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一对新人向党承诺誓与密码共存亡,保守机密不惜跳海身亡

子青说历史 2025-04-18 17:39:48

前言:

提起上个世纪的中国,映入大部分国人脑海中的第一个关键词几乎都是——战争。

没错,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整个华夏大地都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遍地是狼烟,遍地是华夏儿女洒下的鲜血。

然而战争不只有真刀真枪的战争,也有隐蔽战线的战争,那些隐于人群中,甚至是敌人队伍中的先烈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信仰。

为此他们可以付出一切,哪怕是一家人共同慷慨赴死,也要做到无愧于自己的初心,无愧于自己的信仰。

苦难中盛开的姐妹花

1923年在河北省静海县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一个叫董健民的小女孩出生了,成为了这个家里的第三个女孩。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多么富裕的家庭,董健民两个姐姐都不曾享受过掌上明珠的待遇,她们是苦难中顽强拼搏的姐妹花。

好在贫穷并没有更多地限制了她们的眼界,她们很幸运地拥有了一对开明又有远见的父母。

将年幼的董健民托付给了孩子们的叔叔董秋斯教育,这样一来年幼的她才没有因为贫穷而失去了继续学习文化的机会。

董健民的这个叔叔不仅在她辍学后提供了一个读书学习的机会,更是成为了她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

董秋斯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党员,在叔叔的耳濡目染之下,小小年纪的董健民和两个姐姐也逐渐对革命圣地延安产生了向往。

后来,在叔叔的安排和帮助下,董健民和两个姐姐一起收拾了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南下的队伍。

这一路上他们追随着抗日救国的脚步,一路上克服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经历了重重考验。

1940年这三个姐妹花手拉着手,一起走到了她们梦想中的延安,对于她们来说,此刻她们才终于找到了信仰。

考虑到姐妹几个年纪还小,组织上没有马上安排她们开始工作,而是让她们进入了当时的陕北公学继续学习。

董健民也没有让大家失望,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很快成长起来,在17岁这一年就成为了一名正式党员。

来到延安的第二年,董健民凭借自己在陕北公学的出色学习成果,获得了被调往党中央机要科工作的机会。

年轻的董健民成为了机要科里最年轻的面孔,却从未因为年纪小而在工作上落后于其他人。

在这个全新的岗位上,董健民和其他同志们一样,虽然不配拿起枪来和敌人正面较量,但是情报工作、信息工作是重要的战场。

在这里,电台就是她最重要的武器,她要用无线电插进敌人的心脏,获取情报,她可以没有很好的拳脚功夫,但是这不会影响到她成为一名出色的战士。

姐妹三个在来到延安之后也是继续着她们一直以来的相处模式,互相激励,一同成长。

这三朵在贫瘠的土地上开放的花朵,如今在移栽到延安后,依旧绽放着属于他们的光彩。

志同道合的爱人

在党中央机要组的日子里,董健民不但收获了为信仰奋斗的工作机会,更是在这里遇到了与自己拥有共同理想信念的爱人——钟琪。

同为机要组的成员,每天在一起工作,一起奋战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份工作的意义。

从他们决定结为夫妻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对于彼此来说,就不仅仅是并肩作战的战友,还是生死相依的爱人。

1942年两个年轻人在延安的枣园正式举行了婚礼,说是婚期,但是并没有太过于铺张浪费。

一方面是因为在当时的延安,物资还很匮乏,同志们在举办婚礼的时候,并不会像我们想象中的中式婚礼。

那时候很多同志们的婚礼都是简单地举行一个小的仪式,和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吃顿简单的便饭,就算是见证了一对新人的幸福时刻。

而另一方面原因则是共产党人崇尚节俭,反对奢靡浪费,所以大家的婚礼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一切从简。

决定爱情和婚姻是否幸福和长久的从来不是婚礼的形式和排场,两个人三观一致、志同道合才是长久婚姻的关窍。

董健民和钟琪的婚礼是在一个简单的窑洞举办的,窑洞的布置或许只能用干净整洁来形容。除了来参加婚礼的人们脸上真诚的笑容,也许只有墙上和窗户上的几个用红纸剪的喜字可以算得上喜庆了。

但是这并不会影响到这对年轻的夫妻,在二人说出结婚誓词的时候,两人不约而同地选择用“誓与密码共存亡”替换掉了那些类似白头偕老的海誓山盟。

对于他们来说,从他们选择走上这条革命的道路开始,就已经做好了随时为信仰而付出生命的准备。

与爱人白头偕老当然也是他们想要的结果,但是如果有一天,他们需要做出选择,是追随爱人共赴黄泉和独自留在人世间,一个人去实现两个人的理想时,他们清楚地知道该如何选择。

更何况他们不是普通的夫妻,他们是党员、是战士,他们的生命中不只有爱情,还是使命和信仰。

长期从事情报相关工作的董健民和钟琪这夫妻俩比任何人都清楚密码对于我们党的重要性。

那不仅仅是情报工作者的命,更关系到前方战场的战况,关系到我们党和军队的生死存亡。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密码就是他们比生命还要重要的东西。

把对密码的感情放到自己的婚礼誓词当中或许算不上是常规意义上的浪漫,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能够以夫妻的身份一起守护密码,就是最浪漫的事。

共赴新的战场

婚后的董健民和钟琪这对年轻的小夫妻一直在延安工作,凭借他们过硬的工作能力,屡次立功。

在那个年代,信息技术还不够发达,除了短距离可以用有线电话传递信息之外,无线电是唯一可以远距离传递信息的科技手段。

所以一个可以熟练掌握电报相关技术的报务员无论是对于战争中的哪一方来都非常重要,他们的重要性不亚于密码和电台。

虽然他们看不见对面的敌人,但是他们从未停止和敌人的战斗,甚至对于董健民和她的战友们时时刻刻都身处于战场。

他们需要二十四小时轮流守在电台旁边,时刻保证有人可以接收来自远方同志的消息,或者是从嘈杂的信号中找到敌人的信号,截获敌人的阴谋。

董健民虽然很年轻,但是她的一双耳朵却是非常厉害的存在,靠着她的这双耳朵和她的细心,她多次从耳机中捕获到了敌人微弱而不易察觉的信号。

正是因为有了她和许多同样奋战在这片战场上的同志们,我党的军队得以及时根据获取的情报调整作战计划和战略部署,避免了很多的损失和伤亡。

1945年9月,持续了14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宣告胜利,随着波茨坦公告的发表以及日本天皇在广播中宣布了投降诏书,这场旷日持久的抗日救国之战终于结束了。

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用鲜血铺成了这条通往胜利的道路,然而战争却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就在国人们都以为战争终于结束了,崭新的中国即将重新登上世界舞台时,内战爆发了。

蒋介石一边假意和谈,协商建国大业,另一边却在暗地里联合美国人用飞机快速向解放区前沿阵地运兵备战。

在阴谋败露之后,蒋介石试图将破坏和谈的罪名扣在我党头上,最终却没能如愿,恼羞成怒之下,不仅公开宣战,更是将黑手伸向了其他民主党派和党外民主人士。

面对蒋介石的阴谋诡计,我党不得不提前做出应对,建立中共中央北方局就是势在必行的任务之一。

既然要成立北方局,那么势必是需要像董健民夫妇这样的谍报人才,很快他们夫妇便接到了组织上的任命,要求他们夫妇马上北上。

此时,两个人已经有了一个2岁的孩子,是带上孩子一起北上,还是将孩子留在延安交给后方的同志们照顾呢?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们夫妇还是决定带上孩子,一家人一起奔赴新的战场。

战争已经打响,后方的同志们也很艰难,不想给同志们添麻烦是一方面原因,不想骨肉分离也是一方面原因。

董健民亲手整理好行囊,为了掩护最为紧要的机密文件,她机智地将他们收好藏在了孩子的身上,随后和丈夫一起抱着孩子踏上了新的征程。

为信仰慷慨赴死

为了掩盖身份和行踪,在多番探讨行动方案后,董健民和丈夫最终选择了走水路从大连乘船赶赴东北战场。

可是他们没想到,无论他们再怎么小心还是会有意外情况发生。

哪怕他们已经精心地做了伪装,乔装改扮成普通老百姓,辗转多地才登上这艘船,还是没能躲过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捕和追杀。

当时几乎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无法避开国民党的严密盘查,甚至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因为所谓宁可错杀不可错放的理由无辜枉死。

董健民夫妇搭乘的船只在今年入渤海后,也被海上巡逻的国民党发现了,一阵乱枪过后逼停了船只。

眼看着马上就能和东北的同志们接上头,却在此时此刻出了岔子,而且优势在茫茫大海之上,根本没有任何逃脱的可能。

而且年幼的孩子也在刚刚的乱枪中被弹片伤到了,密码本就藏在孩子身上,一旦有人搜身密码本就会暴露出来。

哪怕是他们两个大人能够应付得了敌人的盘查,一到他们搜到了孩子身上的机密文件,不仅他们一家人都难免遭到审讯折磨,更是会让党组织蒙受巨大损失。

眼下的情形根本没有给董健民夫妇留下太多的思考时间,逼停船只后敌人马上围了过来。

穷凶极恶的敌人实枪实弹地冲到这艘船上,逼问船上有没有共产党,每一个人都躲不过严密地盘查。

就在这时,董健民看了看抱在怀里的孩子,转头和丈夫对视了一眼。

只是一眼,两个人就都读懂了彼此的想法,为了保护好绝对不能落入敌人手中的机密文件,也为了不连累船上的其他无辜群众,他们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听着刚满2岁的孩子因为受伤和惊吓发出的痛苦又惊恐的哭声,他们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的疼,但是他们别无选择。

他们不愿意孩子落到敌人手中遭受折磨,更不能让孩子身上的机密文件暴露出来,一家人共赴黄泉似乎已经是这种绝境下唯一的选择了。

趁着敌人还没有盘查到他们夫妇俩这里,丈夫钟琪瞅准机会拉过抱着孩子的妻子董健民,一家人抱在一起投身大海。

翻滚的巨浪很快就吞噬了这一家三口,面对汹涌的海浪,敌人没有选择下水继续追捕,只是朝水里一阵乱枪扫射。

就这样,董健民和钟琪这两位坚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壮烈牺牲在了汪洋大海之上,带着他们的孩子,一家人到死都没有放开彼此的手。

而被他们藏在孩子身上的机密文件也和他们一家人一起永远地沉入了大海。

结语

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战火中艰难求生的旧中国,新中国已经是傲立于世界之林的存在。

而那些倒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先烈们,看着如今的中国,想来如今也能够含笑九泉了吧。

其实,像董健民和钟琪夫妇这样的先辈还有许多,他们虽然不是战场上手刃敌人的铁血战士,可在他们的战场上也是英雄的存在。

尽管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没有机会留下他们的真实名字,甚至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存在的痕迹,但是人民会记住他们,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人民英雄。

来自:

董健民:举家赴大海 忠魂化精卫 2021.06.04 人民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