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些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人,简称“80后”。在成长和步入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多重时代变革,“惨”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我们这一代人到底有多惨,以下是DeepSeek分析的,句句属实。但作为一个亲身经历者,觉得我们“80后”的惨远远不止这些。








作为一名80后,不得不感叹,DeepSeek提到的这些,真实得扎心!但我们的隐秘伤痛还有更多!有人把我们这代人称为“小白鼠一代”。
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从我们这一代开始,那时,超生面临着极为严厉的处罚,高额罚款、工作受影响甚至丢公职都是常态。许多家庭即便满心渴望再有一个孩子,却也只能无奈放弃。一些已怀有二胎的80后父母,在政策的严格约束下,被迫忍痛选择终止妊娠,一个个尚未谋面的小生命就此消逝。
我就是个超生的孩子,是我妈妈躲在亲戚家废旧的牛棚里生下的,一生下来,就面临800元的罚款,听我爷爷说,当时我们那里的大米还不到2毛一斤,难以想象,当时是怎么凑够那高额罚款的。而且,还不能像别的小孩那样可以分田地。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上学,义务教育收取名目繁多的费用如学费、杂费、书本费等等。家庭经济条件成为了我们80后能否顺利完成学业的关键因素。有些孩子因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无奈辍学,早早踏入社会谋生。我上高中时,在县城里就见过好几个我小学、初中同学,他们有的在餐馆里当服务员,有的在店铺里给人看摊子,还有的替人照顾老人。
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教育资源比较落后,小学义务教育还没能普及,更别说初中了。小升初还得凭成绩。成绩差点,连上乡镇初中的机会都没有。上高中更难,全县仅仅只有县城里有两所高中,一所县高中,另一所是初中校办的,教育质量相当差。每年,这两所学校合计才招500名:县中6个班,300人;另一所4个班,200人。可全县10多个乡镇,初三学生有好几千人,升学压力相当大。
好不容易挤进高中,高中阶段却又面临文理分科政策的反复调整,3+2, 3+X,我参加的是3+综合(文综),综合题很扯,政史地揉在一起,有部分问答题,连老师们都分不清楚到底用哪科知识去答,还出现过同一道题,政治老师认为是政治的,历史老师则认为应该从历史方面去问答更合理。市面上有价值的可供参考的资料少之又少,更没有真题可借鉴。久而久之,老师们也不去“争论”了,索性照着答案讲。
我们高中一个月仅仅放两天假,暑假学校要补课,寒假腊月二十八放假,正月初八上课,就这样熬了三年,还有不少同学高中毕业就没有机会继续上学了,真不夸张,那时候连个普通大专线都得400多分,好多地方大专线甚至超过现在的二本线。
我们80后工作后,又赶上房价飙升(2009年后),工资涨幅远低于房价增速。在北京,几年之间房价涨了数倍。还有更悲催的是,很多80后,房款还没还完,却又赶上了房价大跌,房子卖了也值不了当初的贷款那么多钱。
这些经历桩桩件件都是真实发生在我们80后身上的事,可这不过是冰山一角。这不是卖惨,我们的故事里,还有无数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坎坷。
有什么办法呢,谁让我们是80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