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年高三,马上要高考了,他却说看不进书,该怎么办?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2024-03-28 00:01:13

家长提问

我家孩子今年高三,高考近在咫尺,他一直在家学习来着,现在每天都看不进书,还说不想去上学了。怎么办?

孩子前两天模拟考结束后,估完分数自己也哭了。

我当时的感受是孩子又再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压力,让孩子再次觉得”我不好“、”我又要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了“、“我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了”、”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不是我想要的“,感觉孩子也很无助。

当时我和孩子爸爸跟孩子谈志愿的时候,她一开始是坐在椅子上的,后面自己一下爬到高低床的高铺上面去了,不想和我们交流。

孩子本来是学校里的尖子生,本来能去个好学校的,可现在的状况我真的不理解。

心理咨询师回答:

家长,您好!

在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生关口,孩子的突然退缩打乱了所有的节奏,能够感受到爸爸妈妈经历着慢慢的担心和焦虑,希望能找到一招就见效的魔法,尽快让孩子回到正轨。

很可惜,没有这样的魔法。

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需要先去搞清楚,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继而再去想如何帮助他。

在这里,从心理咨询师的视角,呈现一些可能性,希望对您理解孩子有所帮助:

01

【 对失败的恐惧 】

对孩子来说,失败意味着什么?

也许意味着人生面临我不想选的人生可能性。

孩子也知道重大考试对自己人生的重要性,越是成绩好的孩子,对自己的要求越高,对失败容忍的窗口越小。

适当的压力能激发人向上,但过大的压力就会直接压垮。

也许意味着被否定,自尊心受损。

有些否定来自自己,有些否定来自对自己心存期待的父母。

孩子感到自己会让让人失望,想要回避对自己的攻击。

也许意味着沉重的责任。

“我们辛苦工作,都是为了你”、“只有你好好学习,才对得起我”,这里有一份潜台词:“你学习考好是为了我,你学了我才不焦虑,我的情绪需要你负责。”

而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只有能力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孩子无力用自己的容器承担父母的情绪体量。

02

【 只是累了 】

我们常常默认高三的孩子就应该是“996”的学习节奏,“你是高三,不就应该这样吗?”

每个人的身体耐力不同,当身体过于疲惫时,也会影响到情绪和想法,就像是饿了容易发脾气,睡不醒有起床气一样。

由于过往由于心理营养未被满足时留下的不好的感受还在,对未来的未知的恐惧也客观存在,所以孩子在面对学习时会有一些犹豫,而这未必是坏事,而是孩子思考体验,积累自己认知和能力的机会。

就比如跳远时,我们都会后退几步助跑一样,暂时的犹豫,后退,都是在积蓄力量,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我们了解了这些,坚定地去做给孩子补充心理营养的事就好,其余的留给孩子去体验。

03

【 只是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 】

孩子说“我不想上学了”,大多是在情绪失控下说出的这句话,可能只是一种情绪表达,他想告诉我们感受到的压力有多大,无力感有多强,他和他的情绪有多难相处……而并非他真的会去这么做。

父母常常因为字面意思而过度担心,而去跟孩子掰扯这样做该不该,对不对。

而孩子只是想抒发一下情绪,会因为父母“上纲上线”的掰扯,而觉得自己的感受没有被理解、接纳,并因此对父母有所不满。

所以,可以这样帮孩子“厘清”情绪:

你说你不想去上学了,是想告诉我你压力大到无法面对了,是吗?你担心自己考不好了,是坚持很久太累了是吗?你说不想看书,是你想自己安排接下来的计划吗?我能够感受到你的压力和努力。

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到他是学习的主体,他有掌控权,妈妈是来帮助我的,不是来指挥我的。

学习是孩子的事情,如果孩子不主动寻求我们的帮助,我们是不需要主动介入的。

如果我们亲子关系很好,孩子对我们很信任,没有抵触,我们有把握说出来,孩子愿意采纳,我们可以去说。

当孩子经历情绪风暴时,我们表达出我在你身边。并不一定事实改变了什么,陪伴本身就是在帮助。

孩子在面对重大考试时体验的压力,也许远比父母想象的要大。

当这些压力恐惧扑面而来,想要退缩是再正常不过感受。

如果父母能先努力做到“不成为进一步的压力源”,比如反复的催促,不停的讲道理,甚至是指责惩罚,对很多孩子来说就是得到帮助的第一步。

0 阅读:0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