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5月7日凌晨,哈尔滨铁路巡道工人在偏远的铁轨旁发现了一具被火车碾压的年轻女尸。
她是谁?为何会独自出现在这荒无人烟的铁轨上?是意外,还是他杀?
在长达两年的侦查中,案件的真相却始终难以触及。
当最终真相大白的时候,人们才发现,原来凶手竟然一直就在警方眼皮底下。
那天凌晨,铁路公安处接到报案电话时,值班的副大队长老丁刚刚端起一杯凉透的茶。
“又是一起铁轨事故吧?”他放下茶杯自言自语道,这样的事件在当时并不少见。或许是醉汉深夜误入铁轨,或者是生活绝望的自杀者。
但当老丁赶到现场,寒风中那具冰冷的女尸立刻引起了他的警觉。她的衣着单薄,而哈尔滨的五月夜晚依然寒意逼人。谁会在这样的寒夜轻装出行呢?
更重要的是,这片铁道位于荒郊野岭,最近的村庄要翻过两座山。
“自杀?她怎么可能走这么远来寻死?”老丁皱起眉头,这起案件显然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现场的线索寥寥无几,铁轨上没有明显的血迹或拖拽痕迹,而女尸的颈部却有一条深深的勒痕。
老丁心中已有了初步判断,这名女子绝不是死于意外,而是他杀后被抛尸伪装成铁轨事故。但是谁会如此心狠手辣?又为何将她弃尸于此?
这起案件很快引起了上级的重视,一支由老丁负责的专案组迅速成立。侦查工作从火车排障器入手,调取了当晚经过该路段的所有列车信息。
奇怪的是,所有火车的排障器上都干干净净,没有任何人体组织的痕迹。
几天后,铁路段传来消息,发现2015号货车的第七和第八节车厢下有血迹残留。
这让案件有了新的转机:死者并非被火车意外撞死,而是被人从列车上抛下后碾压致死。
紧接着,老丁带领手下对2015号货车的4名乘务员展开调查,但结果却让人失望。
这4人当晚擅离职守,在车头闲聊,他们甚至连后方车厢发生了什么都毫不知情,案情似乎陷入了死胡同。
但就在这时,法医老向的发现再次为案件注入了新希望。他在女尸的衣物夹层里找到了一封残破的信件,上面的字迹潦草不堪。
信中提到一个名字:“韩国栋”。
更奇怪的是,信中还透露出死者与这名韩国栋有书信往来,这成了专案组手中唯一的线索。
“韩国栋……这可不是一个稀有的名字。”老丁眉头紧锁。
警方随即展开了大范围的排查,遍布全国的铁路系统、各个分局、相关单位,共筛查了27名叫“韩国栋”的人,但调查一个接一个地陷入死胡同。
就在案件几近停滞之时,一封来自山东淄博的电报带来了新的线索,死者的身份终于得以确认,她名叫黄莲妹,年仅19岁。
黄莲妹来自一个贫困家庭,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她希望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信中所提到的“韩国栋”答应帮她安排工作,并派“外甥”接她去上班。黄莲妹信以为真,孤身踏上了北上的火车。
警方找到的真正的韩国栋却声称自己早在一年多前就调离了原来的岗位,从未与黄莲妹有过联系。这意味着有人冒充韩国栋与黄莲妹通信,将她引诱到哈尔滨。
案件再次陷入僵局,两年来,专案组不断在铁路系统和周边地区进行调查,却始终未能找到突破口。
正当老丁感到一筹莫展时,笔迹专家老邹的发现了关键。
有一天,老邹偶然在铁路局的房产办事处看到一封保证书,上面的字迹与信件中的笔迹极为相似。
进一步比对后,确认写信的假“韩国栋”正是铁路局内的一名瓦工——邱某。
“邱某,就是你!”当老丁带人冲入邱某的住所时,他显然已经察觉到事情败露,试图逃跑。
但警方早已封锁了他的退路,被捕后的邱某供认了他的罪行。
原来,他在一次偶然机会中截获了原本寄给韩国栋的信件。
信中附有黄莲妹的照片,邱某见到照片后心生邪念,他冒充韩国栋,写信引诱黄莲妹前来东北,假意帮她安排工作。
黄莲妹抵达哈尔滨后,他将她骗上2015号货车,原本打算在偏僻的地方对她实施侵犯。
然而黄莲妹察觉到不对劲,拼死反抗,情急之下,邱某将她勒晕后抛下火车,企图掩盖罪行。
随着案件的真相水落石出,黄莲妹的家人终于得知了她不幸的遭遇,然而这个年轻女孩的生命再也无法挽回,而邱某也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案件告破后,老丁却久久无法释怀。
“这么多年了,凶手竟然就在我眼皮子底下。”他自嘲地说道。
破案的喜悦被无尽的遗憾取代,黄莲妹的命运令人唏嘘不已。
如今,尽管科技飞速发展,各类案件可以通过天眼、DNA等技术迅速侦破,但人心的复杂与险恶,依然是最难防范的隐患。
或许,时代变了,但“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教训却永不过时。
那些带着美好憧憬离开家乡的年轻人,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女孩,更应警惕各种貌似美好的诱惑。
正如老丁在最后一次向团队总结时说的那样:“这世道,哪怕再难过,也千万别信那些天上掉下的馅饼。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潜伏在阴影中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