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贺的广为流传的组诗《南园十三首》中,有一句“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得到了广为流传。
诗句中的“凌烟阁”,曾经只是唐代长安城皇宫内的一个不算起眼的小楼,但是在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缅怀那些曾经陪他征战天下的功臣们之时,李世民下令将凌烟阁重新修建,用来放置那些功臣们的画像以作纪念。
这份荣誉成为了作为臣子能够得到的最高荣誉,而凌烟阁也在今后成为了功臣的象征。
既然是荣誉,那么自然是有先后之分,凌烟阁中画像的排列顺序也就有了大讲究,而李世民不愧为一位杰出的皇帝,他大手一挥就将排列的顺序定好,而那些功臣们看到李世民的处理方式后,也是都拍手叫好。
那么凌烟阁中画像的排列顺序到底是怎么排的?又为何这么排呢?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若想清楚凌烟阁中画像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就要先明白画像的排列顺序。
在凌烟阁中,一共有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由唐代大画家同时也担任过宰相的阎立本所画,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重,画像皆是面北而立的。
这二十四幅画像按照排列顺序,分别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瑾、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
可能很多人会疑惑,在这个排列顺序之中,许多战功赫赫、大名鼎鼎的功臣们排名却并不如人们想象当中的排在高位,就如同秦叔宝秦琼,居然排在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的倒数第一位!
难道真是排在秦琼前面的二十三个人的功劳都比他大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份名单排列顺序也不是唐太宗李世民单纯的按照功劳大小或者个人对他们的喜爱程度所排,而是有迹可循的。
在排列顺序的大方向上,是按照官职大小排列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何长孙无忌被位列二十四功臣之首,而秦琼却居于二十四功臣之末,因为长孙无忌是正一品的司徒,而秦琼却只是正三品罢了。
而在李世民命令修建凌烟阁的时候,曾经跟他一起打天下的二十四功臣当中已经有几人故去了,这几人如何排列可就让为李世民提建议的相关官员大感头痛了。
虽然说死者为大,但是这排名顺序乃是一种荣耀的象征,不可马虎,还要考虑到还在世的功臣们的感受。这些小小的言官们可不敢冒险提建议得罪了他们。
最后还是李世民力排众议,认为这些功臣们皆是亲如手足,怎么会因为这样的事情去生已故老友的气呢?
但是按照官职大小排列的总基调已经定下了,因此李世民就将那些已经故去的功臣们按照逝世时的增官为标准来参加排列。
而一般来说,死后所追赠的官职都会较高,用来表示对该逝者生前贡献的褒奖,这也就是为何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在同等级官职的情况下,逝者排名普遍高于生者的原因。
而若是相同官职、相同爵位的情况下如何排列呢?李世民直接用了最简单的方法——按照年龄来排列。
毕竟长者为尊,那二十四功臣皆是曾经一起大口喝酒、大口吃肉,马背上一起打天下的豪气冲天的英雄,对这些细微末节也不甚在意。
因此,这份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列顺序名单就这样顺利的编写了出来。
背后暗藏的深意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唐朝第二位皇帝,一直以善于处理君臣关系所著名。
而在他晚年年老体衰之时,他命人修建凌烟阁陈立二十四功臣画像这件事,纵然有追忆以前纵横天下的峥嵘岁月这层原因所在,但是作为一举一动都会被天下人注意的皇帝,这个举动又不能单纯的以追忆过去来解释。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选出,既使画像入凌烟阁成为了人臣荣耀之最,每个朝廷大臣甚至后世群臣们都能够从中得到激励,从而更好的为大唐、为李家做长长久久的皇帝保驾护航。
而且还能使朝廷之中各方为谋利而存在的势力集体得到平衡,有利于朝廷的稳定。
原来,就算是曾经金戈铁马的好战友,背后也都有各自的家人,也有人口需要养活,而朝廷之中官职大小与官员各自的职责不同,所需的利益不同也加剧造成了几乎二十四功臣身后都代表了一个势力集体。
或许二十四功臣之间不会去争夺,但是他们身后的势力集体却不见得,蛋糕就这么大,怎么分就要看势力集体的顶梁柱,也就是那二十四功臣在皇帝面前的受宠程度。
若是有人深究,就会发现这个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排列顺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李世民对二十四功臣的态度。
还是拿排名第一的长孙无忌与最后一位的秦琼来举例,长孙无忌身为长孙皇后的哥哥,也是与李世民感情最为深厚的一位,早在李世民起兵征战天下之时就陪伴在李世民左右。
长孙无忌算是李世民的自家人,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李家的势力,因此李世民对其自然是最为宠爱与信任,他身后的李家代表着皇权,自然是势力越大越好,因此李世民毫不犹豫的将其列为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
而秦琼作为武将,虽然战功赫赫,也深受李世民的信任,但是在他背后的势力集体却最为跳脱,时常在朝廷之上搬弄是非,李世民为了制衡这个势力集体,无奈之下只好将秦琼排在最后,以示对他背后势力集体的警告。
果不其然,将这位最大的靠山排在最后之后,秦琼背后的势力集体很快就安稳了起来。
一代明主李世民的私心作为开创“贞观之治”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后人对他的评价都很高,经常被称为是“一代明主”。
李世民被人所称赞的除了实现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盛世的功绩之外,也一直以知人善用、用人不疑、善于处理君臣关系而著名。
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有许多功臣曾经都是站在了李世民的对立面,如李靖原本是隋朝的将领、尉迟敬德是刘武周部将、秦琼是瓦岗山将领……
这些人都为李世民带来过很大的危险,但是最终却都无一例外的被李世民征服。
而李世民却十分大度的不但以阵营不同使命不同的理由不对他们追究罪责,还收服他们为将领,为自己所用。
并且李世民是发自真心看重他们的才干,同时用人不疑,对他们委以重任,甚至将他们引为可以托付后辈的战友,让这些身怀绝技的大才们对李世民死心塌地的卖命。
人无完人,纵然李世民作为皇帝,的确够杰出,但是作为人,李世民还是与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私心的。
就拿武将之中的排名来说,无论是从资历还是从功绩又或是年龄之上,说李靖是第一武将原本是当之无愧的,但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尉迟敬德的排名却高于李靖,这一点让一些不懂李世民的大臣们十分疑惑。
原来,并不是说尉迟敬德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功绩高于李靖,这份排名完完全全是出于李世民的私心。
尉迟敬德曾经数次救李世民与生死悬于一线之间,况且论私交也是李世民与尉迟敬德更加要好,在心里的感情上李世民也更加偏向于将尉迟敬德的排名靠前。
但是李世民也没有动用自己皇帝的特权强行将尉迟敬德的排名提前,而是先找李靖商议过之后才这样排的。
李靖是隋朝老将,有着不世之才,随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过汗马功劳,名将之名早已响彻大唐,甚至就连大唐周边的国家听到李靖之名也是闻风丧胆。
李世民与李靖商议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之时,李靖主动提出排于尉迟敬德之后,一个原因就是害怕自己名声太大,功高震主,另一个原因则是李靖本身就不喜贪功,也很懂李世民的心理,这也是为何李世民愿意与他商议的原因。
结语张居正有这样一句诗“所希垂不朽,勋业在凌烟”。
不管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列顺序有何深意,但是凌烟阁在李世民之后的确成为了激励后世臣子精忠报国、为国贡献的象征之一,也是人臣的荣耀之最。
一代明主李世民到了风烛残年的晚年,回忆起曾经意气风发的峥嵘岁月,那些陪伴自己一路走来的战友们又有几人逝去、几人遗留呢?
将他们的画像留下以供后人瞻仰,给予他们至高的荣誉,或许也是这位老人享受皇帝特权唯一能为他们做的事情了吧。
秦琼功绩主要是在李渊时期,李世民登基后他基本上半退休了,凌烟阁排名时他都逝去好多年了,李世民仍能记得他已经很不容易了
怎么就接官职了?按官职魏征能排第四?李孝恭怎么只排第二?
作者你没读正真的历史吧,你之所以感觉秦琼应该排位很高,是不是看隋唐演义看多了[流鼻涕]。秦琼排进去还是因为他的侠义之心,要不要论战功和贡献肯定排不上。
不懂历史瞎编。秦琼死于贞观十二年,凌烟阁建于贞观十五年,这个时候秦琼已经死了五年,他背后还有什么势力比较跳脱?而且玄武门后秦琼就以旧伤太多为由养病不涉朝政,还跳脱
带兵打仗,能和太宗一较高低的,唯有李靖。武德年间,平定南方和蜀地;贞观时期,大破突厥,生擒突厥可汗。后来被太宗猜忌,收兵权,入阁为相。
殷开山是不是唐僧姥爷?
胡说八道真能编还和李靖商量好了[得瑟][得瑟][呲牙笑]逗比你是穿越过来的嘛?
家谱第五十一祖高士廉排名第六,在大唐军神李靖之前,亲外甥排名第一,说明老祖具有很高的战略眼光。
侯君集:我都造李老二的反被砍死了,不还待在凌烟阁里说明啥?李老二这人功是功过是过这点我服!至于你们说的排序不公平,这没法说,毕竟李二是制定标准的人,人家说的就是标准!
[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那是按 官职品级排都是 同样品级 死了的排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