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退役中将帅化民:解放军一旦武统,没有渡海作战,只有跨海作战

南斋孤风中 2024-11-25 21:15:25

对于台湾,大陆一直以和统为先,但也不排除“武统”。

而对于武统,很多人有一个观点,就是“首战即终战”。

从地理形势看,台湾四面环海,最窄处距大陆仅130公里。

这个距离对现代军事力量来说,几乎就是“一步之遥”。

1996年,台海危机。

解放军导弹试射,就让台湾股市几乎腰斩,经济活动几近瘫痪。

解放军现有现役军人200万,而台湾仅15万。

在关键的空军力量上,解放军有作战飞机3000多架,而台湾只有400多架。

更重要的是导弹优势:

解放军的东风系列导弹,覆盖台湾全境,而台湾却无法对大陆形成有效威慑。

民进党前“立委”沈富雄说“一周太长”,不是没有依据。

以现代战争特点,第一波打击往往是决定性的。

海湾战争中,美军仅用42天就瓦解了伊拉克军队;而在俄乌冲突中,基辅保卫战也证明了现代战争节奏之快。

最关键的是民心向背。

每年很多台湾同胞来大陆观光、经商、求学。

大陆,已经成为台湾经济的命脉。

台湾的软肋

台湾前退役陆军中将帅化民,深知台湾的软肋在哪里。

他说:“台湾能撑多久,要看解放军采取什么方式”。

其实已经点出了关键:

最有效的战术,可能不是直接军事打击,而是“困台”。

所谓困台,就是类似围岛军演,不允许船只、飞机经过台湾周边。

这种做法看似温和,效果明显。

因为对一个岛来说,切断了对外联系,就等于掐断了生命线,没吃没喝没生意。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这个道理,放在今天依然适用。

台湾,每天需要进口原油800万桶。

台湾石油储备大约为30天,但实际的库存可能只有一周多,天然气储备更是只有8天。

一旦“困台”,台湾的能源供应将面临严重危机。

台湾粮食自给率仅有30%,大部分必须靠进口。

以大米为例,台湾储备仅够三个月。

而日常生活用品,如卫生纸等,储备期更短,往往不超过一个月。

最致命的是经济命脉。

台湾出口贸易,占GDP的70%以上,其中40%要通过台湾海峡运输。

一旦海峡被封锁,台湾经济将遭受重创。

就像2024年,台积电一次停电就造成数亿美元损失,可以想见全面困台的威力。

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就采用了类似战术。

他先控制了海峡航道,切断荷兰人补给线。

9个月后,荷兰人就不得不投降。

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可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之一。

2022年,俄乌冲突中,黑海港口被封锁导致乌克兰粮食出口受阻,立即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而台湾情况可能更严峻,因为它是一个海岛经济体。

帅化民的分析很有洞见。

和平围困比直接冲突更有效。

这就像下围棋,有时候“围”,比“吃”更有威力。

最关键的是民心。

一旦困台,岛内物价必然飙升,股市可能暴跌,这会直接影响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

首战即终战

首战即终战这个判断,背后有着深刻的军事逻辑。

现代战争,第一波打击往往具有决定性。

海湾战争中,美军首轮空袭就瘫痪了伊拉克80%的军事设施。

台湾面积,不过3.6万平方公里。

在现代精准打击面前,几乎没有纵深可言。

为什么帅化民说“三天就可能结束”?

这不是随意的估计。

现代战争,早已不是旧式的拉锯战。

而是信息化、智能化的较量。

解放军东风系列导弹、歼-20战机、航母编队形成的立体打击网。

可以在极短时间内,瘫痪对手的指挥系统。

最关键的是速战速决。

这让人想起1949年解放海南岛的战役,当时国民党在岛上部署了10万军队,但在解放军登陆后仅用了29天就全面崩溃。

为什么?

因为一旦失去制空权和制海权,岛屿就成了孤岛。

他说:“时间拖得越久,台海情势都可能会出现变化”。

现代战争的关键:战机稍纵即逝。

从历史经验看,岛屿作战往往是一锤定音。

1982年,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空军仅用几次突袭,就让英国海军损失惨重。

而台湾的处境可能更严峻。

因为它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现代化军队。

渡海作战,跨海作战?

帅化民还表示,一旦解放军武统,根本不需要“渡海作战”,只有“跨海作战”。

这是什么意思呢?

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1950年,海南岛战役。

解放军必须先打赢海战,确保海上通道安全。

然后用木帆船运送部队,最后在滩头与守军展开激战。

这就是典型的“渡海作战”,就像古代战船慢慢渡过江河一样。

可现在呢?

科技进步,让战争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解放军拥有直-20运输直升机,能载运数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航程超1000公里。

歼-20可以压制防空系统,运-20运输机能快速投送重型装备。

“渡海作战”像是过河,得一步一步来。

而“跨海作战”就是插翅飞过,整个过程可能在几小时内就完成。

用空中机动,代替了传统的地面进攻。

解放军的精确打击就是“开局杀”,第一步就直指要害。

远程火箭炮的成本很低,打击却很精准,就像用一把铜钱砸碎了一个玻璃杯。

如果用昂贵的防空导弹去拦截。

就像用黄金做的盾牌去挡石子,得不偿失。

帅化民特别提到“饱和攻击”这个概念。

往水池里倒水,当水量超过池子能排出的速度时,必然会溢出。

同样,当火箭弹密集袭来。

就算有再多的防空导弹,也会应接不暇。

2021年巴以冲突,数千枚火箭弹让“铁穹”防空系统,也显得力不从心。

关于交通瘫痪的分析,更是一针见血。

台湾北部集中了政治、经济中枢,就像一个人的大脑。

一旦被精准打击,其他地方的军队想增援,也是无能为力。

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首轮空袭就切断了伊拉克的指挥系统,让40万大军变成了一盘散沙。

无人机,更是现代战争的一大革命。

它们是天上的“火眼金睛”,可24小时不间断侦察,还能精准打击。

2020年的纳卡冲突,就证明了这一点。

无人机,让传统防空系统变得几乎毫无作用。

帅化民说“根本无力抵抗”,这不是危言耸听。

在现代战争中,数量优势已不再是决定因素。

关键是,谁掌握了信息化作战的主动权。

台当局一些人,寄希望于美国出手?

记得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的场景吗?

当时美国正陷入越战泥潭,急需中国这张牌来对付苏联。

结果呢?

美国痛快地承认了一个中国原则,实际上就是用台湾问题,换取了对抗苏联的战略利益。

这就是美国博弈的现实。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1938年,英法为了所谓的“和平”,在慕尼黑会议上把捷克斯洛伐克“卖”给了希特勒。

1975年,美国在西贡沦陷前夕仓皇撤离,留下了南越政权自生自灭。

美国的承诺,往往会让位于现实利益。

看看今天的形势。

美国真的会为台湾与中国开战吗?

美国在阿富汗待了20年,投入了超过2万亿美元,结果呢?

2021年仓促撤军,留下一地狼藉。

这说明什么?

即便是超级大国,也要权衡利弊,不会无限制地投入。

台湾在美国的“第一岛链”战略中,确实重要。

但不是不可替代。

美国,不会为了台湾搭上整个太平洋战略,更不会为了一个岛而冒险与核大国开战。

这就是国际政治的现实。

利益高于一切。

美国或许会大声疾呼,或许会做出姿态,但在真正的危机时刻,他们更可能选择“交易”而非“死战”。

美国,只是想拖慢中国发展速度,或者趁机捞一些好处。

所谓的承诺只是“空头支票”。

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也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国家。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