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他!”,一个身穿军装的黑人疯狂地奔跑着,在他的身后,十多个中国人捏着拳头,紧紧追赶。
这一幕发生在1922年5月28日晚,澳门果栏街,黑人朝着街边的警察岗亭拼命地叫道:救我,救我!
随着警哨响起,附近瑞安码头的警署里跑来七八个葡籍警察,他们喝止住紧追不舍的中国人,并将为首的一老一少抓进了警署。
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件看似简单的治安纠纷,竟会引发一起轰动全国的惊天血案,就连时任非常大总统的孙中山,听闻此事后也大为震怒。
那么,那群中国人为什么要追打黑人?被抓的一老一少究竟是谁?这件纠纷引起了怎样的血案?孙中山又为何勃然大怒呢?
5月28日当天黄昏7时许,澳门的天还没有黑;果栏街一家绸布店的台阶上,站着一个亭亭玉立、身着旗袍的年轻中国女子,她正在等来接自己的黄包车。
黄包车没等来,却等来了一个不怀好意的葡国黑人士兵;他见那女子容颜秀丽,便嬉皮笑脸地上前调戏。
女子吓得花容失色,拔腿便走;黑人士兵一见,更加肆无忌惮地尾随而来;那女子慌不择路,走进了一条昏暗的小巷里。
色胆包天的黑人士兵几步赶上,一手从后面搂住女子的腰,一手伸进她的旗袍里乱摸一气。
女子下意识地大声呼救起来,这声音惊动了小巷里瑞记理发店的小学徒;他抬眼望去,便明白发生了什么事;随即抄起一根门闩冲过去,狠狠地打在黑人士兵的背上。
黑人士兵吃痛松了手,便和小学徒扭打在一起;这下又惊动了理发店的老板周苏,在他们师徒两人的合力之下;黑人士兵被打得抱头鼠窜,转身便逃。
惊魂未定的女子就此匆匆离去,可是义愤填膺的师徒二人怎肯就此罢手?他俩一边追打,一边喊着抓流氓。
跑出小巷后,路上不少中国人听到喊声,也加入了他俩的队伍;黑人士兵向街边岗亭里的葡籍警察求救,这才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周苏师徒俩被抓的消息很快便在澳门传得街知巷闻,激起了很多华人的怒火;数百名群众聚集到瑞安警署门口,要求放人。
警署的署督不仅拒不放人。而且还出言威胁恐吓堵门的群众;不料华人越聚越多,到天黑时分已经达到数千人。
“放人,放人!”听到这震耳欲聋的高喊声,署督吓得面无人色;他一边让手下关上警署的铁门,一边又打电话向警察总署求救。
警察总署派来的救兵被群众挡在外围,无法通行;几名葡籍警察当街开枪,一名车夫中弹伤亡,好几名无辜者受伤倒地。
数千华人群情激愤,一拥而上,沿街居民也纷纷加入其中;他们以砖头、瓦块、棍棒为武器,打得葡籍警察们落花流水,四散奔逃。
事件迅速发酵,瑞安警署被围了整整一夜,水泄不通;至29日凌晨,澳门60多个华人公团各自组织队伍打着团旗,前来增援。
警察总署派来一辆运送食品的汽车,照样被堵,原路返回。
瑞安警署里的华人探长刘康善见此情形,隔着门对群众高喊道:警署里的兄弟们饿了,总署是派一个中队过来换班的;请大家不要阻挡,还是早点散了吧。
他的话音未落,便招来了群众们的一片怒骂声:你还是不是中国人?你的良心让狗吃了吗?不放人,我们绝不散!
刘康善气焰愈加嚣张:总署命令,殴打葡国士兵的暴徒,一定要从严审判;想要放人,哼,别做梦了!
回答他的是铺天盖地的砖石、瓦块、臭鸡蛋和烂菜叶子,刘康善只得狼狈转身逃回警署内。
送食品的汽车被堵回去之后,公团的各位负责人进行了一番商议,他们预料警察总署不会就此罢休,会再次派出军警走水路而来。
于是他们派出团众前往瑞安码头拦截,不出所料,两艘汽艇满载着葡军士兵很快就出现在码头边。
那些士兵刚刚登陆上岸,就被团众们围得水泄不通,葡军中队长弗利中校张牙舞爪地拔出手枪,可团众们却毫不畏惧,一步不退。
眼见僵持不下,气急败坏的弗利悍然下令开枪,士兵们乱枪齐发,可怜赤手空拳的团众们猝不及防,纷纷倒地,一场死亡47人,受伤13人的大血案就此酿成。
令人发指的是,葡军将团众们的尸体抬上船然后运走,中途丢进海中;在毁灭了罪证之后,他们还无耻地对外宣称:自己是在执行任务途中受到乱党歹徒的袭击,被迫自卫。
如此弥天大谎,岂能掩人耳目?如此血腥屠杀,岂能吓倒英雄?上万群众冲破军警的阻拦,齐聚前山广场为死难烈士举行追悼会,澳门各界代表纷纷登台演讲控诉澳葡当局的暴行。
一时间闻者伤心,听者落泪;整个澳门群情激愤,民众们迅速行动起来,示威游行,发放传单,呼喊口号;所有公团一致呼吁全澳华人:罢工、罢市、罢课!
不少华人离开澳门来到香山县,这香山县就是今天的广东省珠海市,澳门当时原属于香山县。
如此一来,澳门人心惶惶,百业萧条,几近瘫痪状态;可是澳葡当局竟敢倒行逆施,不仅宣布了戒严令,还下令解散公团,不许华人离开澳门去香山。
关键时刻,各公团负责人团结一心,他们一方面针锋相对地向澳葡当局提出取消戒严令,一方面联名致电广东军政府,请求派兵入澳,保护华人生命安全。
为了能够尽快解决问题,他们还推举陈根生、梁二侠为代表,赶赴广州面见非常大总统孙中山和军政府外交部长伍廷芳。
孙中山闻讯之后,拍案而起,勃然大怒:澳葡当局如此暴行,视我同胞之生命如同草芥,军政府断然不会坐视不理。
孙中山之所以如此愤慨,不仅因为他是一位爱国领袖,也因为他本身就是香山县人,对于澳门的历史,他可谓是了如指掌,澳门血案让他陷入了沉思之中:
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远涉重洋来到亚洲,首先占据了印度;随后又于明朝正德年间,派出舰队来到珠江口外的屯门岛,与中国进行所谓的香料贸易。
这种贸易只是个幌子,殖民强盗很快就露出了其掠夺本性,他们在屯门岛擅自建屋,修筑炮台,劫掠百姓,侮辱妇女,激起中国军民的坚决抵抗。
1521年至1522年间,明军两次与葡军交手均大获全胜;殖民者被迫离开广东,沿闽浙一带海域实施海盗掠夺行为,后遭到明军的围剿,再次逃到广东。
眼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葡萄牙人通过向广东官员行贿,于1553年获得了在澳门停泊商船和上岸活动的权利。
此后,葡萄牙人从1572年开始向明朝政府缴纳地租,租用澳门;至鸦片战争后的1849年,他们见清政府软弱可欺,于是便趁火打劫:他们不仅扩大了实际的控制地界,而且还废除清政府驻澳海关,不再缴纳地租,更于1887年以威逼利诱的手段,迫使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从此夺取了澳门的管制权。
想到这里,孙中山感慨地对伍廷芳和两位代表说道:南宋末年,文天祥曾写下“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诗句。
这零丁洋也叫伶仃洋,就是位于珠海、澳门和香港之间的珠江口海域;澳门在西,香港在东,两地隔零丁洋相望。
就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香港和澳门竟然落入列强之手,成为孤悬于海外的孤苦伶仃之地,难道真的是因此名,而一语成谶不成?不,绝不,一定要誓雪前耻!
在孙中山的指示下,广东军政府于6月1日照会葡萄牙驻广州领事馆;明确表示澳门血案应由澳葡当局承担全责,而广东军政府也将对此采取相应措施。
变生肘腋,功亏一篑照会过后,军政府调派两艘鱼雷艇驶向澳门前山港水域,又派出一个精锐营的兵力赶往前山协防,与海军水陆呼应,以此震慑澳葡当局。
广东各界也开始行动起来,在广州东园召开了两次国民对葡大会,迅速拟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通电全国抗议澳葡当局的暴行,呼吁军政府采取军事行动,以武力收回澳门;为受害华人家属募捐,为跑到香山的澳门华人提供工作机会,呼吁海外华人不要前往澳门做工。
广东军政府随即向葡国领事馆提出了三项要求:葡军黑人士兵全部撤离澳门,对受害者予以赔偿和道歉,根绝澳门赌业和鸦片买卖。
不料葡国领事馆狂妄至极,他们宣称开枪是为了镇压所谓乱党,纯属葡国内部事务,中国政府无权干涉。
此语一出,全国上下迅速掀起了反葡高潮;广东军政府再次派出三艘舰艇,将澳门团团包围;只等一声令下,就要武力收复澳门。
澳葡总督史利华被迫宣布取消戒严令,并请中国同盟会澳门分会居中调停,使澳门各公团能够尽早复工复学复市。
史利华对撤走葡军黑人士兵,以及对受害者的赔偿道歉只字不提,澳门分会因此拒绝出面调停。
广东军政府于6月10日再次向葡国领事馆发出照会:除了之前的要求外,还提出了严惩肇事者和杀人凶手。
澳葡当局不见棺材不落泪,他们在香山闸门附近增加兵力,又在青州山顶挖掘工事,构筑炮台,并急电驶往上海的毕地利号军舰返回澳门。
色厉内荏的澳葡当局甚至先后于6月13日和15日,主动向广东军政府的舰艇发起了攻击,结果被军政府的部队打得大败而回。
正当一切都如火如荼地顺利进行着,与孙中山政见不合的广东军政府陆军部部长陈炯明,于6月15日深夜在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的支持下,发动了武装叛乱。
变生肘腋,孙中山好不容易才脱离险境前往上海,组织讨逆军讨伐陈炯明;澳葡当局侥幸逃过一劫,收复澳门的大好良机也就此功亏一篑。
但澳门人民反抗澳葡当局的斗争并未就此停息;长期的罢工、罢课和罢市,导致澳葡当局焦头烂额,无计可施。
澳葡当局最终被迫决定对死者赔偿抚恤金,为伤者承担医疗费用;释放周苏师徒,取消乱党之名,允许各公团公开活动,一场惊天血案至此落下帷幕。
20多年后的抗战胜利之际,收复港澳地区本来已经提上了蒋介石政府的议事日程;可是国军在战场上的一再失利,导致蒋介石不敢也不愿得罪英、葡等国,收复港澳的计划就此搁置。
数百年来,中国人民从未忘记飘零于东南海角的港澳地区;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所写的《七子之歌》,就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心声,读来令人热泪盈眶,感慨万千。
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政府并未急于收回港澳,这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历史因素有关。
建国之初,我国采取了一边倒的联苏抗美外交政策,美国及其盟友为此对我国实行了长达22年的全面经济制裁。
有鉴于此,已经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港澳地区,也就成了我国所保留的与世界沟通的对外窗口。
中国政府从60年代开始,对澳门的实际控制力与日俱增;尤其是1974年葡萄牙国内发生巨变之后,澳葡当局完全成了名义上的摆设。
邓公于1984年明确提出以“一国两制”方式解决澳门问题,中葡两国政府经过磋商,随后于1988年正式推出《中葡联合声明》。
通过这项声明,我国最终于1999年12月10日正式收复了澳门主权;澳门这颗海外遗珠,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来自: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澳门概况》
2,简书网:《百件文物说党史096》
3,凤凰网:《“五·二九血案”:华妇受辱,险致武力收回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