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4月14日,在印度孟买港,一场惊天动地的爆炸,瞬间改写了无数人的命运。加拿大货轮“斯蒂金堡号”,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爆炸,近1400吨炸药与300吨TNT的能量被释放,整个码头,在这股恐怖的力量面前,像纸牌屋般轰然倒塌。
据当时详实的档案记载,至少1300条鲜活的生命当场消逝,3000人在爆炸中重伤。这一事件,也毫无争议地成为二战期间最惨烈的非战斗爆炸事件。
但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场灾难会降临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孟买?英国人又为何会低估印度季风的威力?
孟买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年均湿度超80%。在雨季时,空气中弥漫着的水汽,仿佛轻轻一挤,便都能拧出水来。
不过英国殖民者却照搬本土设计,在孟买修建军火库以及港口。在仓储系统中,竟没有安装任何的湿度监控设备,其通风设计也完全未曾考虑当地那潮热的气候。这种疏忽,无疑为日后的爆炸埋下了隐患。
“斯蒂金堡号”停靠在孟买港时,船舱内的棉花,由于湿气的侵蚀,滋生出大量霉菌
棉花开始,发酵生热,最终引发,明火。消防员接到警报之后,迅速赶到现场灭火,可他们全然,不知船舱深处还存放着,大量炸药。
下午4时07分,一声巨响,猛地撕裂了天空。第一次爆炸,就如同一只狂怒的巨兽一般,将船体给撕碎了。据一位现场目击者事后回忆道:“那声音实在是震耳欲聋,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瑟瑟发抖。”
90分钟之后,第二次爆炸接踵而来,这次爆炸的威力更加骇人,直接把港口彻底地摧毁了,爆炸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甚至将31箱总价值200万英镑的金锭给抛向了空中。
爆炸发生后,孟买这座城市陷入了,无尽的恐慌。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悲伤哭泣的人群,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死亡的气息。英国殖民者们,面对如此惨烈的场景,震惊得呆若木鸡,完全不知所措。
孟买港的瘫痪,就如同那一个个紧密相连的多米诺骨牌,引发了一系列极为严重的后果。盟军在远东的补给线中断了足足有三个月之久,其直接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0亿卢比,大约相当于当时的1.5亿美元。印度的工业生产指数急速下降了22%,殖民政府的税收也大幅度锐减了三分之一。
而这场爆炸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从根本上,动摇了英国统治的正当性。
印度民众开始对英国殖民者的管理能力产生深深的质疑,《印度斯坦时报》更是发出愤怒的疾呼:“如果连自己的弹药都管不好,他们凭什么管理一个国家?”
现在印度的那些民族主义者们,在这次爆炸当中,觉察到了希望,心里满是激动和兴奋。往后一年,印度国民军的审判这件事,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抗议活动。国大党把爆炸案当作殖民统治没本事的有力证明,大力推动着独立运动。
据相关历史研究统计,独立运动参与人数大幅激增,印度的独立运动自此如汹涌的潮水,势不可挡。
这场改变印度历史进程的爆炸,对现代军事战略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2023年10月,印度锡金邦军火库因山洪冲垮,导致弹药顺流爆炸,23名士兵失踪。
这一事件,与七十九年前的孟买爆炸,极为相似。印度军方依旧将基地修建于河道周边,对极端气候的预警有所忽略。
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美国在关岛基地投入了4.2亿美金的资金,主要用来,改造抗潮的军火库。借助性能极为良好的除湿设备,把仓储湿度,准确地保持在了30%以下。这样的对比,既体现了技术层面的提升,也反映了理念上的深刻差异。
在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大背景之下,环境方面的因素对于军事所产生的影响,越发地显得显著起来。
孟买港爆炸事件,就如同一座警钟,时刻在提醒着我们,任何对于地域特质有所忽视的军事战略,都有可能遭受到自然法则的反向作用。
我们要庆幸我们的先辈的智慧和勇气,在几千年的历史的教训中汲取经验,才有着如今的安定与繁荣。才能让我们如今能在网络上高谈阔论,点评其他国家,而不是被动乱所困,被他国嬉笑。
当人们仰望孟买港爆炸所留下的弹痕之时,看到的不仅仅是殖民霸权的黄昏,更是一堂,关于敬畏与适应的永恒课程。
参考资料:
1. 《"二战"期间震惊全球的几例自然灾害》,世界科学,1995年8月28日。
2. 拉詹,M.S.,《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影响》,1969年。
3. 弗格森,《帝国》,关于英国殖民统治的历史分析。
4. 《剑桥世界食物史》,关于英属印度时期饥荒的历史研究。
5. 《热带地区气候环境对军事设施的影响》,1998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