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四位久违的老同学突然造访,这一周的欢聚时光让我花费了两万元。在他们离去后,我回到家中发现微信账户中分别收到了他们每人归还的一万五千元。这个意外之举让我瞬间意识到,原来他们此行的目的并非单纯游玩,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间接向我寻求资金援助,却碍于面子难以启齿。对此,我心里泛起一丝不悦,但又觉得直接质问显得过于生硬,于是决定暂时搁置此事,回归正常生活。
然而,这件事如同一块石头压在我心上,挥之不去,使我内心颇感不安。数日后,一个陌生电话打破了平静,对方声称是其中一位老同学的朋友,并透露这位老同学正面临经济困境,亟需借款度日,想询问我是否愿意伸出援手。
面对这样的请求,我的心情复杂难言,一方面对老同学们这种曲折的求助方式感到不满,另一方面,我们曾共享青春年华,那份深厚的情谊让我无法坐视不理。最终,我选择了慷慨解囊,但同时,我也决定坚守自我原则,以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
因此,我提议每位借款的同学都必须签署一份详细的借款协议,明确记载借款数额、偿还期限及还款方式等内容。这个要求让几位老同学略显尴尬和不满,但我坚持己见,不肯妥协。经过一番沟通,他们最终接受了我的条件,签署了协议,并顺利得到了所需的资金支持。
几个月过去,按照约定,他们逐一按时偿还了借款。当最后一笔款项到账时,我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既有帮助朋友后的满足感,也有对自己处理得当的安心。虽然这次经历带给我一些烦恼,但我依然选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因为昔日同窗的情谊无法割舍。
这件事情教会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提供援助之时,坚守原则至关重要,不能轻易被他人的情绪左右,更不能让自己陷入被动境地。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既帮助了他人,也保护好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