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灭契丹之战:一代女皇为后人指明方向,该如何对付游牧民族

高哥贯通古今 2023-09-30 12:43:01

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历来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为了抵挡游牧民族的入侵,历代的中原王朝可以说是想尽了一切的办法。这其中,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对付游牧民族的手段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下面给大家讲述一下武则天消灭契丹的故事,我们可以通过这件事来体会一下这位女皇在面对游牧民族入侵时,采取的是怎样一种有效的战略手段。

(一)

这场战争发生于公元696年,此时,武则天早已于690年正式登基称帝,所以此时就不能叫唐朝了,只能叫周朝,或者武周。

战争的另外一个主角则是契丹人,契丹这个民族也算是历史悠久,大约在四世纪的时候就在东北地区活动了。到了隋末唐初,契丹人的数量慢慢地增长了起来,出现了很多原始部落,并且慢慢地形成了一个部落联盟。在唐太宗时期,契丹部落联盟的首领大贺氏摩会到长安纳贡称臣。唐太宗封他为部落联盟长。后来,唐朝又封大贺氏的联盟长为松漠都督,并且赐姓李。就这样,契丹就成为了唐朝的一个外藩。

游牧民族是不可能老老实实地始终臣服于中原王朝的。游牧民族一旦壮大起来就会与中原王朝发生冲突,这已经是必然的规律了。

契丹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就多次与唐朝发生冲突,只不过规模一直都不算太大罢了。到了武则天称帝的时代,契丹显然是发展到了一个相当可观的规模,以至于他们开始有想法了。

此时,大贺氏的联盟长是李尽忠,他的名字是唐朝赐给他的,而他的内兄孙万荣也是契丹部落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按照唐朝时期的制度,李尽忠和孙万荣都要受到营州(辽宁省朝阳市)都督赵文翙的统辖。赵文翙这个人性情刚愎,傲慢自大,从来都不把契丹人放在眼里,而且还经常折辱契丹首领,李尽忠等人早就对他憋了一肚子火了。

696年,契丹人由于遭受自然灾害,发生了饥荒。李尽忠等人向赵文翙求救,赵文翙却置之不理,这下契丹人被激怒了,于是,李尽忠和孙万荣联手起兵造反,攻破了营州城,杀掉了赵文翙。随后,他们一不做二不休,正式宣布造反。李尽忠自称“无上可汗”,他们占据了营州城,聚集了数万兵力,向着武周王朝发起了挑战。

消息传到了长安,七十多岁的武则天勃然大怒,她立即传旨,命鹰扬将军曹仁师、金吾大将军张玄遇、右武威大将军李多祚、司农少卿麻仁节等二十八位将领,率领大军讨伐契丹。同时,武则天又派出了自己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来担任榆关道安抚大使,负责后勤接应。

在武周的讨伐大军赶到之前,契丹已经发动了大举进攻,李尽忠、孙万荣率领数万兵马南下攻打檀州(今北京密云),遭到了武周前军副总管张九节的顽强阻击,契丹被迫退却。

随后,曹仁师等二十八将率领大军赶到,一场大战即将展开。

(二)

面对武周的大军,李尽忠和孙万荣开始使用计谋。

当初营州叛乱的时候,契丹俘虏了大约五百周军。现在,李尽忠和孙万荣派了一个契丹人去找这些周军,对他们说:“我们现在连粮食都没了,大家都不想打仗了,等着朝廷大军赶到这里,我们就要投降了。”

他又拿出用米糠熬的粥给周军喝,对他们说:“留着你们,我们没有粮食;杀了你们,我们又不忍心。干脆,还是把你们都放了吧。”

随后,契丹人就把被俘的周军都给释放了。

被释放的周军回到了曹仁师等人的讨伐大军之中,他们把契丹的情况对曹仁师等人说了,曹仁师等人都十分欢喜,以为契丹人真的已经没有粮草和斗志了。这时,出外侦察的周军士兵也回来了,他们报告说契丹一路溃逃,有不少老弱都主动投降,丢下的牛马也都是又老又瘦的,可见他们的粮草供应已经中断了。

于是,曹仁师等人决定轻装前进,全力追击。他们把步兵留在后面,只是带着骑兵追赶。

八月二十八日,周将张玄遇、麻仁节率军来到了黄獐谷(今河北抚宁县一带)。契丹早已在这里设下了埋伏。周军进入了伏击圈之后,契丹大举出击。周军被杀得大败,张玄遇和麻仁节都被俘虏。

随后,李尽忠和孙万荣又利用缴获来的周军印信,伪造了一封书信,称前军已经大捷,要求后军尽快跟上。周军后队燕匪石、宗怀昌等率军急进,结果再次遭到了契丹的伏兵,几乎全军覆没。

契丹军队取得了黄獐谷之战的完胜。

得到了前线失利的消息,武则天立即下令,招募天下的囚犯与家奴中骁勇能战者从军,派出当时最有名的老将军王孝杰为统帅,羽林卫大将军苏宏晖为副将率军十七万征讨契丹。

这时,突厥的默啜可汗也主动找上门来,要拜武则天为干妈,并且愿意帮助老干妈去打契丹。武则天便顺水推舟地册封默啜可汗为左卫大将军,让他出兵。

默啜可汗并没有去和契丹硬碰硬地交锋。他只是出兵偷袭契丹的后方,俘获了李尽忠和孙万荣的妻子儿女。696年十月,李尽忠生病而死。孙万荣成为了契丹的最高首领。

孙万荣面对不利局面毫不气馁,继续挥兵南下。他首先攻克冀州(河北冀县),接下来又攻打瀛洲(河北河间),令天下为之震动。

697年三月,老将王孝杰终于率领大军赶到了河北。孙万荣再一次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且战且退,慢慢地退到了东硖石谷(河北迁安一带)。

(三)

契丹军步步后退,引诱着王孝杰进入了山谷。王孝杰率军进入了山谷,并且冲到了谷外。这时,孙万荣下令全军出击。王孝杰急忙命令士兵摆成方阵迎敌。

周军后队人马都在副将苏宏晖的指挥之下。苏宏晖对契丹人感到畏惧,他以为王孝杰已经战败了,所以就仓皇撤退。王孝杰孤军奋战,很快就难以抵挡,周军大败,王孝杰战死。契丹人取得了东硖石谷之战的完胜。

消息传到长安城,举国为之震动。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武则天作为一个杰出政治家的素质就彰显了出来。契丹人接连击败周军,气势极盛,换成后世宋朝人,早就该纳贡议和了;换成明朝人,他们也会采取守势,不敢再次主动出击了。

然而,武则天不同,她依然是铁嘴钢牙咬定一点:打,还是要打,而且要主动出击,和契丹人决战!

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游牧民族最大的弱点就是人少,兵力有限。虽然他们普遍剽悍善战,但是毕竟不是铁打的,也会伤亡。契丹人已经和周军进行了两场激烈的决战,虽然都获胜了,但是自身的损失应该也不小。

两相对比,周军可以及时获得补充,死多少就能补充多少,而且可能更多。契丹人则是已经拿出全部的本钱,死一个少一个,不可能再获得补充了。

所以,武则天继续派出大军,与契丹人继续决战,是绝对正确的。

武则天派出娄师德、武懿宗、沙吒忠义等人为将,率军二十万,再次与契丹交锋。

这时,契丹人的后方遭到了奚族人的偷袭。奚族人能够成功偷袭契丹后方,这充分说明契丹人兵力已经不足,前方后方难以两全了。

奚族人的偷袭让契丹的军心开始波动。孙万荣被迫向后撤退。在撤退过程中,武周的将领杨玄基与奚族人配合,半路截击契丹。杨玄基在前面进攻,奚族人从后面进攻,两面夹击,契丹军队终于大败。孙万荣被迫率领数千骑兵落荒而逃。

在半途之中,孙万荣又遭到另一位周将张九节的截杀,契丹军队彻底失败。孙万荣带着自己的家奴逃到了潞水以东。他们在一片树林中休息,孙万荣叹息着说道:“如今该逃到哪里去呢?向大周投降的话,我的罪太大,不能赦免。逃到突厥和新罗那里,也都难免一死啊!”

当天晚上,孙万荣的家奴杀了孙万荣,把他的首级献给了周军。

就这样,武周王朝面临的契丹之乱被彻底平定了。

这一场战争持续了十三个月的时间。在这十三个月里,一代女皇武则天面对着强悍的契丹人的进攻,表现得刚强果断,先后三次共计派出不下四十万大军出战,结果最终取得完胜。契丹人经此一败,沉沦了二百年的时间,到了唐朝末年才又再次崛起。

在武则天执掌大权的时代里,不论是唐朝还是武周,对外作战基本都是胜绩。她不仅消灭了契丹,而且还打败了强盛的吐蕃。在和吐蕃的战争中,周军也是一度失利,吐蕃开出条件,要求议和。但是武则天看破了吐蕃的弱点,坚持打下去,结果吐蕃内部自己出了乱子,最终周军取得了完胜。

这一切都表明,武则天能成为女皇,那可绝不是捡来的。

(四)

把武则天时代的契丹与明朝末年的女真对比一下,我们会发现,两者很相像。两者不仅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而且都是刚刚崛起的渔猎民族,都是气势正盛。契丹的孙万荣与女真的努尔哈赤都是杰出的领袖人物,都是天生的军事家。

他们都对中原王朝取得了重大胜利,只不过孙万荣和契丹最终失败,努尔哈赤与女真最终取得了成功。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区别,完全在于中原王朝的应对策略不同。

当努尔哈赤率军取得萨尔浒大捷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他并没有立即乘胜前进,直捣辽沈,而是经过了一年的时间之后,努尔哈赤才再次出击,经过激战,夺取了辽阳沈阳。此后,努尔哈赤每次出战都要经过一年左右的休息时间,在广宁战役后,更是经过四年的间隔,这才发动了对宁远的进攻。

这只能说明一点,后金军队在历次战斗中伤亡也是非常大的,所以不得不暂时停下来进行整补,从其他的部落或者干脆从被俘明军中招募新兵来弥补损失。广宁之战后,显然是损失太大了一点,不得不停歇四年,等待本民族的少年长大成人,这才能重新投入战斗。

如果明朝方面有一个像武则天那样有头脑有魄力的领导者,他就会大胆地组织力量在短时间内与女真人展开多次会战,这样,一定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打败女真人。

可惜明朝方面没有这么一个人,明朝的君臣大多都是一脑袋浆糊,在萨尔浒之战失败后,再也没有人敢于主动出击,结果明朝全线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把战略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女真人。女真人想打就打,想歇就歇,完全没有失败的危险。这样,明朝的覆亡就不可避免了。

当然,武则天这种消耗战的战术一般来说,只适合于那些刚刚兴起不久的游牧民族。如果一个游牧民族已经站稳了脚跟,延续了较长时间,那就不能简单地使用消耗战的策略来出战了。

不过,在任何一场战争中,争取主动,决不能按照敌方的意图走,这依然是万世不易的真理,是永远都要坚持的,关键就看你怎么运用了。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