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常被视作“情绪阴霾”的代名词,此时,季节性情感障碍如同一位潜藏的“情绪猎手”,悄无声息地让人们的情绪陷入低沉与疲惫之中。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这种“情绪阴霾”的影响尤为显著。他们本就承受着疾病的巨大压力,而秋冬季节的寒冷与萧瑟更是加剧了他们的孤独感与无助感。季节性情感障碍不仅可能引发或加重他们的抑郁情绪,还可能影响他们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

而晒太阳,正是对抗这一情绪阴霾的“秘密武器”。它能激发体内甲状腺素与肾上腺素的分泌,唤醒细胞的活力。晒太阳也是人体获取维生素D的主要途径。当阳光照射到皮肤上时,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会转化为维生素D3,随后被肝脏和肾脏进一步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而且阳光中的蓝光可以抑制褪黑素的产生,而褪黑素是一种促进睡眠的激素。因此,适当的阳光照射有助于调节人体的生物钟,改善睡眠质量。
当然,春秋与冬日的阳光温柔宜人,夏日炽烈的阳光则需适度避免,以免对皮肤造成伤害。晒太阳时,应避免使用遮阳伞或帽子过度遮挡,否则便失去了晒太阳的真正意义。同时,隔着玻璃晒太阳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唯有置身于户外,才能真正沐浴到阳光的恩赐。
多见阳光,不仅能改善情绪、提升免疫力,还有助于祛除体内的寒湿之气,尤其在秋冬季节更为重要。那么,如何“正确”地晒太阳呢?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部位。
首先是头顶,阳光照耀头顶,能温暖百会穴,畅通百脉,滋养脑部,补充阳气。气血的畅通,对于疾病的康复大有裨益。
其次是背部,背部属阳,对阳光有着天然的喜爱,即便穿着衣物,也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晒太阳背部,能补充阳气,疏通经络,调和脏腑,驱寒止痛,不仅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还能疏通背部经络,对心肺健康大有助益。

再者是手心与脚心,摊开双手朝向阳光,或抬起双手让掌心沐浴阳光,都能帮助祛除寒气。若要晒脚心,可以趴在温暖的垫子上,将脚心朝向太阳。经常晒手掌与脚掌,对于祛除体内寒气有着显著的效果。
此外,腿部也是晒太阳的重要部位。静坐、行走、站立时,都可以让腿部多接触阳光。静坐时,可以选择端坐、靠坐或盘坐,但动作要轻稳,避免猛然坐下或快速起立。每次日光浴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半小时左右为佳。站立能养骨,让骨骼肌产生短促的缩张运动,激发新陈代谢,疏通经络。行走则能养筋,悠闲地散步能让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活动,加快血液循环。
冬日阳光虽不如夏日充沛,但更应珍惜每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除了雨季,尽量多到户外走走,让阳光洒满全身,这对于疾病的康复与身体的健康都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