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月经量变少,可能与以下几种情况有关,你留意了吗?

千金芳 2025-02-11 15:00:15

对于育龄期的女性来说,每个月都来一次月经,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如果哪个月突然不来月经,反而会让女性们感到忧心,而且从临床角度出发,月经是否正常,也能够非常直观地反映出女性的生殖系统是否健康,换句话说,月经状况是否良好,其实直接关系着女性的子宫内膜与卵巢功能是否正常。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女性可能都会存在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每个月虽然都会按时来月经,但发现自己每个月的月经量却是逐渐减少的。

一般来说,月经在正常的情况下,会维持3-7天,但有些女性还不到两天就结束了,而且月经的量也非常少,那么,对于这样的情况,可能暗示是身体出现了哪方面的问题呢?

其实女性出现经量减少的情况,大多与以下这4类疾病息息相关,为了更好的呵护女性生殖健康,大家一定要及早了解相关的健康常识,并做好科学防治。

1.宫腔粘连

大家都知道,女性之所以会规律的来月经,就是因为宫腔里的子宫内膜会产生周期性的脱落,进而形成经血排出,即月经,但如果宫腔出现了一些病变,特别是宫腔发生粘连后,那么子宫内膜虽然能进行脱落,但却会因为粘连,而使得经血不能及时从宫腔里排出去。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会使经血在子宫里不断堆积;另一方面,还有可能沿着输卵管逆流进入到盆腔。

所以,宫腔粘连可能是女性经量逐渐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连续好几个月出现了月经量的改变,那么建议女性们及早去查一下盆腔B超,看一下子宫内膜到底有没有异常,明确宫腔到底有没有粘连,这样才能继续进行后续治疗。

2.雌激素分泌不足

雌激素是女性生殖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元素,它主要是由卵巢分泌的,在维持女性生殖系统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同样的,女性子宫内膜产生周期性的增生与脱落,雌激素也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雌激素分泌出现了不足,那么子宫内膜在生长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明显减少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月经量也就会出现改变,这就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经量减少。

因此,对于雌激素分泌不足的女性来说,在其早期也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月经量来大致进行判断,此外,通过血清中雌激素的水平来判断是否发生存在雌激素水平低下的现象,这样就能进一步识别,从而为后续的治疗奠定基础。

3.卵巢早衰

女性如果在50岁之前就出现了卵巢功能衰退的情况,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因为这暗示卵巢可能发生了早衰,一般情况下,以绝经作为分界点,50岁以后,女性月经不来,就意味着卵巢已经彻底退休了。

医学上,将女性40岁之前出现的长时间的闭经,并且在通过对雌激素水平以及卵泡刺激素监测后发现了异常,诊断为“卵巢早衰”。所以,出现卵巢早衰以后,雌激素分泌不足也可以导致月经量改变,其中就包括了经量减少等临床症状。

对此,女性朋友就需要注意,如果发现有月经量减少的情况,也应该考虑是否有卵巢早衰的情况,建议尽早就诊,从而进行规范的治疗以延缓卵巢早衰。

4.子宫内膜病变

子宫内膜本身出现的病变,也可能会导致经量增多或者减少,比如子宫内膜出现了恶变,在早期由于内膜发生了不典型的增生,这个时候,就不仅会导致经量出现异常,而且整个月经周期也会发生改变。

一些患者可能会在绝经后出现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或者在育龄期出现异常的阴道出血等症状,这些都可能暗示子宫内膜发生了病变,而经量减少也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病变的一个外在危险信号,所以,通过对子宫内膜的影像学检查,也可以得到确诊。

【本图文由“千金芳”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慕秋,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1 阅读: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