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刘老先生赚了点小钱,此后便有些得意洋洋,更觉得老家的“糟糠”之妻已经配不上自己。
于是,他为了能娶年轻漂亮的情人而抛妻弃子,后来便过起了与新欢的风流生活。
时光一晃三十年,情人离去,家财耗尽,老无所依的他带着一身病痛回到儿子家门口。
原本期望能得到儿女的赡养,却没想竟被大儿子当场轰出家门。
清晨,刘全德和妻子张琳准备好拜年礼物,打算走亲访友。
张琳刚推开大门,冷不丁被门口一幕吓得大叫。只见一位身形佝偻的老头儿,手里拎着一根粗麻绳,正往门梁上搭。
“这不是要寻死吗?”张琳惊讶不已,招呼丈夫快来看。
刘全德赶忙走上前,一看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大过年,谁家门口摆这样的场面?“这是在闹什么幺蛾子?”
刘全德压抑着怒气,但老头儿倒是不慌不忙,反而见儿子来了便就势哭喊:“你们不孝!我是你爹!你们就是见死不救,还是不是人?”
此话一出,刘全德再也忍不住,冲上去将老头儿推到一边。
“我早没爹了!”刘全德大喊,脸色铁青,扬手挥去。
张琳赶紧上前拉住丈夫,劝道:“别闹了,过年图个清静。”
但老头子躺地上不依不饶,哭嚎起来:“我也是为了你们啊,老来无家无地,想在家享点清福都不让?”
这一声嚷嚷,邻居们都围了过来,指指点点。张琳连忙把丈夫拉回屋内,匆忙把门关上。
围观的人群里,有人认出了刘老先生,这不是当年抛妻弃子的刘老头吗?
三十年前他红火得很,带着家产跑了,连个锅碗都没给老婆孩子留下,如今是人财两空,跑回来蹭养老。
三十年前,刘老先生还算是村里的一号人物。那时他凭生意头脑攒下不少积蓄,还在县城开了家饭馆,村民眼中的他风光无限,走路都带着风。
刘家当时日子虽不富裕,但一家人团聚,生活尚算安稳。
生意赚得风生水起后,刘老先生渐渐不再回家,生活费也越给越少,甚至干脆不再寄钱。
妻子张老太忍着疑惑和担忧,独自操持家中事务,抚养三个孩子,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只为能让孩子们有饭吃。
刘老先生并未因此愧疚,没过多久,张老太打听到真相——刘老先生在城里另有新欢,天天吃喝玩乐,甚至公然与一位被称为“春姐”的熟人过上了“夫妻生活”。
张老太心里一横,回家便找刘老先生摊牌,“你不回归家庭就离婚,别耽误我带孩子。”
最终,刘老先生果断选择了情人,与“春姐”远走高飞。张老太留在村里,带着三个孩子过着清贫但自强的日子。
张老太没了丈夫,生活只能靠娘家人的帮扶度日,她每天要下地干活,夜里还要剥棉花挣钱。
即使这样,她也咬牙将三个孩子一一拉扯成人。村民们也心疼她,每每提起她独自一人抚养孩子的事,总是满怀敬佩。
即使生活艰难,张老太也从未对丈夫抱怨过,只是对孩子说:“咱靠自己,不指望别人。”
时光荏苒,三个孩子渐渐成家立业,日子逐渐好转,张老太原以为这份辛苦终于得以告一段落,却未曾想丈夫竟会以这样的方式回来。
刘老先生此时已是年过七十,曾经在县城风光无限,如今只剩下两袖清风,情人也早已离去。
“你们难道真想让我老无所依?”刘老先生见没人管自己,哭喊着跑向电视台求助,还绘声绘色地向调解员描述自己被孩子打得鼻青脸肿。
调解员心一软,带着他来到刘全德家门口,准备协调一番,谁知家门一开,迎接他们的却是张老太冷冷的一句:“不认识这个人!”
调解员愣住了,刘老先生坚持表示自己三十年来并未有错,所有责任都是张老太的误解和“逼迫”。
张老太冷笑一声,“如果我不逼你,你会回头看看这几个孩子吗?”围观的邻居也纷纷摇头叹息。
调解员试图让双方和解,提出让刘老先生搬去敬老院,由孩子们出部分费用,但刘老先生强烈反对,嚷道:“我有我的宅基地,凭什么不让我住!”
张老太忍无可忍,指着地说:“当年离婚时,你净身出户,宅基地早归我名下,你若想要回来住,是不可能的!”
调解员见此,转向刘全德,试图让他考虑父亲的要求。
刘全德眉头紧锁,缓缓道:“他三十年前抛下我们,如今却要我养他?这么多年,我娘在地里受苦,日夜操劳,他在哪里?村里谁不知道?要不是我娘,我们兄妹早饿死了!”说完,他转身走进屋,留下刘老先生一脸怨愤。
刘老先生无奈,只能以地为席,继续哭喊:“我是你们的父亲,你们这样做,不怕天谴吗?”围观的村民们不禁议论纷纷,有的摇头叹息,有的冷嘲热讽。
面对这样的场景,刘老先生却毫不动摇,见村民中无人站在他一边,竟然跑到路边货车前嚷着要自尽。调解员和村干部连忙劝解,才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此时,村支书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可以尝试让孩子们承担敬老院的费用,为刘老先生安置一个落脚点。
但刘老先生捂住耳朵大喊:“我就不去!我不去!”
调解员无奈:“您年纪大了,总要为自己留下点好的,闹到这地步,谁都不好受。”
刘老先生置若罔闻,只是嚷道:“这是我儿女的责任!赡养我是他们的义务!”
最终,调解员和村干部见刘老先生情绪激动,决定暂时中止调解,劝其离开先给孩子们一些空间。
刘老先生失望地离开了,但这件事却也并没有到此结束。
这个故事或许给了旁观者更多思考:在现代社会,家庭的伦理关系已不再简单,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究竟应如何履行?
刘老先生显然没有尽到自己养育儿女的责任,如今风烛残年的时候再回来,以亲情和血缘为理由,想让子女们给他养老,这显然对子女们不公平。
人生百态,如果能够从一开始就反思自己,避免行差踏错,或许也不至于落到孩子们都不待见的地步。
参考资料:
“流浪老汉”想回家------河南公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