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江西一残疾老兵给战友扫墓,却意外发现“自己”的墓碑

南斋孤风中 2024-11-23 22:36:09

2007年,清明时节细雨绵绵。

年过花甲的晏礼根,从江西老家出发。

带着一包祭品,踏上了前往广西防城港的漫漫长路。

颠簸的列车上,他望着窗外飞逝的山水,脑海中不断浮现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年轻的面庞。

“我这就来看你们了。”

晏礼根浑浊的眼眶微微湿润。

漫步在烈士陵园里,松柏挺拔,细雨如丝。

晏礼根拄着拐杖,一块块墓碑前驻足,仔细寻找着熟悉的名字。

右眼还是看不见,左眼也不太清楚了,但他仍坚持来祭奠战友。

忽然,脚步顿住了。

命运跟开了一个特别的玩笑 —— 他在陵园里竟发现了“自己”的墓碑。

那是二十多岁时的军装照。

“晏礼根烈士永垂不朽”,墓碑上的大字清晰可见。

揉了揉眼睛,还以为头部弹片又在作怪,产生幻觉。

楞了好一会,他伸出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抚摸着墓碑上的照片,仿佛触摸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一个活生生的人,站在自己的“衣冠冢”前。

这般离奇的场景,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英雄连队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

江西农村的晏礼根,和许多农村青年一样,为摆脱贫困,只身一人来到千里之外的洛阳打工。

那时的他,还是个懵懂小伙。

1969年,解放军征兵的消息传来,晏礼根几乎是第一个报名。

更让他激动的是,被分配到了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127师378团一营一连。

这可是从工农红军时,就传承下来的英雄连队啊!

他起早贪黑,刻苦训练,枪法、体能、战术,样样都争拿第一。

这个江西娃子,骨子里有股子拼劲!

他的表现很快就引起上级注意。

被选拔成为127师师长张万年的警卫员,这是多少战士梦寐以求的岗位。

然而,五年兵役期满,思乡之情涌上心头,申请退伍。

就在他即将离开时,师长张万年来到了警卫部队。

得知晏礼根要退伍,这位老军人眼中闪过一丝惋惜:

“这样的好苗子,怎能就这么走了?”

于是,亲自出面,让团长把晏礼根找回来。

就这样,一个偶然的机遇,改变了晏礼根的人生轨迹。

那张退伍证被收回,而他继续留在了自己深深热爱的军营。

对越反击战

1978年底,越南出动大军入侵柬埔寨,妄图建立“印联邦”。

同时,仰仗苏联支持,在中越边境部署重兵。

囤积了8个师共9万多人,装备苏制T-54坦克和各型火炮。

中国先后七轮外交谈判,却遭到越方蛮横拒绝。

1978年5月,越南还驱逐了数十万华侨,大量难民涌入我国广西、云南边境,局势日益紧张。

短短半年,造成我方300多人伤亡。

肆意越境、扫射我方村庄、袭击边防哨所。

甚至在广西法卡山设立军事据点,公然侵占中国领土。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1979年2月,以43军为先锋的中国边境部队南下。

攻打谅山,暗度陈仓。

由一部佯攻正面,主力从侧翼包抄,仅用3天就攻克。

在高平战役中,我军更是一举突破越军重兵设防的要塞,创造战争史上的奇迹。

一个月,共歼敌4.2万余人。

攻占包括谅山、高平、老街在内的20多个城镇,打击了越南嚣张气焰。

越军在一千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布下了上百个雷区,总面积近三百平方公里。

有些地方每平方米竟埋有5枚地雷,总数接近百万颗。

深山峻岭,密林交错,溪流纵横。

越军却在这样的地形上,布下了令人心惊的陷阱。

山路上埋着压发式地雷,踩上去就会爆炸;

树林里挂着松发式地雷,碰一下就会引爆;

小路上绊发式地雷,踢到隐藏的铁丝就会连环爆炸。

溪流中可能埋着水雷,甚至一些看似普通的物品,都可能是精心设计的诡雷。

一枚地雷引爆后,往往会连带触发周围其他地雷,形成连环爆炸。

每前进一步都小心翼翼,工兵一寸一寸排雷。

许多战士就这样,在看不见的敌人面前,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山风阵阵吹来,夹杂着泥土气息。

晏礼根和战友贴着地面往前爬,小心翼翼地穿行在杂草和碎石中间。

头顶不时传来子弹的声响,打得野草直晃动。

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的每一寸地面,生怕漏掉什么。

汗水和泥土混在一起,一道道往下淌。

地上的碎石和杂草把胳膊和腿都划破了,血渗出来了,但谁也顾不上这些疼痛。

大家心思都在前面,不知道哪里会藏着那些要人命的东西。

可没有一个人叫累。

大家都明白,现在多认真一分,就能多保住一分平安。

一天黄昏时分,天空阴沉沉的。

晏礼根看了看空空如也的装备包,又望向远处焦急等待的步兵部队,心里沉甸甸的。

时间不等人,战事紧急,可前面这片雷区横在必经之路上。

排雷器材用完了,但步兵必须尽快通过。

这片雷区虽然查过一遍,但还是有危险。

晏礼根深吸一口气,率先伸出手。

很快,七八个人拉成了一条线,徒步趟雷!

每个人都把脚步放得极轻,踩在刀尖上。地面看起来平平常常,但谁知道下面藏着多少夺命的暗器。

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没人敢抬手擦。

一步,两步,十步......

时间在这一刻变得格外漫长。

终于,最后一个战友也安全踏上了雷区另一边的土地。

大家互相看了看,眼中都闪着泪光。

晏礼根走在最前面,一边走一边用脚轻轻试探,为后面的队伍找出安全路线。

穿过雷区的队伍像一条长龙,默默向前移动。

每个人都知道,前面带路的排雷英雄们,正用生命在保护他们。

突发意外!

1983年,一个闷热的下午,潮湿的空气里满是火药味。

晏礼根正带队排查,突然一声惊恐的喊叫打破了沉寂:

“我踩到雷了!”

晏礼根抬头一看,是一个新兵,脸色煞白,浑身发抖,连呼吸都不敢用力。

这个才入伍几个月的小战士,此刻像棵被风吹得摇摇欲坠的小树。

此刻最重要的是稳住。

“相信我,不要乱动就没事。”

晏礼根一边安抚着,一边小心靠近。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响起一阵密集的枪炮声。

新兵被吓得浑身一颤,条件反射地抬起了脚。

“不要动!”

晏礼根大喊着扑了过去。

轰的一声,灰土和碎石腾空而起,新兵被炸得飞起,晏礼根也被气浪掀翻在地。

晏礼根感觉到头部、胸前和后腰传来剧烈疼痛,温热的血很快浸透了军装。

他想喊一声,却发不出声音,意识渐渐模糊。

天空依然湛蓝,太阳依然明亮。

只是这个老兵,此刻睁不开眼睛看这熟悉的一切了。

医院白炽灯惨白刺目。

晏礼根躺在病床上,右眼已经看不见了,只能用左眼望着天花板。

剧烈的疼痛一阵阵袭来。

他忍不住皱紧眉头,但嘴里不发一声。

缠着纱布的头部,藏着几块弹片,将永远伴随着他。

这样的伤,已经不可能在雷场上工作了。

坐在回乡的火车上,晏礼根终于有时间仔细看那本伤残证书。

当看到“因公负伤”几个字时,猛地睁大了眼。

他又看了一遍,没错,就是“因公负伤”,而不是因战负伤。

一股酸涩涌上心头。

这分明是战场上的负伤啊!

他不在乎评功评奖,不在乎额外待遇,他只要这一份认可,这是军人的荣誉。

今天的路,格外踏实

一直到2007年清明节,才解开谜底。

站在自己“墓”前,晏礼根久久不能平静。

后来得知,那时他在医院昏迷了很久,醒来后又转了几家医院。

部队找不到人,找家里也联系不上,以为是牺牲了。

于是,被认定为“烈士”。

一份迟到35年的“因战负伤”残疾军人证,终于送到了晏礼根手中。

他接过证件的手在发抖,浑浊的左眼涌出泪水。

这一刻,他等得太久太久了。

夕阳斜照,晏礼根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走小路上。

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投在青石板路上。

每当他一想到口袋里的证件,腰板就不由自主地挺直了几分。

今天的路,他走得特别慢,却格外踏实。

这一路,不就是他等待了35年的路吗?

天边的晚霞格外绚烂,染红了整片天空。

0 阅读:0