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蓝天保卫战”,中国打赢了

闲说宇俊星 2024-09-26 13:10:54
霾满华北

我2004年到2011年初在天津上学,那会正是扬沙天气比较肆虐的时候。记得每年的的4、5月总有风沙刮来,天津路上的车都蒙了一层“黄泥”。可能也就08年奥运会那会儿好一点。

对于一个南方人,来北方最深的印象可能就是沙尘天气了

我毕业之后去了深圳工作。班上北方的同学大部分都留在北京、天津。班级群里面偶会“羡慕”我们这些去南方的。因为除了沙尘暴,北方雾霾天越来越重了。

大家还调侃这日子没办法过,天天上班得戴防毒面具干脆移民算了。大家虽然嘴巴上开玩笑,但当时北方大面积的雾霾天确实让人揪心。

淘宝上很多店都在卖各种“防雾霾”的设备。除了气象部门发布的雾霾指数。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加入了测雾霾的活动中,这里面有国外驻华大使馆,各种企业家等等。

开着大排量车去测PM2.5

最黑色幽默的是潘石屹开着5.7大排量SUV去测试。而汽车尾气当时被认为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

柴静这人争议极大,不过当年这部纪录片非常戳中当时的中产焦虑

那会儿中央台出走的记者柴静在国外捣鼓一个《穹顶之下》的纪录片,引爆了社会讨论,还激发了大范围的移民讨论。我对这个纪录片里面提出的治理雾霾需要放开天然气搞大规模私营一直不认同。但这个纪录片确实戳中了很多很多一线的中产的痛点。

纪录片最后提出的解决之道居然是搞天然气私有化

一线城市真的很多人在不停的舆论轰炸下卖了房子移民出去了。2012~2016年一波中产移民潮,不能说主要原因,但是多多少少也是担忧雾霾会持续影响下一代的身体健康。

2014年后确实有一大波中产移民

雾霾怎么形成的

10年后再回首,发现雾霾天少多了,连北方降雨也增加了。很多同学在群里面的吐槽变成了不想延迟退休,不想孩子提前放假,不想去开家长会被老师数落。

大面积雾霾这件当年被认为不得了的事情在10年间消散于无形。尽管还是有雾霾天,但是程度和频率比10年前小多了。社交舆论讨论的没那么多了。

经常出国的人也发现这雾霾也不是中国独有,很多国家包括西方国家都会发生,不过他们国家的社会讨论度比中国差多了。比如印度的雾霾天远超我们当时的值,一直处于“爆表”的状态。

印度这几年经济快速发展,同时空气质量也不容乐观

我在30岁之前也经常陷入这么一种思维,觉得解决啥问题只要找到对的制度就好。但是工作了这么多年觉得世界上的事千头万绪,一个问题可能是多种原因,多个因素引起的。那种游戏里面找对一个键就能全消的事情并不多见。

搞软件工程的同仁应该都知道复杂工程没有一招鲜的解决办法

人们看的见问题不难,怎么解决问题,怎么推动一群人,多个部门协同解决一件事情太难了。

其实直到今天雾霾的成因还没有一个定论,这不是单一污染源的问题。

雾霾这个词语并不严谨,严格来说雾是水蒸气的凝结。

对人体呼吸系统有伤害的是直径小于10mm“干”性漂浮物才是霾。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小于2.5mm的颗粒能畅深入人体支气管甚至肺泡所以危害更大。

组成霾的颗粒有非常多种,来源很广泛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工业国,各项工业产能位于世界第一。发电量一年接近10万亿度,钢铁产量常年高于10亿吨,每年消耗45亿吨煤炭和6亿吨石油。这些化石燃料排放了 85% 的二氧化硫、71% 的氮氧化物、69%的挥发性有机物,以及 60% 的一次 PM2.5。

中国很多工业基础数据和西方工业国家之和相当

我国的重工业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内蒙和东北各省份。山东是国内火力发电第一大省,内蒙山西生产全国最多的煤,内蒙运行着全球规模最庞大的坑口电厂,河北生产了大量的钢铁,环渤海湾都是重要的石化基地。

山东魏桥电解铝工厂

齐鲁石化

河钢集团作业车间

内蒙长滩电站

我国每年40多亿吨的煤炭大部分被电力行业、钢铁、化工行业消耗。

化工行业生产的化工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使用等整个产业链,一年可向对流层“贡献”挥发性有机物达 1500 多万吨。

山东的火电厂加供热系统40%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内蒙古、黑龙江、辽宁电力和热力行业则“贡献”了各省内 30% 到 45% 的一次颗粒物。

河北省堪称中国的“产钢大王”。单单巅峰时期邯郸市的产量就能排进世界前三,没有统计的钢产量可能有几千万吨,这个数据都能排上世界第五。作为原料的焦炭也是重要的悬浮颗粒来源。

中国的发展需要巨量的煤炭

除了大型电厂和钢厂要使用大量的煤炭作为能源和燃料用于北方城市供暖。民间数以亿吨的散煤造成的污染同样不可忽视。而且散煤煤质较差,燃烧不充分几乎没有废气处理流程。

燃烧同等质量的散煤,废气排放量是电煤的10到15 倍。北方农村地区,冬季采暖用的散煤、蜂窝煤是北方冬季空气质量急转直下的加速器。

同质量的散煤污染要远远超过标准煤

除了散煤,我们还发现PM2.5爆表另一来源,农村的生物质燃烧,如秸秆焚烧。在空气质量相对良好的长三角地区也发生过雾霾天。经过研究发现附近农村秸秆焚烧贡献了48%到86%的有机碳。

柴油重型货车“贡献了”一半的氮量化物

还有路上跑的汽车也是重要污染来源,小型客车、重型货车是有机物和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重型货车的数量占总机动车数量占2%,却排放了46%的氮量化物和58%的一次颗粒物。

综合治理,我们只做不说,一步步扭转局势

既然这么多因素都可能造成雾霾,那就需要把相关部门,相关资源都集中起来。按照能办的事情都列上搞集中综合治理。

很多人对综合治理这个词嗤之以鼻,认为是什么官僚用词。但是集中各部门、各维度的力量搞大事,是中国国家能力明显超出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大部分发达国家国家能力也不怎么样)的重要表现。很多问题大部分都能看得到,但是看到方向并解决问题只有少数国家和人做得到。

对高耗能、环保不达标产业限产

首先是工业结构方面,推广节能的工业项目。在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严格,特别是京津冀地区过剩的钢铁产能、落后的煤炭产能持续削减。在重点区域钢铁、焦化、铸造、电解铝、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更被严格禁止新增产能。

发电机组改造,加入脱硫、脱硝装置

大型燃煤电站改造,上大功率高效率机组加脱硫、脱硝装置,小的机组逐步淘汰。小机组淘汰其实很早就在做了,科幻作家刘慈欣就是因为娘子关火电站关停而彻底成为职业作家的。

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煤电机组均已安装除尘、脱硫、脱硝等废气处理设施。86.9%的机组已实现了国际上最严格的"超低排放”。中国的火电机组不单单规模世界第一,效率和环保节能也是世界第一梯队。

2010前国家就开始将中小火电机组陆续淘汰,科幻作家刘慈欣因此“失业”

同时光伏、风电、储能等绿能也在快速接入电网。目前火电的装机量低于了总装机量的50%。未来储能+新一代核电成熟后,火电可能会成为单纯的调峰中心,不在担任主力发电的角色。

配合光伏、风电的抽水蓄能电站(图为福建目前最大抽水蓄能电站,厦门抽水蓄能电站)

在京津冀周边、汾渭平原等重点地区进行煤改气。进一步提升国内天然气产量,加大进口中亚和俄罗斯的天然气,南方地区改建码头接收中东和澳大利亚的LNG液态天然气。

中俄油气管道、西气东输管道

LNG船的接口码头

西气东输年设计输送量720亿立方米,俄罗斯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380亿立方米每年。充足的燃气支持了北方重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实现了全覆盖。

对大排量汽车加税,鼓励电车和混动汽车上路,很多城市绿牌车不用摇号直接申请车牌。排放严重的柴油货车逐渐被淘汰。

冬季供暖北方有条件的地区把供暖的能源切换到天然气。

北方农村地区搞集中供暖,淘汰小煤炉,暂停蜂窝煤供暖,煤改气或煤改电(个别地区推进的有些冒失,不少农村的老人认为新的供暖比之前价格贵。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农村煤改电(来自 暖通助力胡工)

2016年以来,农村中86.7% 的秸秆变身为肥料、饲料、燃料、能源等,秸秆综合种用逐渐替代直接焚烧。实在没有处理能力的地区也鼓励农村地区在有风天气集中进行秸秆焚烧。

图为秸秆集中处理,不过目前禁止秸秆焚烧还不成熟,有的地区还是要允许在风向良好时集中焚烧

养殖业则更加规模化,以加强动物排泄物的集中处理。因为叠加非洲猪瘟的影响,18、19年猪肉价格疯涨,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于规模化养殖。这其实冤枉了养殖大户,规模化养殖的猪肉成本算下来会远远低于农户散养。

经过多方面的努力,5年前的2019年全国年均PM2.5的浓度比2013年下降了48.6%。而202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年均PM2.5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相比2019年又下降了16.7%。

虽然目前还没完全杜绝雾霾天,但是这场蓝天保卫战我们可以说已经打赢了。

雾霾重要指标,PM2.5在北方多个区域连年下降,空气优良的日子越来越多

我们只做不说,仅仅十年努力北方久违的蓝天又回来了。除了几十年如一日不停的黑我们的媒体。大部分中国人和经常中国的老外都能体会到中国北方城市的蓝天在变多。

蓝天白云在北方不再是新鲜事

很多人觉得没什么,说中国的环境治理是大力出奇迹。但这个世界能集中力量出大力的国家压根没有几个。这十年来的变化最能说明问题,妄想改变某个政策,天就马上变蓝了这是不可能的。

为了逃避问题而移民对于中产其实并不是最优解

解决问题需要客观的态度分析理解问题,再科学规划,动员多个部门动手实干。中国人从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开始,解决问题只能依靠客观务实的态度和不怕困难不惧琐碎工作手法,逃避问题或者相信神灵在这片土地行不通。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