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志·吕蒙传》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情:
"建安二十四年秋(219),关羽俘获了魏将于禁所率领的数万人马,以粮食短缺为理由,擅自掠取了「湘关」中的米粮。孙权闻知,以此为据,对关羽所在的荆州发动了讨伐。"
羽尽禽禁等,人马数万,讬以粮乏,擅取湘关米。---《三国志 吕蒙传》
羽得于禁等人马数万,粮食乏绝,擅取权湘关米;权闻之,遂发兵袭羽。---《资治通鉴》
时又置关水上,以通商旅,谓之湘关。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得于禁降军,粮食乏绝,擅取权湘关米。权闻之,遂发兵袭羽。---《读史方舆纪要》
结合三段史料记载,可以看到事件发生的时间,正好是历史上关羽发动著名“襄樊战役”的时期,在生擒数万于禁人马后,对粮食有需求确实合情合理。
一.湘关的地理归属
所标注绿线为《先主传》和《吴主传》的分界,红线为《吕蒙传》和《鲁肃传》分界。圈黑处为湘关所在地。
吴蜀边界划分:郡边为界
《先主传》: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 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
《吴主传》:未战,会曹公入汉中,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遂分荆州 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
吴蜀边界划分:湘水为界
《吕蒙传》:刘备请盟,权乃归普等,割湘水,以零陵还之。
《鲁肃传》: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
湘关的位置:
《中国历史地图集》:湘关地处泉陵北部,位处潇、湘二水交汇处。
《三国志集解》附注:吴蜀分荆州以湘水为界,置关水上以通商旅谓之湘关,又卷八十一,湘关口在永州府北十里,潇湘二水合流处也。
「湘关」真实存在的话,其在图一中圈黑的位置当无误,处于湘水之盟后的分界上,湘关所属零陵郡永州。位于湘江北岸,在两次划界后属均于关羽治下。
注释:参考现代永州地图(全部区域都为现代永州)。潇、湘二水交汇处共有三个选址。
优先考虑红圈为古永州选址所在,比现代位置偏移西北方向。
参考古河流侵蚀方向,北方为较稳定地区。符合古代都城治所选址所需、。
1.北半球西东走向的河流侵蚀方向是南岸。
2.南北走向的河流侵蚀方向右岸。
也就是说,当“割湘水为界”执行时,关羽“擅取湘关米”这一事件中才有可能发生。
二.历史争议点
1.取湘关米时,属于蜀国所有,还是吴国所有,或者主权争议?
2.取湘关米时,属于购买,还是抢劫?
3.湘关距离江陵1600汉里,距离关羽前线2856汉里,怎么取,取到哪,谁去取?
4.217年孙权向曹操所承诺的“乞密不漏,令羽有备”《吴主传》,假设没取,权还发兵吗?是理由,还是密谋?
5.孙权上表,吕蒙称病,陆逊新到,和湘关取米是顺序时间。
6.湘关取米后续记载?
是早有预谋,还是偶然事件,留待后人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