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经历与崛起
杨坚(541 年-604 年),乃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士,其出身于北周贵族世家之弘农杨氏。其父杨忠,乃西魏、北周之名将,获封随国公。杨坚自幼秉性深沉持重,于太学受教,对儒家经典及兵法皆精通稔熟。在北周武帝宇文邕之时,杨坚凭借赫赫军功与家族之显赫声望,逐步擢升,并因其女杨丽华成为北周宣帝宇文赟之皇后,从而跻身于权力核心之列。
二、代周建隋
公元 580 年,北周宣帝猝然暴毙,年仅 8 岁的静帝宇文阐承继大统。杨坚以国戚之身份辅政,迅疾铲除宇文氏宗室之势力,平定尉迟迥等地方之叛乱。581 年,杨坚接受静帝之禅让,创建隋朝,定都于大兴城(今西安),改元“开皇”。为稳固政权,他废止北周之旧制,推行三省六部制,以强化中央集权。
三、统一南北
杨坚即位之后,励精图治,蓄积国力。588 年,命晋王杨广、大将杨素等率领 51 万雄师南征陈朝。次年攻破建康(今南京),俘获陈后主陈叔宝,终结自西晋末年以来近 300 年之久的南北分裂之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继秦始皇之后第二位达成大一统之皇帝。
四、开皇之治
政治改革
创立“三省六部制”,其影响延绵后世千余年;推行州县二级制,精简地方行政;首创科举制之雏形,打破世族对选官之垄断。
经济措施
颁布“输籍法”“大索貌阅”,清查隐匿之户口;统一货币(五铢钱)与度量衡;广设粮仓,构建防灾体系(如含嘉仓储粮可供全国食用 50 年)。
文化律法
制定《开皇律》,确立“十恶”罪名之体系;倡导节俭之风,抑制佛教过度之发展;组织编修《隋书》等典籍。
五、晚年与争议
公元 600 年,杨坚废黜太子杨勇,改立杨广,为隋朝之速亡埋下隐患。604 年病逝于仁寿宫(死因存疑,有被杨广弑杀之论),庙号高祖,葬于泰陵。其创立的诸多制度为唐朝所承袭,史家赞其功绩“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隋书》),但亦指责其晚年多疑严苛,诛杀功臣。
六、历史评价
杨坚乃中国历史上极具改革精神之君主之一:终结南北朝之乱世,重建大一统之帝国;制度创新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之政治格局;开皇年间户口增至 870 万,国库充盈,为“贞观之治”奠定基础。西方汉学家称其为“中国最被低估之皇帝”,其治理之成就实则超越诸多更为著名之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