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3年夏天,大概在6月到7月那会儿,东北军区的空军部队打算在郑家屯靶场搞个大型演习。那时候的军区空军头儿刘震司令员,还有他们的苏联顾问切尔多夫将军,都琢磨着亲自去现场看看情况。
刘震叫林虎开着苏联产的雅克-12飞机,带他们飞过去。
飞行过程中,突然碰到了危险情况。那会儿,苏联顾问急得团团转,可刘震却一脸平静。刘震深知林虎,对他特别信任,他们俩可是经历过风风雨雨的老战友了。
【林虎第一次见到任志愿军空军司令员的刘震】
林虎老家在山东,他老爹那时候闯关东,跑到了哈尔滨,给一个白俄罗斯家庭当长工。就在那儿,他老爹认识了那家里的女佣,一个俄罗斯姑娘。后来,东家瞧出他俩有意思,就直接把他俩给撵走了。
林虎他爸后来就在主人家围墙边上的空地上,简单搭了个小屋,跟那位俄罗斯姑娘成了家。结婚后,他们有了3个娃。但因为日子过得艰难,最后只有林虎和他一个姐姐活了下来。
林虎小时候先去了孤儿院,后来被山东的好心人林之祯收养,就跟着姓了“林”。回到山东后,林虎进了私塾开始念书。但养父林之祯常去闯关东,很少回家。林家其他人对林虎也不友善,经常动手打他。养父不在身边,又受不了那些打骂,林虎最后只能选择离开家,自己出去闯荡了。
流落街头那会儿,林虎碰巧遇上了一支在山东胶东活动的八路军队伍。队伍的政委是大名鼎鼎的李耀文(后来做了济南军区政委、海军政委这些大官),李政委在搞清楚林虎的情况后,就让他加入了八路军,还让他做了通信员。打那以后,十岁的林虎就真真正正地成了个“小八路”。
在军队里,林虎干啥都积极主动,后来他还当过宣传员、机枪射手,还有文化老师。从1938年开始,一直到日本投降,林虎在沂蒙山区整整打了8年仗。到了1945年冬天,林虎又跟着部队跑到东北继续打仗。
1946年那会儿,东北的老航校开张了。林虎接到任务,去那里深造,这一去,就开启了他长达几十年的飞行之路。
那时候,国民党一发现老航校,就马上派飞机来狂轰滥炸,学校只能不停地搬家。条件真的很差,学习环境也非常不好。林虎还记得清清楚楚,那一年,“东总”的参谋长刘亚楼来后方检查,特地到了东北老航校的地方。在一个很简单的礼堂里,刘亚楼声音响亮地说:“大家伙儿,想想贺龙同志,当初就靠两把菜刀起家,建起了红军。现在,咱们就算是用些破铜烂铁,也得把航校办起来。咱们是共产党的人,肯定能把咱们的空军建设得好好的。”
听完刘亚楼的讲话,全校的同学都觉得备受激励。林虎心里头也是热乎乎的,那股子激情火苗窜得老高,烧得更旺了。
1949年8月20号那天,林虎收到了航校头头的消息,说让他和孟琎一块去北京南苑的飞行中队,去当飞行员,保护北京的安全。
九月初那会儿,飞行中队接到了要在开国大典上空接受检阅的重要任务,林虎和他的队友们立马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训练。在正式受阅前,林虎跟其他飞行员一块儿发誓说:“我参加这次阅兵,要是飞机真有啥问题,我宁愿豁出性命,也绝不让飞机掉在城里、广场上或者旁边的楼上。”
10月1号那天,林虎和其他飞行员一起,跟着受阅飞行的头儿邢海帆,顺顺利利地飞完了受阅任务。
1950年6月份,林虎被调到了南京新成立的空军第一支战斗航空兵部队,就是空军第4混成旅的第11团,他当上了3大队的领头人。到了9月初,林虎突然接到空军的急令,让他火速赶到北京。一到那儿,刘亚楼就跟他说,现在朝鲜那边的局势特别紧张,咱们空军得赶紧把队伍组建起来,加强训练。
刘亚楼宣布,空军党委已经打算10月份在沈阳成立空军第三旅,并且打算让林虎去当副团长。林虎一听命令,二话不说,4天后就直接奔沈阳去了。
10月31号,毛主席点头同意后,空军部队的名称就变了,旅变成了师,像原来的第3旅就变成了第3师。林虎呢,他被任命为第3师9团的副团长。
11月某天,林虎坐在飞行指挥车里,忙着指挥飞行员们在喷气式战斗机上反复练习起飞降落。就在这时,他注意到有三辆美式吉普车开了过来,车上跳下来一群人。走在最前头的是个干部,迈着大步朝指挥车这边走来。
团政委对林虎喊道,刘震司令员到了。林虎赶紧把无线电话筒塞给副指挥员,打算下楼去迎接。但刘震司令员已经走到了跟前,他摆了摆手,大声说道:“你继续指挥,别动!我上去瞅瞅。”
刘震麻利地跳上了指挥车,笑着跟林虎和其他指挥员逐个打了招呼。接着,他就问林虎:“今天咱们要练啥项目啊?”“得飞多少架飞机?”“大概得花多久时间?”林虎也都详细地回答了刘震的问题。
那时候的飞行指挥车特别简单,就是一辆敞篷卡车,上面摆了两张桌子和几条长板凳。再从旁边的通信车上扯根线过来,连上个扩音器和话筒,就这么凑合着用了。车里冷飕飕的,要不是全神贯注在飞行上,根本没法在里面待太久。林虎还记得,刘震一脸严肃地盯着飞行,听着他时不时扯着嗓子指挥,就这么一站就是快两个小时。
事后,刘震跟林虎讲:“你指挥时,尽量少点批评,多给些帮助,保持冷静和镇定,别大呼小叫的。指挥员的声音就像是给飞行员打气,能让他们心里更踏实。但话说回来,指挥员可没法亲自去开飞机啊。”
林虎听完刘震的话,赶紧在本子上记下来,这句话后来成了他几十年里自我提醒和教导别人的座右铭。回想起跟刘震初次见面的那会儿,林虎觉得真是受益匪浅。
【林虎与刘震两次空中遇险情】
1952年12月头几天,林虎和另一位飞行员接到任务,得把两架战斗机开到沈阳去修。修好后,他俩就带着降落伞,住进了附近的招待所,打算坐火车回安东,继续上前线打仗。
12月8号那天,林虎突然接到命令,让他们火速去东塔机场,准备搭运输机回家。等他们到了那儿,林虎一看,嘿,原来他们要坐的是刘震的私人飞机。
说起来,刘震带着几位同志正急着赶往安东,打算晚上8点举办个宴会,欢送苏联空军部队回国。这么一来,林虎和他的队友们刚好能蹭个“顺风车”。
这是一架里二型的货运飞机,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就能飞到安东。
飞机刚离地那会儿,天上飘起了大片大片的雪花,视线模糊不清,云层压得很低。没飞多高,也就一百多米吧,就钻进了厚厚的云层里。这一路,飞机就跟在波浪里的小船似的,一直在云里晃悠,颠个不停。
刘震上了飞机后,就像没察觉到外面的动静一样,立马和林虎还有他的战友聊上了。他问起了部队里的事儿,聊到打仗时那些逗乐子的场面,刘震哈哈大笑起来。这一笑,整个机舱里都跟着乐呵起来,气氛别提多欢快了。
飞机飞了一个多小时,还没见要降落的意思,林虎开始坐不住了。就在这时,运输机的机长从前头舱室走了过来,跟刘震说:“咱们一直没法调到安东导航台的信号,方向都搞不清,无线电也联系不上,现在飞机到底在哪儿都不知道。而且这条航线全是山,咱也不敢随便降低高度去找地标重新定位。现在只能先在这儿绕圈儿,努力跟地面联系上,让他们给咱指引方向。”
刘震一听,朝机长咧嘴一笑,说道:“嘿,机长,碰到棘手事儿啦?别急,咱就按你说的方法试试看吧。”
机长离开后,刘震转头问林虎:“飞行员兄弟,要是咱们联系不上地面,接下来咱们得咋整啊?”
林虎琢磨了一会儿,说道:“最保险的做法,还是直接飞回沈阳。”
刘震听完直摆手,说道:“那可不成,我今晚非得赶到安东不可,得把上面交代的任务给完成了。”
林虎琢磨了一会儿,开口道:“咱们可以试试一条挺大胆的路线。就是继续朝西南飞,估摸着快飞出咱国境线了,到北朝鲜上空时,再往正西拐。等觉得飞到黄海上空了,就往下降到云层下面找海岸线,一瞅见海岸线,鸭绿江口也就不远了,安东机场也就快到了。不过,这么做风险大,有可能在北朝鲜上空被敌机盯上,或者下降时撞到山上。”
刘震猛地一拍大腿,说道:“咱就豁出去了,没啥大不了的。你去跟机长沟通一下。”
林虎接着就走到驾驶舱,跟机长聊起了这个闯关的主意,机长一听,立马点头,觉得这办法挺靠谱。
林虎想着保险起见,决定把降落伞留给首长。他赶紧给刘震简单说了下降落伞怎么用。但没等他说几句,刘震就笑着打断了他:“你这是干啥呢?想让我当一回伞兵啊?真要到了那地步,你们得跳下去,回去还能继续开飞机打仗。我跳下去干啥?让人家笑话我啊?”
在后面的飞行时间里,林虎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特别紧张,但刘震还是跟没事人一样,轻松自在地聊着天,好像根本不在意刚才的事儿。过了一个小时,运输机总算是稳稳当当地落地了。下了飞机,刘震和林虎握手道别,他说:“咱俩算是经历过风浪的战友啦!”
这次飞行中的小插曲,让林虎和刘震对彼此留下了更深的记忆。谁承想,才过了几个月,他俩又在天上碰到了类似的紧急情况。
1953年6月份,刘震还有苏联的顾问和秘书,打算去郑家屯靶场瞅瞅演习。这回出行,是林虎开着雅克-12那种小螺旋桨的运输机。这飞机挺小,就只能挤下4个人,飞得既不快也不高。
为了保险起见,林虎建议咱们还是坐火车出行吧。可刘震觉得火车人太多,浪费时间,非要坐飞机不可。结果飞机起飞时,还多带了一个人,就是那个翻译。
刚开始,飞行挺顺利的,刘震和那位苏联顾问一边欣赏着窗外的景色,一边聊着天。可没多久,当他们飞到铁岭到四平那段山区上空时,飞机的发动机突然出了问题。这时候,飞机底下就是千米高的大山,要是飞机失控,那可就麻烦大了。
林虎拼尽全力地操控飞机,但飞机还是不断往下降,眼看着就要撞上山头了。
苏联顾问瞧出了不对劲,他作为飞行方面的老手,心里头急了起来。这位顾问中俄文夹杂着,不停地朝林虎大喊大叫,又是比划又是出谋划策。但这一来二去的,反而让林虎更加心慌意乱了。
这时候,刘震赶紧叫来翻译,跟苏联顾问说:“林虎那飞行员,真的很棒,我们信得过他。就让他自己看着办吧,啥都会顺顺利利的,您就别操心了。”
这几句话让苏联顾问安静了下来,林虎也觉得脑子清楚了不少。
然后,林虎决定绕开山丘,顺着大辽河的河谷,用一步步降低高度的方式,艰难地继续飞行,直到他原本的2000米高度都快用眼瞅着情况越来越紧急,林虎心里已经开始琢磨着怎么紧急降落了。幸运的是,就在这时,他瞧见了郑家屯靶场那边有个临时机场。
飞机稳稳落地后,林虎这才觉得浑身湿透,汗水把衣服都给泡了。真是险中求胜啊!那个苏联顾问兴奋地大喊:“乌拉!”刘震笑着拍了拍林虎的肩膀,说:“林虎同志,这次多亏了你,咱们又挺过了一关,胜利终归是我们的。”
林虎慢慢回过神来,瞅着刘震首长那坚定的脸,心里头激动得要命,愣是一句话都憋不出来,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
刘震在两次飞机遇险时,一点都没慌,还特别信任战友,这给林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也让林虎在日后当领导时,得到了不少启发和帮助。
【刘震对林虎的关怀】
1954年刚开始没多久,林虎就接到了上头的通知,让他去广州那边的航空兵18师当副师长,还说他得在一礼拜之内赶到。
走之前,刘震司令员得知林虎在沈阳找了个对象,但结婚报告还没批。刘震司令亲自关心这事儿,催着办了,还给了指示。结果,在林虎出发前三天,他总算是把人生大事给办妥了。
1958年七八月份,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空军部队行动起来,去了福建执行战斗任务,主要是给地面的部队打掩护,炮轰金门岛,好好教训一下那些狂妄自大的蒋帮飞机。
林虎带着的航空兵18师一个小队,用了偷袭的办法,首战告捷,打下了2架敌机,还打伤了1架,自己这边毫发无损。
这时候,刘震已经换岗成了空军副司令员,还兼着空军学院的院长和政委。他听说航空兵18师打了个大胜仗,立马就带着空军学院的同事们到部队里去深入学习了。那会儿,林虎已经当上了18师的师长。
林虎被请去,花了一整个上午做报告,刘震不停地提问,一边问一边在本子上记下要点。
之后,刘震把林虎叫到了北京,让他在空军学院分享了一下战斗经历。讲完之后,刘震说要把这次打仗的经验整理成专门的资料。
1983年的时候,林虎被调到了空军学院,当上了副院长,主要管教学工作。到了1985年,他又升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副司令员。
1988年的时候,林虎将军被评为了空军中将,这可是个大荣誉。
1991年一开头,海湾战争就打响了。美国带着好多国家一起,在这场战争里使出了不少高科技武器,特别是大规模的空袭,简直让人看得目瞪口呆。这事儿一下子就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大家都特别。
两个月后,全国人大会议如期召开,林虎作为空军的人大代表上台讲了几句话。他概括地说了我们空军现在的发展状况,还表示空军很有信心跟陆军、海军一起,根据现代战争的特点,用上人民战争的优势,去赢得那些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战争。
林虎说完后,江泽民主席讲话时特别夸了夸林虎:“这话讲得真有咱们解放军的范儿。”
这时候,刘震已经住进了医院里头。他听说这场战斗的事儿后,也简单说了几句自己的想法。1992年8月20日那天,刘震老先生在北京安详离世,走完了他78年的人生路。
那时候,林虎正在国外忙活着任务,等他回国拿起报纸一看,才知道那个让人心碎的消息。他盯着老首长的照片看了好久,以前的那些事儿又一幕幕地在脑海里回放。突然间,眼泪就忍不住哗哗地流了下来,根本控制不住。
林虎提起刘震时说:“刘震同志啊,他是我心里头特别敬重,而且感觉特别亲近的一位空军老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