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大将张云逸的一生中,有一个夜晚使他终生难以忘怀。
1929年夏,张云逸被派往广西开展工作,与右江农军领袖韦拔群相识。到了这年年底,他们同邓小平等人一起,成功地领导了“百色起义”。
起义之后,张云逸担任了新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长,韦拔群任该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在共同的战斗中,张云逸和韦拔群结下了真挚的革命友情。
1930年11月初,红七军在河池进行整编,原来的四个纵队编为第十九师、二十师、二十一师。
整编之后,奉上级命令,红七军只能分兵作战:张云逸率红七军主力第十九师和二十师北进,韦拔群率领第二十一师,在右江根据地坚持斗争。
夜深了,韦拔群在屋里长久地踱着,沉思着:红七军主力就要离开根据地了,在反动派的重重包围下,今后右江根据地的工作将如何坚持、发展呢?
然而,更使他担忧的是,红七军刚刚建立,在兵员、武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现在上级却让红七军远离根据地,去攻打敌人守卫稳固的大城市,任务非常艰巨,张云逸军长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韦拔群沉思了半夜,终于走出屋外,向军部走去。
“军长,这次红七军要远征,可是困难重重啊,您把二十一师的部队也带去吧。”韦拔群诚恳地说道。
张云逸眼神中充满了感激,握着他的双手说道:“红七军要北上,是困难重重,但红军主力走后,敌人一定会卷土重来的,你的担子也不轻啊……”
不等张云逸说完,韦拔群接道:“不,我仔细考虑过了,红军主力走后,根据地当然会出现更多的困难,但这里有革命基础,我一定能想办法坚持下去。”
经过研究,红七军前委同意了韦拔群的请求,只留下二十一师的番号和一百多老弱病残的战士随韦拔群回右江,其余一千多人都拨给张云逸,编入第十九师、二十师。
部队整编结束后,韦拔群率领一百多名战士,带着一面红二十一师的军旗要返回东兰了。
分别的这天晚上,张云逸带着两个警卫员为韦拔群送行。
路上,他们边走边亲切交谈,从右江的农民运动谈到百色起义,从红七军的建立谈到根据地的建设发展,从革命工作谈到相互间的友谊……
两位战友越谈话越多,越谈越难舍,不知不觉,张云逸已把韦拔群送出了20多里。
望着偏西的月亮,听着远处传来的阵阵狗吠声,想到这一带都是新开辟的游击区,韦拔群不由地担心起军长的安全来了。
“军长,不要再送了,我送你往回走一程吧。”韦拔群劝道。
张云逸笑了:“好吧,我往回走。不过,不用你送,哪有这样来回送的呢?”
“不,这一带不安全,你只带两个警卫员,我不放心。再说我还有不少话要同您谈呢。”不由军长分说,韦拔群拉起军长就往回走。
直到离军部不远的地方,韦拔群才在张云逸的恳求下停下来,依依不舍地同战友告别。此刻,已是午夜时分。
可惜的是,仅仅过了三年时间,也就是1932年10月,韦拔在东兰武篆区被叛徒杀害,年仅38岁。张云逸得知这个消息后,心痛得好多天都没缓过来。
1961年清明节,张云逸回到东兰县,亲自为韦拔群扫墓时,深情回忆了1929年分别时的那个夜晚:“在红军分兵之际,韦拔群同志大公无私,把一个师的兵力拨给我,自己只留下一百多老弱病残,这是多么高尚的风格!其实那时,我已经预料到,敌人会乘红七军主力北上之机,对右江革命根据地实行残酷的‘围剿’,有许多话要对韦拔群同志讲,韦拔群同志也有许多话要对我讲。我们走走停停,完全忘记了时间,但时间不等人,我们不得不分手。”
他流着泪说:“没想到这竟是诀别。韦拔群同志是人民英雄,永远值得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