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的将来,航空母舰可能会像战列舰一样被扫进历史的尘埃

浮世张张 2025-03-28 21:50:39

当今社会,维系美国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就是它们的航空母舰,现役规模高达11艘,福特级的2号舰也已经于2019年下水,预计不久就会服役,美国的航空母舰不仅数量上领先于其他国,质量上那也是一骑绝尘,每一艘都是10万吨级的超级航空母舰,但凡国际上发生重大事件,美国总统首先想到的就是派出他们的航空母舰。

冷战期间,作为唯二的超级大国苏联,跟美国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尤其是在军事方面,更是不甘居于人下,苏联组建了一支令西方国家心惊胆战的军事实力,苏联在顶峰时期拥有超过10万辆坦克装甲车,2万架各型战机,1000余艘水面舰艇以及潜艇,4.5万枚核弹,数量均大大超过美国,然后在航母领域却成了前苏联的短板。

美国作为传统的航母强国,早在1922年就建造了第一艘航空母舰兰利号,到二战时期更是疯狂的建造了上100艘大大小小的航空母舰,而这一时期苏联的航空母舰还没有起步,直到1962年,苏联才开工建造他们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莫斯科号,这艘排水量1.5万吨的航母(准确的说是直升机母舰)开工那会儿,美国人建造的排水量9万吨的核动力航母企业号已经下水服役,这个差距是很明显的。

前苏联的航母明显落后于美国,除了是因为起步晚,技不如人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苏联高层普遍认为在核武器面前,航母就是“航行在海上的棺材”,苏联高层有意无意的忽视了航母的建设,当年苏联着手研制一款打击航母的洲际导弹,该款导弹重达130吨,射程高达1万多公里,配备爆炸当量超500万吨的核弹头。

不夸张的说,就算不直接命中航母,在周边爆炸,那也能一举摧毁航母。当然,要想在茫茫的大海上找到一艘航母谈何容易,更何况航母还是可以随时移动的,在当年的那个技术条件下想要精准命中移动的航母,概率微乎其微。

为此苏联也做了多手准备,在不遗余力发展洲际导弹的同时,也在大张旗鼓的建造核潜艇,苏联人自忖在航母领域难以跟美国抗衡,就大力发展水下力量以期抵消美国的水上力量,苏联的核核潜艇高峰时期超过了200艘,再加上各种常规潜艇,数量足足有美国的两三倍之多。

可以说苏联为了对付美国的航母可是㧕足了劲,随着冷战的结束,苏联败下阵来,而美国依然在有序的建造航母,世界主要强国也都在发展航母,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苏联当年大力宣扬的“航母无用论”已经沦为了笑柄。

都知道美国的航母一般都不单打独斗的出现,而是会携带几艘巡洋舰,驱逐舰,核潜艇组成一个防守严密,攻防兼备的航母战斗群,美国的航母战斗群的防卫圈大致可以分为三层,最外层是以预警机加舰载机组成的防御力量,能够在距离航母800~1000公里远的地方拦截来袭的战机,导弹,舰艇,堪称是御敌于千里之外。

中间层的防御力量是以3~4艘宙斯盾舰为核心,宙斯盾舰上搭载的标准系列舰空导弹能拦截两三百公里外的目标,还具有一定的防饱和攻击能力,宙斯盾舰上所搭载的反潜直升机核潜艇又能对水下和水面的目标实施打击,可以说是全方位的防御。

最内层的防御力量就是航母自身携带的多座海麻雀舰空导弹,斯拉姆近防导弹或密集阵组成的防御力量,对突破两层防御圈后的漏网之鱼实施最后的打击。航母携带的这些近防系统不可小觑,具备一定的自动追踪,自动打击能力,堪称航母最后一道护身符。

除此之外,航母自身的抗打击能力也是相当的强悍,不夸张的说,只要不是被核弹直接命中,又或者是被命中了弹药库,航母挨上两三发反舰导弹伤害性不大,也正因为如此,美国人叫嚣他们的航母战斗群固若金汤,每每有战事,美国总是派出他的航空母舰充当急先锋角色,用以威慑和震慑住对手。

航母就真的是固若金汤吗?我看未必,冷战时期是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苏联没有研制出一款真正对航母构成致命性威胁的高精尖武器,这才拿航母没有办法。现在时过境迁,科技日新月异,武器的性能是日益先进,体积庞大,航行速度慢的航空母舰,生存率确实令人堪忧了。

在我看来,当年苏联喧扬的“航母无用论”并没有错,只是时机还没有成熟,说早了点罢了,就来阐述一下我的观点。现在的科技水平跟冷战时期早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举个大家有直观体会的例子,十几年前的电动车续航里程达到100多公里都挺不错的,也就10来年的时间,续航里程四五百公里成了标配,这就是科技带来的肉眼可见的进步。

首先就是侦察手段的巨大提高,航母放在茫茫的大洋中就相当于是沧海一粟,要想打击它,第一要素就是能精准的发现,追踪,定位它,现在的侦测水平是越来越先进,太空中有高精度间谍卫星。

据说一些间谍卫星能在数百米的太空中看清地面车辆的号牌,现在长续航版的有人侦察机和无人侦察机也是层出不穷。还有陆上和海上安装的超远程雷达,体型庞大的航母要想躲过这么多双“眼睛”着实不容易。

精准的定位目标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能精准的命中目标,这个是最重要的,现代导弹的命中精度大幅度大大提高了,一些先进导弹的命中精度能达到1米以内,洲际导弹的命中精度也能达到100米以内,有些导弹甚至具备了一定的智能化,可以根据目标的运行轨迹实时调整飞行状态,也就是说具备了对运动目标的打击能力,几乎可以说是指哪打哪,弹无虚发,显然在冷战时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还有一点,在我看来也是很重要的,现在很多国家都研制出了自己的隐形导弹,这一点非常关键,美国的航母号称能御敌于千里之外,那是建立在能发现来袭目标的前提下,如果来袭的目标发现不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现代科技连大号的战斗机,轰炸机都能够隐形了,让一枚导弹雷达发现不了肯定不是什么难事,试想一下,一枚射程几千公里,搭载重磅弹头(必要时可以上核弹头),对方雷达还发现不了的导弹悄无声息的飞抵航母,如果一枚不行,就数十枚一起上,这阵仗航母还能扛得住?

我们再来这样算一笔账,美国一艘福特级航母的造价已经超过了100亿美元,这还没有算上八九十架舰载机,如果再将航母战斗群的那几艘巡洋舰,驱逐舰,核潜艇,补给舰算在内,整只航母战斗群的造价那就得300亿美元了。

理论上讲,要摧毁这支航母战斗群,50枚隐形导弹应该是差不多了,参照美国战斧式巡航导弹的造价约为100~180万美元一枚,满打满算,1亿美元的导弹就可以报销整个航母战斗群,哪怕参照洲际导弹1亿美元一枚的造价,也只需50亿美元的成本,就能摧毁一支300亿美元重金打造的航母战斗群。

关键是造一枚导弹的时间成本要远低于打造一艘航空母舰,更何况造一艘航空母舰的成本可以造成千上万美枚导弹了。别说美国只有11艘航空母舰,就是110艘航空母舰也经不住这般消耗,以现在的科技水平,要研制成功一款射程足够远,精度足够高,还具备优异隐形性能的反舰导弹已经不是难事。

我想等到这种导弹大量列装之时,也就是航空母舰日落西山之时,到了那个时候,航空母舰就真的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战列舰,被扫进历史的尘埃。

0 阅读:0

浮世张张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