成心里非常暖和。

特别聘请

刘策成接到聘书的那一瞬间,心里别提多感激了,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满脸都是激动和感谢的神情。

七月,刘策成全家从湖南搬到了北京北海公园周边住下,他找到了稳定的工作,过上了踏实的生活。

1953年,毛主席的好朋友周世钊特意去探望了刘策成。周世钊和毛主席都是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老同学,以前都上过刘策成的课。现在,周世钊正好在湖南第一师范当校长,负责学校的日常工作。

毛主席和周世钊相聚时,也会聊到自己的老师刘策成,他讲道:

在长沙,策成先生反对袁世凯立了大功,还帮过我。他特别懂《庄子》这本书,给我寄了他研究的书,但我还没仔细研究,所以没啥好说的。徐老(徐特立)和沫若他们也跟我提起过这书有多好,我已经让人赶紧准备出版了。

毛主席说的这些话,周世钊转告给了刘策成,刘策成听到毛主席还惦记着自己,心里更加感动了。

他一门心思扑在编写《庄子集解内篇补正》上,后来在毛主席和朋友们的关心帮助下,这本书由北京古籍出版社顺利出版,还被国家图书馆收藏了呢。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